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9篇
  免费   469篇
  国内免费   820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242篇
地球物理   444篇
地质学   1627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96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2篇
  1950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01.
华北雨季开始早晚与大气环流和海表温度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国家气候中心的1961~2016年华北雨季监测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的大气再分析资料、NOAA海表温度资料,分析了华北雨季开始早晚的气候特征,然后利用合成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华北雨季开始早晚与大气环流系统和关键区域海表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56 a来华北雨季开始最早在7月6日,最晚在8月10日,1961~2016年华北雨季开始平均日期是7月18日。华北雨季开始时间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但雨季发生早晚的长期变化趋势不太明显。华北雨季开始早晚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东亚夏季风等环流系统的活动关系密切,当对流层高层副热带西风急流建立偏早偏强,中层西太平洋副高第二次北跳偏早,低层东亚夏季风北进提前时,华北雨季开始偏早,反之华北雨季开始偏晚。华北雨季开始早晚与春、夏季热带印度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关系显著且稳定,当Ni?o3.4指数和热带印度洋全区海表温度一致模态(IOBW)为正值时,贝加尔湖大陆高压偏强,副高偏强偏南,东亚夏季风偏弱,导致华北雨季开始偏晚;当海表温度指数为负值时,则华北雨季开始偏早。  相似文献   
102.
华北地台北缘绿岩带与金矿演化系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地台北缴早前寒武纪变质杂岩中绿岩带分布广泛。与国外典型绿岩带对比,具有趣镁铁质岩石不发商、变质深、构造变形强烈、个体面积小等特点。这是由于华北地台活动性较大之故。绿岩带中金矿分布甚广,按成因类型可分为沉积变质型、变质热液型、混合岩化热液型、岩浆热蔽型和叠生型等。构成以绿岩建造为原始矿源层的多时代、多种成矿怍用、多种成因类型相伴产出的成矿演化系列。  相似文献   
103.
华北地台北缘东段金矿带主要类型金矿床的矿石硫同位素组成受矿源层破同位素背景值制约,成矿与不同时代花岗岩侵入或混合岩化作用引起的成矿物质活化作用有关。深成作用过程中的硫同位素平衡分馏效应使矿石硫稍富S~(34)。热变质过程中的硫同位素扩散分馏效应使矿石流稍富S~(32)。该区太古代层状岩系为金的潜在矿源,具有发现新矿化集中区和新类型金矿床的巨大潜力。根据金矿床硫同位素变化规律可进行深部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104.
华北地区航磁图像处理结果和地震构造解释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我国华北地区航磁图像处理结果,它包括航磁数据的假彩色图、立体阴影图、卷积滤波、指数滤波及局部自适应增强(LAHE)等图像。本文在研究了这些图像所蕴含的丰富信息基础上,对其所反映的地质实体及其演化和各种构造形迹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进而建立了华北亚板块的地震构造立体格架,并运用走滑断裂带间块体转动模型,对本区构造变形和地震活动机制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5.
华北地区地壳构造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冯锐  黄桂芳 《地质学报》1989,63(2):111-124
  相似文献   
106.
107.
刘蒲雄 《地震学报》1988,10(3):236-246
1977——1984年,华北南部连续发生了溧阳、邢台、菏泽、南黄海四次六级左右地震。分析表明: 1)这些地震均位于华北块体南边界构造网络的节点上; 2)唐山大震的发生引起块体南边界断裂带的活动加剧,并伴随应力重新分布,导致上述地段应力加强和周围广大区域应力下降,形成了有利于这些地震孕育的应力场背景; 3)当网络上某一个薄弱点发生破裂后,会引起应力再分布,从而影响着下一次地震的发生,这种快速的应力调整过程,对于中强地震的能量积累和它们的成组发生起了重要作用。研究地震现象在时空上的相互作用过程,对于地震的中短期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8.
由试验均衡的理论出发,得到了该区的均衡响应函数并建立了复合补偿模式。地形高度对重力场的影响很复杂,波长小于300km的地形起伏具有偏高的均衡响应值。 局部补偿是华北地区的主要补偿机制,所占比例达90%。区域补偿的等效弹性板厚度偏小,仅18km, 表明了华北地壳破裂程度严重和下地壳流变性突出。 均衡重力异常具有块体分布和均衡调整方向同新生代构造运动方向不完全符合等特点,其中一些成分是由于表浅层地质体的非均匀载荷所造成,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欠补偿或过补偿。均衡异常的垂直导数分布清晰地揭示了华北地区几条重要的断块分界线。从深部构造上看,均衡补偿过程发生在下地壳特别是上地幔中。本文从均衡的角度探讨了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9.
华北地区强震前后的 h 值及“震情窗口”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台、渤海、海城以及唐山大地震前1年内,围绕震中甚至距离震中500多公里的地区发生的某些震群,出现衰减系数异常(h≤1)。同时发生在林县、太原、长岛地区的小震群,其月频度几乎同步出现峰值。称林县、太原、长岛地区为“震情窗口”。强震前区域震情h值异常和“震情窗口”变化呼应,对判断未来强震三要素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0.
徐贵忠  郝杰 《地质科学》1988,(2):97-109
佛子岭群主要由一套绿片岩相的变质岩组成,分布在安徽境内的大别山北麓。其上部为一套变质的复理石建造,下部为变质的火山-沉积岩建造。佛子岭群的变质火山岩的岩石化学特征及佛子岭群的岩石组合特征表明,佛子岭群是发育在一断陷盆地中,该断陷盆地可能在晚元古代早期开始拉张,在晚元古代末期闭合。在此期间,郯-庐断裂带在华北断块和大别山古老断块之间的拉张与闭合过程中可能起着类似于转换断层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