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5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9 毫秒
211.
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DMC)从美国地震学联合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DMC)得到的最新地震资料统计,2006年7月份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206次。其中M5~5.5地震177次,M5.6~6.0地震24次,M6.1~7.0地震4次,7级以上地震1次。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发震时间2006年7月17日08时19分28.7500秒,Mw=7.7。在发生的206次M≥5.0地震中有161次发生在东半球,45次发生在西半球。  相似文献   
212.
乔莹  马笑晚  邵彦翔  陈超 《海洋学报》2020,42(6):119-126
本研究通过结合形态学与DNA分子标记等生物学手段,对印度尼西亚峇淡岛海域海水鱼类养殖中的本尼登虫(Isolate Batam, IB)进行形态学分析和种类鉴定。IB虫株在形态上与鱾新本尼登虫(Neobenedenia girellae)相似,属于新本尼登属。28S rRNA序列扩增得到序列为394 bp,与其他本尼登虫属比对相似性在85.86%~99.47%之间。进化树构建结果显示IB虫株与其他珻氏新本尼登虫(Neobenedenia melleni)和鱾新本尼登虫构成一簇,而本尼登虫自成一簇。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支持鱾新本尼登虫与珻氏新本尼登虫为同种异名的分类学观点,并将IB虫株定种为鱾新本尼登虫。  相似文献   
213.
《地理空间信息》2019,(2):131-131
东南亚测绘协会于1995年3月15日在吉隆坡成立。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7月6日,东南亚测绘协会有67个会员单位,其中印度尼西亚有6个会员单位,新加坡有9个会员单位,文莱有4个会员单位,马来西亚有23个会员单位,泰国有2个会员单位,菲律宾有7个会员单位,越南有3个会员单位,柬埔寨有1个会员单位,中国有12个会员单位。  相似文献   
214.
2009年1月12日印度尼西亚正式颁布新的《矿产和煤炭矿业法》。该法案经过约4年漫长的审议过程才得以通过。该法在矿业管理方面做了较大的调整,包括中央与地方政府间权力的重新分配、矿业权管理实行许可证制度、建立新的税费体系等。本文对新矿法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与旧法间主要的变化和存在的一些疑问进行了介绍和论述,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15.
应用“三步式”矿产资源定量评价方法,在对苏门答腊岛典型斑岩型铜(钼)矿床成矿特征进行分析基础上,构建该类铜(钼)矿床的描述性模型,认为该区斑岩型铜(钼)矿床与苏门答腊岛弧新生代中酸性次火山岩系关系密切,NW向苏门答腊断裂及其次级断裂起到控岩控矿的作用;结合该区已知铜(钼)矿床(点)分布及1:100万低密度地球化学测量成果,圈定了4处铜(钼)成矿远景区;根据密度模型公式估算出该区在90%、50%和10%预测概率下的矿床数;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预测该区斑岩型铜(钼)矿产在不同预测概率下的铜(钼)资源量,结果显示苏门答腊岛斑岩型铜(钼)矿产资源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216.
强火山活动是气候变化的重要自然驱动因素,可导致中国降水出现年际或年代际变化,甚至极端的旱涝现象。探究位于中国邻域的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一带的强火山喷发与中国旱涝分布格局的关系,有助于阐释中国旱涝发生的时空规律及机制,为预测未来火山爆发可能导致的降水异常提供借鉴。本文基于1500—2000年期间世界强火山活动和中国旱涝资料,运用时序叠加分析的方法辨识了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一带的强火山喷发后中国旱涝在年际尺度上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1815年Tambora火山喷发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一带的强火山喷发对中国的旱涝格局有一定的影响:强火山喷发后第0年至第2年,中国中东部各站点的整体变化为偏涝;在第3年,整体出现了偏旱的转变,且变化幅度相比其他年份较大;就地区而言,喷发后华北、华南地区分别出现了由旱转涝、由涝转旱的变化,并且这些变化大概持续了2~3年,随后2个区域均恢复了喷发前的旱涝趋势;印度尼西亚1815年Tambora火山喷发后0~3年,中国以涝情为主,但发生涝情的区域逐年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17.
文章采用三维海洋模式MITgcm, 对印度尼西亚海(简称印尼海)内潮的生成和传播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苏拉威西海和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内潮呈现明显的全日潮信号; 望加锡海峡、翁拜海峡、东北印度洋、帝汶海等站位的内潮呈现明显的半日潮信号; 2)印尼海区内潮的标准化振幅在苏拉威西海、望加锡海峡、翁拜海峡、马鲁古海、班达海、东北印度洋和西北太平洋地区均在温跃层附近达到最大, 约为20~40m; 在帝汶海地区在水深200m附近达到最大, 约为25~30m; 3)桑岭、斯兰海、翁拜海峡和帝汶海是主要的内潮生成区域, 内潮能通量达40kW·m-1; 4)苏禄海的内潮能量主要来自于局地正压潮的转化, 苏拉威西海和班达海的内潮能量则主要来自外部的传入。  相似文献   
218.
居维伟 《江苏地质》2015,39(1):37-45
通过对印尼某矿区磁铁矿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分析,认为该矿床形成于印支期,其形成与强烈的区域性花岗质岩浆侵位活动有关,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花岗质岩浆晚期—期后热液.研究表明,花岗岩浆经过了充分的分异演化,在结晶成岩的过程中,大量铁质从岩浆中分离出来,形成富铁熔浆贯入充填成矿,随着温度的降低,形成的含铁质成矿流体与Pzmm中的碳酸盐层或钙质粉砂岩发生接触交代而形成矽卡岩型铁矿.矽卡岩型是矿区的主要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219.
印度尼西亚海(简称印尼海)位于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交汇的海域,是全球最大的内潮生成海域.内潮耗散导致强烈的潮致混合,一方面将温跃层以下的海水卷入上层,降低印尼海海表温度,之后通过海气相互作用产生显著的天气和气候效应;另一方面对穿越印尼海的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物质与能量输运也有着重要影响.自Ar-lindo计划以来,人们对印...  相似文献   
220.
海洋环流模式的发展和应用Ⅰ.全球海洋环流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述近10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全球海洋环流模式的发展及其在全球海气耦合模式的发展和气候模拟方面的应用.重点是:一个30层、0.5°×0.5°的准全球海洋环流模式LICOM的建立及其模拟的热带太平洋海洋环流和印度尼西亚贯穿流;以20层海洋模式为海洋分量建立的全球海洋-大气-陆面系统耦合模式GOALS在气候变化模拟方面的应用,和以海洋模式L30T63为海洋分量建立的灵活的耦合环流模式FGCM-0在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气相互作用及古海洋-古气候模拟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