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2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131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439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141篇
海洋学   88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14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91.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东生 《干旱区地理》2005,28(2):143-144
1 地球系统的复杂性——我们知道的比我们需要知道的要少得多,地球系统的复杂性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而地球科学系统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地球系统本身:过去的研究工作,特别是最近这些年的研究,使人们能够比较全方位、多角度、多元化地了解过去地球系统的演化。然而地球系统非常复杂,大家对它的认识还远远不够。例如当前社会广为关注的大气中CO2的温室效应问题,虽然人们已经从冰芯中了解到过去42万年以来CO2、CH4等温室气体的变化规律,但是对于CO2和全球变暖之间的关系研究得还不是十分清楚。现在的工作已经能将这些因子的时间序列进行了的延长,但是关于大气中CO2和全球变暖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依然存在。从对此进行研究的文献中所绘制的各种曲线上表现出,气温在近些年来的上升,有着非常明显的突破过去几十万年来的平均状态的趋势。在短时间尺度上来看,CO2浓度的变化与全球温度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但是从全球不同区域的气象观测点所取得的数据反映,在1000年来大气CO2浓度的变化与平均温度的变化的情况就不见得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792.
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文  蔡晓军 《高原气象》2010,29(6):1587-1593
利用24°~35°N,104°~124°E范围内180个测站的日降水量和气温资料,计算了各季1969-2008年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以及3个代表站1953-2008年的Z指数,分析了近4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干旱发生频率、覆盖范围及年际变化和不同干旱强度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干旱覆盖范围达90%以上的事件在1980年以前主要出现在冬季,1990年代主要出现在春季,到21世纪则主要出现在夏季。春、秋季干旱有下降的趋势,而冬、夏季为增加趋势。虽然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干旱覆盖范围在减小,但出现干旱的频率较大,说明冬季出现局部干旱的程度在增大。而夏季干旱发生频率较小,但覆盖范围正在高值期,说明夏季的旱涝程度还在加大。虽然春季发生干旱的频率较高,但多以轻旱为主,并且覆盖范围也处在下降期,因此,春季干旱应比过去有所减缓。从各方面来看,秋季出现干旱的几率最低。  相似文献   
793.
朱蕾 《干旱气象》2004,22(4):34-39
根据乌鲁木齐机场1951~2000年50a的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乌鲁木齐机场的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机场年平均气温以0.033℃/a的速率上升。冬、春、秋3季气温呈上升趋势,冬季上升率为最大,达到0.0949℃/a;夏季气温以-0.028℃/a的速率下降。近50a乌鲁木齐机场经历冷—暖—冷—暖4个时期.其中1951~1960年是一长时期的冷期。四季均明显;1961~1975年为一暖期;1976~1987年为第二冷期;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为一长时间暖期。气候变暖主要表现在冬季变暖。异常冷年(季)70%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而异常暖年(季)41%出现在90年代。同时50a来,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都呈显著上升趋势,但后者比前者更持续稳定。其增温率更高于前者。这一特点表明最低气温对于监测温度效应加剧可能更为敏感。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增暖主要发生于夜间。这些事实将有助于对乌鲁木齐机场温度变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794.
北京1960—2008年气候变暖及极端气温指数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均一化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1960—2008年气候变暖及主要极端气温指数的统计特征。结果表明:近49年来北京年平均气温增温速率约为0.39℃/10a,最高、最低气温变化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霜冻日数和气温年较差呈现下降趋势,暖夜指数及热浪指数呈现上升趋势,除气温年较差外,其他极端气温指数的气候变率均在加大。北京年平均气温及极端气温指数主要存在21年、15~17年及准10年周期特征。年平均气温与极端气温指数之间存在较强相关性,气候变暖突变发生前后某些极端气温指数发生频率表现出明显差异。自1980年起,北京市区极端最高气温及其增温率明显高于近郊和远郊,高温日数市区多于近郊,近郊多于远郊;近、远郊极端最低气温温差高于城、近郊温差。  相似文献   
795.
Lakes in China have undergone considerable environmental changes during the past 50 years, e.g. lake level, water area changes, as did in the past several thousands years. The enhanced human activities, such as land reclamation,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fertilizer, land use and cover, irrig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catchment etc.,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on the recent decades' changes of these lakes, although constrained to a great extent by the natural impact. Comparative study on variations of lake volume (water level, depth and area) i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lake regions of China during 1950-2000 indicated that, lake volume in the eastern region had approximately undergone a two-stage change, i.e. a dramatic decrease from the 1950s to 1970s, and a continuous increase between the 1980s and 1990s; while, in the western region, lake volume had been decreasing nearly all the time. Further studies on some typical lakes concluded that, climatic change was a primary factor for the variations of lake volume during the past 50 years, although human activities showed important effect.  相似文献   
796.
经验模态分解下中国气温变化趋势的区域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By th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method, we analyzed the observed monthly average temperature in more than 700 stations from 1951-2001 over China. Simultaneously, the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of each station is calculated by this method, and classification chart of long term trend and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distributing chart of China are obtained, supported by GIS, 1 kmxl km resolu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recent 50 years, the temperature has increased by more than 0.4~C/10a in most parts of northern China, while in Southwest China and the middle and lower Yangtze Valley, the increase is not significant. The areas with a negative temperature change rate are distributed sporadically in Southwest China. Meanwhile, the temperature data from 1881 to 2001 in nine study regions in China are also analyzed, indicating that in the past 100 years, the temperature has been increasing all the way in Northeast China, North China, South China, Northwest China and Xinjiang and declining in Southwest China. An inverse ‘V-shaped’ trend is also found in Central China. But in Tibet the change is less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797.
基于SPOTNDVI的华北北部地表植被覆盖变化趋势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为分析华北北部地表植被覆盖变化趋势,探寻合理土地利用方式,基于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的SPOT-VEGETATION逐旬NDVI数据,采用国际通用的MVC(最大合成法)获得月NDVI值,用均值法求出年均NDVI数值。在此基础上,用一元线性回归斜率定量描述地表覆盖动态变化,以Hurst指数表示其时间依存性,利用GIS工具表征其空间格局并进行空间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8年来华北北部地表植被覆盖整体得到改善的区域比植被覆盖退化的区域面积大,得到改善的区域约占总面积的66.04%,基本不变的区域约占14.39%,退化区域约占19.57%。各种土地利用类型Hurst指数平均值均为0.5  相似文献   
798.
中国大陆新生代上地幔铅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了新生代(含少量晚中生代) 301件幔源玄武岩的Pb同位素数据, 编制了系统的Pb同位素变化趋势(等值线) 图件, 现仅提供“中国大陆新生代上地幔的206Pb/204Pb比值变化趋势图”.图件显示, Pb同位素在南北方向的差异比较显著, 南北的界线大体从合肥-郑州-银川-汗腾格里峰, 结合Nd同位素的资料, 以206Pb/204Pb比值为18~18.5作为分界, 以北小于18~18.5;以南大于该值.此外初步辨认出该时期存在3种类型的地幔: 造山带地幔、裂谷型地幔及“非典型地幔”.与依据不同时代、各种类型的样品铅同位素的比值, 统一编制的“中国大陆岩石圈206Pb/204Pb比值变化趋势图”进行比较, 显示出在东北的西北部的206Pb/204Pb比值、南北向东经104°附近的高206Pb/204Pb比值区是否存在、渤海周边Pb异常区的强度以及华南DUPAL异常区问题等方面都有区别, 表明晚中生代-新生代时期, 中国大陆进入了一个新的软流圈地幔对流体系, 近代地幔并没有完全继承老地幔的全部特征而是被注入了新的软流圈物质.此外, 两张趋势图都显示了南北分块的特征, 而东西向的系统变化, 仅在近代Pb比值趋势图中华南块体的东南沿海地区出现, 暗示太平洋板块俯冲对中国大陆的影响处于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799.
近47年来洞庭湖区干湿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M-K突变、小波分析、空间变异系数、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EOF)和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REOF)等方法,对近47年来洞庭湖区20个测站干湿指数(Z指数)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洞庭湖区20世纪60年代前期和80年代为干旱期,90年代为湿润期。80年代末有向湿润转变趋势,2003年后又开始向干旱转变。洞庭湖区干湿的年际变化较小,降水相对稳定,存在3年、6年和15年、22年4个特征时间尺度,且未来几年洞庭湖区将仍处于干旱期。洞庭湖区干湿变化具有很好的主体一致性,依据空间异常类型可分为北部、中部、南部和西北部4个区域。  相似文献   
8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