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4篇
  免费   463篇
  国内免费   764篇
测绘学   1498篇
大气科学   259篇
地球物理   295篇
地质学   1779篇
海洋学   487篇
天文学   45篇
综合类   374篇
自然地理   354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70篇
  2022年   175篇
  2021年   218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221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187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267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233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3篇
  1957年   3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杂多阴离子柱撑类水滑石的合成、表征及催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具有不同组成的类水滑石层状化合物和杂多酸, 并以此制备了一系列杂多阴离子柱撑类水滑石; 用XRD和IR方法对柱撑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它们具有K结构; 结果表明这些材料层间高度为0.97nm.并且发现以H2O2为氧化剂的这种层柱催化剂在液-固相中对苯甲醛氧化成苯甲酸具有很高的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932.
塔里木盆地塔中、塔北地区志留系古油藏的油气运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运用含氮化合物咔唑类探讨塔中、塔北地区在第一期成藏时志留系油气藏的烃类的运移方向, 为建立古油藏成藏模式, 预测原生油气藏分布提供依据.研究表明, 塔中志留系古油藏的油气主要来源于满加尔凹陷的中、下寒武统烃源岩, 向西南—南的方向首先进入塔中志留系, 然后沿不整合面或顺储层从北西向南东和从北东向南西2个方向向志留系在塔中地区的尖灭线附近运移.塔北志留系古油藏的油气也主要来自满加尔凹陷的中、下寒武统烃源岩, 首先向北西方向进入塔北隆起的志留系, 然后在志留系储层内或不整合面沿上倾方向继续向北西方向运移进入圈闭.   相似文献   
933.
应用灰色聚类法预测小浪底水库诱发地震最大震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野外考察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黄河小浪底水库及其邻区地震地质背景进行了分析,对其区域应力状态、断层活动性、地层岩性和地震活动背景等水库诱发地震因素进行了研究。简要地介绍了灰色聚类法,并应用该方法对小浪底水库发生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及诱发地震震级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该水库存在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其最可能诱发地震的地段及库区中段,水库诱发地震最大震级预测为5级。  相似文献   
934.
"茅口期"类绝灭过程中的类群间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茅口期"绝灭事件中,类具有不同形态特征的类群表现出了不同的绝灭过程.南京类物种的大量绝灭发生在绝灭事件的早期;希瓦格类和新希瓦格类的物种分异度呈阶梯状下降,但两者发生物种绝灭高峰的次数及其开始的层位却有所差异;费伯克类物种的绝灭高峰则发生在"茅口晚期".  相似文献   
935.
针对低电阻率油气层成因的多样性、复杂性,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技术、逐步判别分析等方法,对辽河油田海南构造带42口井进行低电阻率油所层的识别,建立一套识别低电阻率油气层行之有效的测井解释方法。该方法对老井低电阻率油气层的挖潜和新井低电阻率油气层的识别有很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36.
采用在人工模拟潮间带生态环境中养殖多年的龙须菜藻体,经70%乙醇、aClO或低光等逆境胁迫后,培养新生直立枝,研究匍匐体类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机制。结果表明,刷落2-4mm长的新生直立枝培养30天后,基部出现由丛生太体组成的类愈伤组织。丝状体能够固着、分化,不断分裂形成匍匐体。这是除孢子外,首次从江蓠体细胞获得有固着能力的再生苗。该再生苗弥补了营养枝繁殖中须人工固着的缺点。ELISA测定内源激素含量结  相似文献   
937.
在对养殖中国对虾和海捕中国对虾的类淋巴 器官进行组织培养时,发现迁出的细胞空泡化、细胞内颗粒较多。培养一周后由养殖中国对 虾类淋巴组织迁出的细胞开始大量脱落,而由海捕中国对虾类淋巴组织培养出的细胞可生长 30d左右。对未经培养的类淋巴组织及培养的类淋巴组织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在养殖中 国对虾类淋巴组织的细胞中除了有球形病毒及球状和多面体状病毒包涵体外,在细胞质中还 含有大量类立克次氏体样原核生物,而且每个细胞中的类立克次氏体均由一单层膜包在一起 ;在海捕中国对虾类淋巴组织的细胞中也发现有球形病毒及球状病毒包涵体,另外还在少量 细胞中发现有类立克次氏体样原核生物存在。感染病毒的组织细胞呈现空泡化、核膜肿胀破 裂、核质固缩、高尔基体肿胀、线粒体嵴消失等病理变化。感染有类立克次氏体样原核生物 的细胞不同程度地呈现出细胞器消失、核染色质固缩等病理结构。  相似文献   
938.
双壳类食悬浮物类与食沉积物类的发育变化是反映水动力环境的一种指标。对南海南部NS93- 1 2 - 58柱样 1 4ka来微型双壳类营养结构分析表明 ,晚更新世末次冰期向冰后期全新世转化阶段 ,食沉积物类一度较为发育 ,表明南海南部表层环流很不活跃 ,从这一转化阶段到全新世早期 ,双壳类食悬浮物类与食沉积物类的比例有规律地变大 ,表明随着气候转暖 ,海水温度增高 ,海平面上升 ,海流作用显著增强。该柱样整样分析表明 ,双壳类食悬浮物类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显示了 1 4ka来南海海流作用一直比较强烈。在全新世中晚期 ,双壳类主要栖息在次表层水团的海底 ,仍以食悬浮物类为主 ,可能与南海南部陆坡上升流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939.
奇石产业经济潜力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40.
洪水灾害等级划分的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利用新疆“96.7”特大暴雨洪水典型地州市的灾害资料,选取受灾面积,受灾人口,破坏房屋,直接经济损失四个指标,对灾害等级进行模糊聚类和划分,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