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363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12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286篇
  2011年   295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3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8年   3篇
  1935年   1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91.
地名作为一种既可悟又可视的文化景观,是地域文化在地表的凝结与保留,为了延续南海蓝色地名文化,以南海诸岛地名为例,基于景观基因理论在建立南海诸岛地名文化景观基因编码信息链和基因谱系的基础上,构建南海诸岛地名文化景观基因DNA双螺旋仿生模型。研究发现:(1)南海诸岛地名文化景观基因类似于时空演化下的“遗传”优势,表现为基因信息链上自然类基因与人文类基因的融合,凸显中国多元文化基因的优势;(2)南海诸岛地名文化景观基因谱系呈现独特的“琼人俗名”根性四维,印证了南海渔民在渔业生产和航海实践不断发展进程中海洋文化的赓续;(3)南海诸岛地名文化景观基因分长时性遗传形DNA、暂时性变异形DNA和韧性复合形DNA,显示了中国地名文化景观基因母链DNA在遗传和表达上“名从主人”的原则。本文研究可为南海诸岛地名文化景观基因信息有效传承和存储,以及维护中国领土主权完整与安全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92.
采用统计法、分类法对盐池县聚落地名要素进行处理,提取主要地名类型,分析各地名类型所反映的人地关系。盐池县自然类聚落地名反映了聚落的选址与地形、水文密切相关;人文聚落地名方面,移民、经济、军事、政治地名综合反映人们生产、生活所处的人文环境。盐池县聚落地名是动态发展的,与人、地理环境构成地理环境-人-聚落地名系统,通过定性分析,这一地名系统揭示了盐池人地关系以稳定为主,但也存在人地关系紧张现象,北部风沙区人地矛盾还很突出。  相似文献   
93.
地名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人类用来识别不同地区的语言符号,是人们对一定的地理位置、地理实体、行政区域、居民点所赋予的名称和开展社会交往的必要工具。在中国,“地名”一词,最早出自《周礼·夏官司马·形方氏》:“原师,掌四方之地名。”地名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94.
《荆钗记》是宋、元时期与《白兔记》、僻月亭》、保狗记》并称的四大南戏之一,在我国古代戏曲史上曾产生很大的影响。直至今天,在许多地方仍保留着《荆钗记》的剧目。  相似文献   
95.
薄洋 《中国地名》2014,(5):72-73
“信息资源整合是指将某一范围内的,原本离散的、多元的、异构的、分布的信息资源通过逻辑的或物理的方式组织为一个整体,使之有利于管理、利用和服务。”如何将地名档案资源优化整合,提升服务功能、形成服务体系,是档案馆长期关注、努力解决的重大课题。随着网络信息的快速增长和信息技术的逐渐成熟,地名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有了新的途径,本文旨在探讨地名档案信息整合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以及实现整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6.
苏奇 《中国地名》2014,(3):22-24
苏菜,即江苏地方风味菜,是我国四大菜系之一。具有用料广泛,以水产品为主。烹调方法多样,擅长炖焖煨焐。追求本味,清鲜平和;菜品风格雅丽,形质均美等特点。  相似文献   
97.
地名是人们对具有特定方位、地域范围的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地名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成为人类进步的活化石。一个区域的地名,特别是这个区域内由众多地名形成的地名景观往往打上这个区域地域文化的痕迹。在地名景观中,聚落地名的文化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98.
一、引言一些老地名属于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实生活中时刻不可或缺,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承载着人与环境的关系,蕴含了丰富的社会记忆。随着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地名面临着两大困境,其一,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镇建设用地迅速蔓延,催生了大量没有文脉的新地名,而历史地名却成批量的消失。居民无法认同新地名,削弱了地名的文化归属感;其二,部分城市和景区为了旅游开发、经济效益,不顾巨大的经济成本,随意变更地名,甚至出现较多的社会问题。地名相对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容易被人们忽视,当它不符合人们的口味时,便被丢弃,然而地名在延续地域文化差异、标识多样性的地理空间上,拥有无法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9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个省份,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近年来,我馆在不断完善地名档案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的关于地名语源、地名历史沿革及命名规律的研究,我们欣喜地发现,地名对国土领属、当地的自然环境、民族演变规律的印证具有重要意义。一、地名由来印证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1.地名是祖国版图印证的有力证据。地名的历史沿革证明,自西汉以来,新疆已纳入中国版图。新疆的命名,是清代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建省时,从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所称的“西域新疆”中省略了“西域”二字而来。  相似文献   
100.
1935年11月28日,红六军团先后占领了新化、蓝田和锡矿山;红二军团相继占领了溆浦、辰溪和浦市,控制了湘中广大地区。为红二、六军团主力转移到贵州石阡、镇远、黄平地区活动,创建新的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使新化、蓝田、锡矿山、溆浦、辰溪和浦市成为红色地名,载入中国革命的史册。红二、六军团由湘西突围到贵州,在靠近乌蒙山的黔西北开创了“长征途中的黄金时代”,蒋介石急调各路兵马围堵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