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8篇
  免费   501篇
  国内免费   101篇
测绘学   650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1632篇
地质学   263篇
海洋学   74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535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2022年1月8日,青海海北州门源县发生MW 6.9地震,震中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地震带上冷龙岭断裂和托莱山断裂的交汇处.门源地震活动强烈,造成地表破裂明显,因此研究门源地震的发震机理,对评估周边区域及主要断裂的地震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D-InSAR技术,利用升降轨Sentinel-1A SAR数据,获取门源地震的同震形变场.结果显示,同震形变主要集中在冷龙岭断裂和托莱山断裂的交汇处,形变长轴整体呈NWW-SEE,同震引发的升轨隆升形变量0.40 m,沉降量0.65 m,降轨隆升形变量0.80 m,沉降量0.70 m,升降轨视线向(LOS)形变呈现符号相反大小相近的特征,断裂运动以左旋走滑为主.以升降轨同震形变信息为约束条件,基于弹性半空间位错理论,采用两步法进行反演,获取门源地震断层的几何参数.结合该区域的地质构造得到断层面上的精细滑动分布,结果表明,断层破裂延伸至地表,破裂迹线长度达22 km.断层滑动主要集中在地下2~12 km,最大滑动量为4.2 m,位于地下7 km处.断层走向约为109°,倾角约为82°,释放的地震矩为2.67×10...  相似文献   
992.
《海洋地质前沿》1994,(11):F004-F004
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重建十五周年暨青岛地质技术开发公司成立十周年床祝大会于1994年10月18日上午在海洋地质研究所隆重举行。大会由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干风林主持,刘守全副所长做了题为《抚今追昔、放眼未来,为我国海洋地质事业而奋斗》的讲话。青岛市政府,市科委、地矿部及石油海洋地质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石油海洋系统、兄弟院所、中央驻青部分单位等70多位领导和中外来宾出席了庆祝大会,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贺词。  相似文献   
993.
<正>1研究背景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地处青藏地块、鄂尔多斯地块、阿拉善地块的交会地带,区域活动断裂发育,构造活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历史上发生多次6级以上大震,是研究构造变形、地壳应变积累与地震活动的理想场所。目前,针对该区域的构造变形分析大多是采用GPS水平形变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测研究为主(杜方等,  相似文献   
994.
<正>1研究背景甘孜—玉树断裂带为巴颜喀啦块体和羌塘块体交界处的一条主断裂,具有较高的强震发生背景。相关研究有:闻学泽等(1985)研究认为,甘孜—玉树断裂带是中生代至今的大型活动断裂,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闻学泽等(2003)针对甘孜—玉树断裂中300 km段落展开调查,拟合得到断裂带水平滑动速率最佳估值为12±2 mm/a;  相似文献   
995.
采用Sentinel-1A升降轨影像基于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获得了升降轨的LOS向形变速度场,结合降水量数据分析形变区在夏季降水量充沛时期滑动速率明显增加。为了更好地揭示形变区滑动方向,进一步联合升降轨LOS向形变速度场解算攀枝花高边坡沿坡面向和垂直坡面向的二维形变,得到不同形变区的主要滑动特征,结果显示,形变区Ⅰ主要在沿坡面向上滑动,形变区Ⅱ在沿坡面向和沿垂直坡面向均有较大滑动。  相似文献   
996.
苏琴 《四川地震》2005,(1):43-46,38
依据川滇菱形块体各边界带上所有跨断层垂直形变测量资料,计算各断裂带垂直形变速率合成值,分析各断裂带形变速率特征。结果表明,川滇菱形块体断层活动有南强北弱,西强东弱的特点,该块体东北边界断层活动北段是以压性为主的逆断层,南段是以张性为主的正断层,西南边界断层活动北段以压性为主,南段则以张性为主。  相似文献   
997.
2022年泸定M6.8地震为近期川滇地区显著强震。本文基于Okubo平面矩形弹性位错理论,采用已有的由地震波反演获得的同震破裂模型,模拟研究了泸定M6.8地震产生的地表同震重力变化、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结果表明:(1)同震重力变化图像具有以发震断层为界,呈正、负四象限对称分布特征,与震前(2019年9月—2020年9月)实测重力变化图像和发震断层左旋走滑特征具有一致性,说明其孕震过程可用闭锁剪力模型来解释;(2)在远场区域,同震垂直位移图像与重力变化图像类似,位错引起的介质密度变化效应大于地表垂直位移效应,而近场地表垂直位移效应大于介质密度变化效应,显示出负相关性;(3)同震水平位移图像具有对称的四象限特征,与GNSS实测结果显示的变形特性一致。该结果可为地震前后重力、形变观测结果的解释提供依据,同时为强震孕育的机理研究提供线索,尤其为闭锁剪力孕震模式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新的实例依据。  相似文献   
998.
断层运动方式与滑动速率是断层活动性研究和地震危险性判定的重要参数。本文基于山西断陷带多年积累的跨断层水准观测资料,在处理与重构的基础上采用断层活动性分析方法,基于构造分区给出各构造区主要断层现今运动特征。结果表明,山西断陷带主要断层在观测期内以继承性正断运动为主,各盆地断层运动特征具有显著差异,表现为南、北两段的垂直活动量明显大于中段,其中,忻定盆地累积变化量值最小。从断层垂直活动速率来看,五台山断裂、系舟山山前断裂、唐河断裂和霍山山前断裂跨断层测段活动速率明显低于全区水平;受长期构造应力加载及区域中强地震影响,各时段断层运动也存在差异变化,下达枝、亭旨头、太原、广胜寺等部分跨断层测段表现出明显的断层逆继承运动、断层相对闭锁等特征。  相似文献   
999.
利用长距离GPS动态数据处理方法,根据四川GPS网地震前后的观测数据,计算出了四川GPS网各站点地震前后的位移量。以相对稳定的雅安站为参考站,计算出了绵阳站和郫县站的动态变形序列。汶川地震动态地壳变形分析结果表明,地震期间,绵阳站和郫县站的主运动朝向西北方向,同时伴随有小幅摆动。在高程方向,绵阳站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运动特征,郫县站出现上下波动特征。  相似文献   
1000.
张通德  冯晓  党升  万灿 《测绘工程》2024,(2):28-32+55
采用PS-InSAR技术,基于Sentinel-1A卫星数据对覆盖开通运营3年时间内成都地铁3、4、7号线周边500 m范围的区域进行形变监测,并分析相对典型的形变区域的时空特征以及影响因素,最后利用Holt指数平滑模型对区域的形变进行预测。研究表明,成都市主城区的形变趋势表现为沉降情况较稳定西北方向抬升,东南方向沉降;形变速率在-15~15 mm/a内,且局部地区的沉降相对较明显,根据Holt指数平滑模型的预测值显示,几个典型沉降区域仍具有持续沉降的趋势,最后分析地铁沿线形变的主要原因为浦江-新津断裂带的活动以及城市建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