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7篇
  免费   848篇
  国内免费   895篇
测绘学   1181篇
大气科学   586篇
地球物理   480篇
地质学   2072篇
海洋学   654篇
天文学   61篇
综合类   488篇
自然地理   338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183篇
  2021年   245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248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200篇
  2014年   310篇
  2013年   263篇
  2012年   298篇
  2011年   329篇
  2010年   276篇
  2009年   268篇
  2008年   282篇
  2007年   224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180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0篇
  1982年   11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5篇
  1974年   4篇
  1940年   2篇
  1936年   2篇
  1934年   2篇
  192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记述了辽宁省四合屯下白垩统义县组三个半恐龙足迹,归入似鹬龙足迹(亦译为跷脚龙足迹)一未定种(Grallator isp.)。这是义县组恐龙足迹化石的首次描述。该行迹至少由3个造迹者所造。从足迹推断恐龙体长1.51m,属于义县组兽脚类恐龙较为普遍的体长范围。重建了尾羽鸟(Caudipteryx)和中华龙鸟(Sinosauropteryx)的足部,前者的足迹轮廓与似鹬龙足迹未定种的吻合度超过后者。根据化石记录,似鹬龙足迹类型可能广泛存在于义县组的各种中小型兽脚类(驰龙类与伤齿龙类除外)中。  相似文献   
992.
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块延长、延安组裂缝成因及期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裂缝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过程,对其成因及期次研究需要通过多方面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加以确定.对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块裂缝的研究首先选择了相似露头区进行裂缝的野外调查,野外裂缝特征表明:裂缝组系不稳定,受构造变形强度、形态所控制,且构造变形越强,裂缝的发育密度越大;确定了裂缝以构造成因为主.通过研究区23口取心井岩心裂缝观察描述,岩心上裂缝主要以垂直或者高角度斜交张性缝为主,且岩心上裂缝之间的切割、限制及组合关系表明了裂缝期次至少存在2期.最后在野外和岩心裂缝特征、成因及期次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岩石声发射实验、裂缝充填物稳定碳氧同位素分析实验,并结合研究区构造演化背景确定了研究区裂缝形成期次主要有两期,可能分别对应研究区燕山运动二幕和三幕两个构造活动时期.  相似文献   
993.
上海地区第四承压含水层是地下水开发利用的主要层次,对其沉积环境、成因、结构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本文在对上海地区大量钻孔资料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第四承压含水层形成时期即早更新世中、晚期沉积环境及含水层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对含水层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刻画,为三维地质结构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4.
从第二次土地调查看上海市地籍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析了上海市第二次土地调查中地籍调查的技术方法,结合上海市地籍管理现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提出改进和完善地籍管理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分析CZ型CCD垂线坐标仪的标定数据,提出了使用3段2次多项式拟合修正法减小仪器非线性误差,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明显提高了该产品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996.
对比分析了太平洋(Site 806)、大西洋(Site 664)和加勒比海地区(Site 999)末次冰期最盛期和全新世钻孔顶部不同尺寸大小的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500~600μm和300~355μm)和Globi-gerinoides ruber(300~355μm和250~300μm)的硼同位素组分变化,发现个体相对较小的有孔虫样品由于受到样品量以及样品前处理过程的影响,其硼同位素在末次冰期最盛期出现异常,浮游有孔虫硼同位素分析,尤其是冰期-间冰期时间尺度上的硼同位素分析,适合用个体相对较大的有孔虫。末次冰期最盛期太平洋和加勒比海地区溶解作用可能加强,其G.sacculifer的硼同位素偏低,但G.ruber的硼同位素不受溶解作用的影响,能够反映末次冰期海水pH值的变化。三个钻孔末次冰期最盛期G.ruber的硼同位素比全新世的硼同位素平均高(1.3±1.2)‰(2s.e.),与理论预测值1.6‰一致。  相似文献   
997.
应用储层流体包裹技术研究了恩平凹陷油气的成藏规律.结果表明,该区油气主要有两期充注,第一期充注时间较早(20 Ma),以油为主,原油主要来自深部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大量油气见于浅层储层;第二期充注时间较晚(5 Ma以后),以天然气为主,天然气主要源自文昌组烃源岩,油气主要分布在深层储集层中.研究认为第一期油气充注与盖层形成时间匹配不好,可能是浅层勘探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勘探方向应以深层储层(文昌组)为主,寻找深层早期构造更为重要,是下一步勘探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998.
为保证学会工作的顺利开展,经有关单位推荐,我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审议,决定聘任有关同志为我会副秘书长,任期为2009年4月至2014年4月。  相似文献   
999.
鲁东地区前寒武纪侵入岩其侵入活动集中于新太古代和新元古代,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和韧性剪切带的改造,形成一套花岗质片麻岩类。新太古代早期TTG质花岗岩分布于胶北隆起区莱州一栖霞一带,经受了区域变质作用,形成一套灰色片麻岩,锆石内核SHRIMPU—Pb年龄2726—2707Ma基本代表岩浆结晶年龄,锆石变质边为2500Ma;古元古代侵入岩——莱州基性一超基性岩组合形成于1900~1850Ma左右,锆石SHRIMPU—Pb年龄(1852±9)Ma,(1868±11)Ma;新元古代侵入岩主要为花岗闪长质-二长花岗质片麻岩,出露于胶南-威海造山带,锆石U~Pb定年结果集中为892~605Ma,其中荣成超单元锆石SHRIMPU—Pb年龄720~780Ma。中生代侵入岩以花岗岩类为主,集中出露于半岛北部和东南沿海一带。燕山早期侵入岩文登超单元、垛崮山超单元、玲珑超单元锆石SHRIMPU—Pb同位素年龄值集中在167~150Ma;燕山晚期侵入岩大店超单元锆石SHRIMPU~Pb年龄120±4Ma,崂山超单元锆石SHRIMPU~Pb同位素年龄值为(120±2)~(114±2)Ma。  相似文献   
1000.
运用灰色预测理论结合VB编程,对煤炭回采成本中的各组成部分分别建立了预测模型,对平煤集团某煤矿的原煤回采成本进行了预测.经检验并与多项式回归方法及实际回采成本作对比,结果较为理想,使煤炭回采成本的预测更加符合实际,为煤炭回采成本的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