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3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国民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目前我国各级政府编制的基础性空间规划。目前3个规划之间相互脱节、相互抵触的情况十分普遍,影响这些规划的权威性和有效实施。本文通过对不同层次区域规划信息的分析,研究提出支持3个主要空间规划整合的核心指标体系,并提出这些指标对应的空间要素类型及其空间配准方法,对区域社会经济统计、遥感解译、规划分析和基础地理数据库的区域规划指标进行结构化设计。为统一构建支持多目标区域规划整合的空间信息平台提供可操作的数据模型。该成果已经在重庆等区域规划地理空间信息平台建设及一些重要规划研究、制定中得到应用,并为今后强化区域空间规划之间的整合,促进地区规划体制改革提供可借鉴的信息逻辑模型。  相似文献   
22.
我国区域规划存在问题及其调整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国家研究制定“十一五”规划中,区域规划被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但其理论发展长期滞后于区域发展的现实需求。文章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分析了我国区域规划实践弱化的理论、体制等根源,并从区域规划编制组织形式、编制方法和实施管理体制对新时期区域规划的革新提出若干建议,包括:建立区域规划利益协调机制;在部门规划、行业规划、次区域规划的基础上编制高一层次的区域规划;提高区域规划过程管理和理顺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间的职责分工。  相似文献   
23.
文章从新时期对区域规划的要求入手,阐明了区域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目的和基础的一致性,区域规划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实现手段,较科学地分析了区域规划是实现生态经济模式的必然途径、区域规划可配合市场实现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  相似文献   
24.
GIS在区域规划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时期的区域规划需要加强对区域空间发展的控制和引导,G1S所具有的一系列技术优势,成为辅助区域规划决策的有力工具.本文以多年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总结GIS在区域规划中应用的技术流程,指出GIS应用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便能够在GIS应用的实践中引起重视,并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5.
土地征用是国家为了公共目的强制取得原土地权利人的土地权并给予合理补偿的行为。作为现代国家对私人财产权最严厉的制约,为防止政府滥用权力侵犯被征用者的利益,政府的土地征用必须具有正当性,即征用目的的正当性、征用补偿的正当性和征用程序的正当性。市场利益驱动常常导致基础设施不足、公共空间不足、自然环境保护不足的城市发展模式。城市和区域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对土地功能发展的干预,都需要有效的土地管理。  相似文献   
26.
正阅读提示京津冀一体化已成为当前热门话题,其实早在2004年国家发改委就启动了《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历经10年迟迟未出台,2014年有望成为破题之年。首都因其特殊的地位,具有很强的人口吸纳魅力,很多国家也曾有过首都城市病和周边城市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在分散首都功能方面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探索。其中韩国的首尔首都圈规划在政府主导型国家的首都圈规划中较为典型,对我国编制京津冀首都圈规划,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7.
籍踪杰 《地球》2011,(8):34-37
中国最早形态的国土规划从“一五”期间开始。据中科院地理所提供给《地球》记者的材料显示,“一五”期间,在联合选厂的基础上,中国政府从原苏联引进了“区域规划”的概念,区域规划是空间规划系列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8.
所谓新兴经济区,相对而言,是指继沿海沿边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等经济核心区之后,列入国家重大区域规划的、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的以及东中西发展战略的新建经济区。目前,我国新兴经济区主要有:大湄公河次区域的“桥头堡”云南;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催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福建海西经济区;高效生态产业体系聚势崛起的山东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辽宁沈阳经济区;参与联合国图们江合作开发项目的核心地区吉林长吉图经济区;欧亚大陆商贸枢纽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承载中部崛起新使命的中原经济区等。  相似文献   
29.
1990年以来我国城镇体系规划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1990年以来我国有关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文献,介绍了该领域研究的新动态,认为我国城镇体系规划正适应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主要表现在:规划指导思想从强调经济发展到强调区域协调、空间管制以及资源环境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强调打破行政区界线,促进区域一体化和跨区域治理.现阶段我国城镇体系规划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从编制理念、目标重点、技术手段、实施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将其与国土规划、主体功能区划、战略规划等类型的区域规划结合起来,建立一个全国统一有序、层次清晰、功能明确的区域规划体系,以解决不同类型区域规划之间的交叉重叠问题.  相似文献   
30.
"十一五"期间我国区域规划有关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一五"规划期间,国家将把区域规划工作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区域规划既不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区域上的细化,也不是行业规划在区域上的汇总,而是为解决特定区域的特定问题或达到区域内特定目标而采取或实施的战略、发展思路、政策等。区域规划的内涵决定了区域规划的特点和性质,"十一五"期间加强和重视区域规划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是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区域重大问题、加速与国际现代管理体制接轨、完善我国规划体系以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建立的迫切需要。文章提出在"十一五"期间,要研究确定区域规划编制主体、编制程序及审批主体等问题,加强我国重点区域规划范围的研究,开展新的地区经济发展类型划分,统筹区域发展,完善区域发展政策,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