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30篇
测绘学   98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232篇
海洋学   59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2篇
  1937年   2篇
  1934年   2篇
  1931年   1篇
  1928年   1篇
  1924年   7篇
  1923年   8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傅里叶法是一类重要的单程波偏移方法.同传统的有限差分类方法相比,傅里叶方法不受数值频散和双向分裂误差的影响,但常因精度要求而计算量较大.在各种多项式展开中,切比雪夫展开与单平方根算子的最大偏差是最小的.我们对单平方根算子的切比雪夫展开,得到一种适用于非均匀VTI介质的深度偏移算子,明显降低了计算量且保持了精度.为了进一步提高算子的整体性能,利用模拟退火法对算子中的常系数进行了优化,使三阶算子的最大精确相位角达到60°.Hess模型的偏移结果证实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2.
李荣年  滕延京 《岩土力学》2012,33(Z1):151-155
各国规范对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的冲剪验算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对基础剪切模式的界定、计算公式等方面有较大不同,由此对计算结果也产生影响。针对中国规范GB50007[1]、美国规范ACI318[2]、欧洲规范EN1992[3]的设计要求,对影响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冲剪破坏的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不同工况的4个算例对各国规范冲剪验算的基础底板厚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国规范在抗剪强度取值、验算条件、冲切锥体形状、底板纵筋配筋率影响、验算截面位置等方面的规定存在一定差异,反映出各国规范在基础冲剪影响因素方面存在不同考虑以及对基础冲剪破坏机理认识上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冲剪计算方法不同,也使得由此计算所得到的基础底板厚度有所不同。通过分析,建议对我国规范在基础底板冲剪验算截面的位置、纵筋配筋率,以及基底反力分布对冲剪承载力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试验研究,进一步完善基础冲剪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3.
基于P-CCNBD试样的岩石动态断裂韧度测试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苟小平  杨井瑞  王启智 《岩土力学》2013,34(9):2449-2459
预裂的人字形切槽巴西圆盘(Pre-cracked chevron notched Brazilian disc,简称P-CCNBD)是将人字形切槽巴西圆盘(cracked chevron notched Brazilian disc,简称CCNBD)的切槽尖端再稍加切削制成直裂纹前沿的试样。利用霍普金森压杆对P-CCNBD砂岩试样进行径向冲击,完成I型动态断裂试验后再做数值分析得到岩石的动态断裂韧度。为了验证数值模拟的可靠性,先进行了无限平面中一条有限尺寸裂纹表面受冲击拉伸作用的动态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的结果与Shi得到的结果非常吻合。将试验-数值法和他人的准静态法分别确定的砂岩的动态起裂韧度进行对比,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有一定的差异。采用试验-数值法,将比较成熟的直裂纹巴西圆盘(cracked straight-through Brazilian disc,简称CSTBD)和P-CCNBD两种试样测得的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较好。得到的动态起裂韧度都有随着加载率的增加而增大的加载率效应。分析了准静态法的缺陷,认为试验-数值法得到的结果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74.
利用1个海洋沉积动力过程原位监测系统在北部湾南部浅海陆架海域采集了18个潮周期的波浪、潮流、悬浮沉积物浓度、底床变化数据,分析了悬沙浓度变化特征,计算了近底悬沙通量并分析了潮流和波浪对底床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观测期间近底悬沙浓度的变化主要受水位波动、潮流的共同影响,波浪作用较弱;悬沙浓度的异常高值可能是上游沙波表面的泥沙滑落沉降所致;观测期间悬沙通量的波动规律与近底潮流速度变化一致,潮周期和涨落潮之间的悬沙通量有显著差别;在潮流作用下观测期间悬沙向西的净输运量约为15 158 kg/m,向北净悬沙通量为2 934 kg/m,东西向净通量远大于南北向净通量;近东西向波谷地形对南北向悬沙输运的限制作用可能导致了输运通量的显著差异;底床高程的变化在潮周期之间有差异,变化值在0.8~16.7 cm之间波动,厘米级底床高程的快速变化主要是由潮流流速的大小及往复潮流的不对称性造成的。这种变化可能与沙纹的运移有关,沉积物向下游方向的运移以及沙纹剖面形态的改变可以较合理地解释底床高程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75.
波浪对泥沙作用的数值研究及在渤海区域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滕涌  杨永增  芦静  崔廷伟 《海洋学报》2012,34(5):174-182
针对渤海海域开展了波致底切应力对泥沙作用的数值估计。针对浅水条件,通过理想试验估算了波致底切应力对波流耦合底切应力的贡献。针对渤海大风过程,利用ECOMSED模式,通过波流耦合底边界层模型模拟了渤海区域的泥沙浓度,并利用遥感资料对表层泥沙浓度的数值模拟进行了检验。对比结果表明,考虑波浪作用的情况下,模拟结果在总体分布上得到明显的改善。在大风过程中波浪对0~20 m近岸区域的泥沙再悬浮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6.
利用1个海洋沉积动力过程原位监测系统在北部湾南部浅海陆架海域采集了18个潮周期的波浪、潮流、悬浮沉积物浓度、底床变化数据,分析了悬沙浓度变化特征,计算了近底悬沙通量并分析了潮流和波浪对底床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观测期间近底悬沙浓度的变化主要受水位波动、潮流的共同影响,波浪作用较弱;悬沙浓度的异常高值可能是上游沙波表面的泥沙滑落沉降所致;观测期间悬沙通量的波动规律与近底潮流速度变化一致,潮周期和涨落潮之间的悬沙通量有显著差别;在潮流作用下观测期间悬沙向西的净输运量约为15 158 kg/m,向北净悬沙通量为2 934 kg/m,东西向净通量远大于南北向净通量;近东西向波谷地形对南北向悬沙输运的限制作用可能导致了输运通量的显著差异;底床高程的变化在潮周期之间有差异,变化值在0.8~16.7 cm之间波动,厘米级底床高程的快速变化主要是由潮流流速的大小及往复潮流的不对称性造成的。这种变化可能与沙纹的运移有关,沉积物向下游方向的运移以及沙纹剖面形态的改变可以较合理地解释底床高程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77.
杨长青  巴燕  焦静华  姚帅 《地质论评》2024,70(2):2024020033-2024020033
高分异花岗岩因其特殊的成矿专属性而受到广泛关注。谢通门县梅巴切勤复式岩体出露于冈底斯成矿带,由黑云母正长花岗岩、二云母正长花岗岩和白云母正长花岗岩构成,钨锡矿体处于白云母正长花岗岩内部或外接触带。在详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用LA-ICP-MS方法获得了129.7±0.9Ma(黑云母正长花岗岩)、128.4±1.6Ma(二云母正长花岗岩)与129.5±0.5Ma(白云母正长花岗岩)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花岗岩具有高SiO2、K2O、K2O+Na2O,低Al2O3、CaO、MgO的特点,相对富集Zr、Nb、Ce、Y、Hf等元素,亏损Ti、Ba、Sr、P等元素,具有较高的10000Ga/Al、全岩Zr饱和温度和明显的Eu负异常,显示其为高分异A型花岗岩,形成于碰撞后的伸展环境。白云母正长花岗岩是分异演化的最终产物,为稀有金属花岗岩,存在较明显的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其更为强烈的熔体-流体作用造成W、Sn、Nb、Ta等稀有金属进一步富集,碰撞后的伸展环境以及热扰动在提供通道和热源的同时,也延长了岩浆分异演化时间,有利于成矿物质在岩浆演化的晚期阶段富集和品位高、规模大的稀有金属矿床的形成。梅巴切勤地区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预示着其具有形成大-超大型矿的潜力,该研究对于冈底斯成矿带W、Sn、Nb、Ta等稀有金属找矿有着重要的引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8.
基于圆钢管约束灌浆料抗局部冲切试验研究,分析了约束作用下灌浆料抗冲切承载力及破坏形态的影响因素及程度。主要考察因素有灌浆料强度、冲切角、弹簧环、圆钢管高度及壁厚等因素。结果表明,冲切角和钢管高径比对抗冲切承载力及破坏形态影响显著,弹簧环数量对提高承载力影响较小,通过分析为高强灌浆料的推广应用及承载力验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9.
基于像素工厂的无人机影像空三优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利用像素工厂对无人机遥感影像进行空三优化技术。分析了像素工厂快速处理无人机遥感影像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探讨了空三优化分组参数的绑定策略;提出了空三优化结果的精度评价要求。最后利用GPS辅助无人机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像素工厂平台上对无人机遥感影像进行空三优化处理,能够快速地为后续DSM,DOM和真正射影像生产提供符合精度要求的基础数据。像素工厂与无人机影像数据的结合是无人机测绘工程自动化处理和应急保障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0.
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切12区发育厚层砂砾岩油藏。砂砾岩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认识不清是制约油藏开发的关键地质因素。综合利用地质、测井、地震及开发动态等资料,在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内,系统研究砂砾岩的成因类型、分布规律及其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切12区下干柴沟组下段发育冲积扇沉积,可划分出辫状水道、泥石流、漫流沉积、径流水道及洪泛平原5种沉积微相类型,可建立“泛连通体”夹间歇性水道、稳定水道形成的叠置分隔复合水道、辫状水道与漫流沉积侧向相间、径流水道镶嵌于洪泛平原泥岩4个沉积构型单元。垂向上,冲积扇整体表现为粒度下粗上细、湖进退积型的沉积序列;平面发育6个冲积扇体,呈由北向南迁移的规律。沉积相带对油气分布具明显控制作用,沉积构型单元控制油气纵向富集,扇体变迁控制油气平面聚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