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0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418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190篇
海洋学   13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88篇
自然地理   150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307篇
  2011年   319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8年   3篇
  1935年   1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长江口崇明、长兴、横沙等岛屿是由全新世长江的河口沙坝孕育而成。晚更新世末长江门曾遭受了强烈的侵蚀,古河谷切割甚深。嗣后,在此地质背景上发育了河口沙坝,其全新世沉积相当完整。它们是研究长江河口三角洲形成史和沉积过程的有力证据。笔者着重探讨全新统的沉积环境变迁,旨在为研究长江三角洲发育及其经济区的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2.
新疆地区13000年来的气候序列初探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本文根据新疆地区全新世地层的年代标尺,黄土、湖泊和河流沉积物记录的环境变迁信息,以及古土壤和炭化层等所反映的古气候变化做了综合分析,对新疆地区13000年来的气候序列初步概括为:13000—10000aB.P.冷湿转凉干;10000—8000aB.P.,温干;8000—7000aB.P.,温湿;7000—6000aB.P.,暖干;6000—4000aB.P.,温湿;4000—3000aB.P.,温干;3000—2000a.B P.,凉湿;2000aB.P.至今,温干(1500aB.P.左右有凉湿的波动),与现代气候类似。  相似文献   
83.
84.
氨基酸分析结果与第四纪气候旋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样品采自陕西洛川、新疆新源坎苏黄土-古土壤系列和新疆柴窝堡盆地CK-(?)钻孔湖相沉积物。氨基酸分析结果与氧同位素记录进行对比,发现古土壤及湖相沉积层位的氨基酸总量偏高并与氧同位素的奇数阶段相对应,反映较为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反之,在黄土和洪积或冲洪积层位的氨基酸总量偏低并与氧同位素的偶数阶段相对应,反映相对干冷的气候环境。说明氨基酸总量在垂直剖面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有间接指示古气候的意义。  相似文献   
85.
本文通过历年水深的比较研究,对浙江虾峙门口外浅段航道水下地形的历史变迁作了初步讨论,由此得到的成果、结论和建议,对宁波和舟山的港口建设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6.
建立地名数据库的有关技术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7.
88.
位于浙江东部沿海的临海市.唐开元时属江南东道,为台州治城所在,它远离经济、文化发达的中原,山重水复、地势险阻,在当时还是个初开发的文化落后、生活贫困的“夷荒之地”、“边远之域”,是作为朝庭充军、贬官的场所。  相似文献   
89.
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大邑砾岩的 物源分析与水系变迁*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成都盆地晚新生代碎屑沉积物的快速堆积是青藏高原东缘强烈隆升的产物,同时为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的隆升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文章以盆地底部的大邑砾岩作为研究切入点,详细研究了它的物源区,以深化对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隆升过程的理解。通过砾石成分统计、砂岩薄片鉴定、重矿物分析以及古流向恢复等方面的研究表明,成都盆地北部和南部的大邑砾岩分别受不同的物源区和河流所控制。其中北部的大邑砾岩受控于出口在都江堰南约4km处向南流的河流所控制,其物源区为玉堂镇以西、汶川-茂汶断裂以东的流域范围内。而南部的大邑砾岩则主要受向东流的古青衣江的控制,其物源区即为现代青衣江流域。大邑砾岩的物源分析表明晚新生代期间岷江和青衣江都曾发生河流改道。  相似文献   
90.
本文主要论述了开展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意义、内容,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应该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