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2篇
  1946年   3篇
  1942年   2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2篇
  1934年   1篇
  1933年   2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过环境地质调查及易溶盐测试,根据相关标准确定了潍北平原土壤盐渍化程度,并从地层、气象、地貌、水文地质、卤水开采等方面系统的分析了潍北土壤盐渍化形成原因,为当地土壤盐渍化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鲁北平原地下水同位素年龄及可更新能力评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笔者采用大量的地下水环境同位素数据, 利用天然放射性氚和14C的通用测年技术, 分别估算浅、深层地下水的形成年龄, 评价地下水的可更新能力。研究结果表明, 鲁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自当地的大气降水和引黄河灌溉水, 循环速度较快, 循环时间20~50 a, 更新能力较强。深层地下水主要起源于古代大气降水, 是在比现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由大气降水入渗形成, 循环速度较慢, 循环时间8~20 ka, 更新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3.
湖沼相富硒土壤的发现及其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浙北平原土壤调查与研究,发现一种新类型富硒土壤,其特征为环太湖周边断续出现。土壤硒全量为(0.084~1.296)×10-6,平均值为0.399×10-6,标准离差为0.037,变异系数为0.094;土壤有效硒与有机质关系密切,与土壤pH不相关;在土壤有机质丰富和氧化条件下,稻米、玉米、豆类和叶菜类等农产品富硒效果较好。进一步研究表明,该富硒土壤的形成与湖沼相沉积有关,据此提出湖沼相富硒土壤新类型。  相似文献   
14.
以54个浅层新钻孔和多个野外露头为研究对象,综合沉积物粒度、薄片、微体古生物、孢粉、14C测年及静力触探等资料,分析了鲁北平原晚第四纪的地层结构和沉积类型,总结了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沉积演化。研究表明,末次冰期盛冰期到冰后期,受地势、气候条件控制的黄河河道迁移和海水进退是影响地层结构和沉积特征的主要因素,南北地层结构差异明显,发育古河道、湖沼、黄土、三角洲、潮坪和滨浅海等沉积类型,其中古河道分布面积最广,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三期。晚更新世晚期至早全新世早期,受干冷气候影响,发育第Ⅰ期古河道,小清河以南沉积黄土层;早全新世晚期至中全新世,气候转暖导致海平面升高,沿海地区形成海侵层和三角洲,内陆地区继承性发育第Ⅱ期古河道和湖沼沉积;中全新世末期或晚全新世以来,受黄河泛滥影响,沉积第Ⅲ期古河道和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层结构和沉积物分布的研究对于分析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以及选择合适的地震激发层等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气象消息     
《气象学报》1935,11(4):197-199
寒东北气候陡寒,长春七日晨落雨,继飞雪,迄午後三时始止,街道泥澝。气温低降,入夜有衣裘者。(天津九日专电) 北平气候自十一日起转凉,十二日秋风砭骨,俨如初冬,入晚尤寒,可着棉衣,时令不正,疫疠盛行。(北平十二日电) 津市天气突转寒冷,十一日晨狂风不已,街上行人着夹衣,尚觉  相似文献   
16.
地热资源是集热、水、矿为一体的新型能源,具有污染小、易开发、投资小和环保的特点。在鲁西北平原区地热井多集中分布在城区内,且同一地区地热井的取水区段基本一致,开发利用方式单一,没有较为完善的回灌措施,且尾水处理工艺简陋甚至直接排放,造成了地热资源开采区及排放流经区域水土污染,该文在对区内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浅层及深层地下水污染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佳仪 《山东地质》2001,17(5):43-47
北平原因超量开采地下水而引发了诸多水环境问题。本文对其分布规律和演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河北平原地下水氦氩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河北平原地下水氦同位素进行分析比较,根据过剩He(4He exc)、3He/4He比值、δ3He和36Ar/38Ar及40Ar/36Ar值分析认为,河北平源地下水氦氩同位素有7个特征;①地下水中过剩He浓度沿地下水的流向而增高;②地下水中过剩He浓度随着地下水埋深加大而增高;③满城-沧州剖面上过剩He浓度大于石家庄-衡水剖面上的过剩He浓度;④河北平原地下水主要是由大气隆重水补给的;⑤衡水热水过剩He浓度很高(>674.83×10-8cm3STPg-1水);⑥地下水的36Ar/38Ar比值平均值为5.37,非常接近地球大气的比值(5.35);⑦地下水的40Ar/36Ar比值从296-412,均比大气氩的40Ar/36Ar比值(295.6)大,这表明40Ar都是放射成因的,且具有“年代积累效应”。  相似文献   
19.
该文详细论述了鲁北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以多期水准测量数据为基础,以校验后的多年insar解译数据辅助,获取了鲁北地区地面沉降速率及多年累积地面沉降量。结果表明,鲁北平原年沉降速率大于50mm/a的地区面积502.73km~2,区内存在2个显著的沉降中心,一个位于德州市城区西北部张庄,地面累积沉降量超过1.3m,一个位于广饶县县城东北部,多年地面累积沉降量达1.605m,200mm沉降等值线圈闭面积14 904km~2,占鲁北平原区面积的34.34%。分析了鲁北平原地区地面沉降机理,建立了地面沉降与地下水水位相关关系,并针对现状问题提出了防治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杨杰 《地质论评》1946,11(Z3):410-411
北平西山的地层,倘若拿华北来比较,他是相当的完全除少数没有露出之外,其余的大部分,都是十分明显,但是对于他的年代,几乎有一大半没有确实鉴定出来,兹将是近已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