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3篇
  免费   600篇
  国内免费   607篇
测绘学   910篇
大气科学   769篇
地球物理   664篇
地质学   1097篇
海洋学   4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52篇
自然地理   524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252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83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51.
太阳辐射是推动地球表层系统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为了揭示地表太阳辐射输入、转化、贮存和输出的客观规律,自然科学工作者进行了长期的不懈探索,创立了地表辐射平衡学说,它是气象学、自然地理学、以及地球表层学的基本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152.
遥感瞬时作物表面温度估算农田全日蒸散总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介绍了用一日一次观测资料计算全日农田蒸散总量的模式,该模式由二部分公式组成,一是计算瞬时农田蒸散量的空气动力学阻抗——能量平衡公式,另一是根据遥感作物表面温度、农田净辐射、土壤热通量等参数的一次观测资料,计算全天蒸散总量。  相似文献   
153.
154.
黑河实验(HEIFE)──对干旱地区陆面过程的一些新认识   总被引:63,自引:2,他引:63  
胡隐樵  高由禧 《气象学报》1994,52(3):285-296
综合介绍“黑河地区地气相互作用野外观测实验研究(HEIFE)”的概况。系统分析干旱地区陆面过程的一些基本问题,它们是:(1)干旱地区地表面热量平衡的基本特征:干旱地区蒸发量很小,地表热量平衡中以感热为主.潜热可以忽略不计。(2)干旱地区陆面过程参数化问题:干旱地区能量和物质湍流输送的参数化必须考虑层结影响,否则将造成严重误差。(3)干旱地区一种特殊现象──绿洲与沙漠环境的相互作用:绿洲的“冷岛效应”和临近绿洲沙漠或戈壁的“逆湿现象”是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研究结果将加深我们对干旱地区陆面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5.
试用极轨气象卫星遥感监测土壤墒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玉金 《气象》1994,20(4):37-40
讨论了用极轨气象卫星资料监测表层土壤湿度的方法。在建立土壤湿度与卫星遥感资料的关系时,为了消除土壤条件的影响,把全省分为4个区域来研究。考虑了气候条件,植被状况不同的影响,并给出了简单的订正方法,同时也给出了卫星资料的重新地理校正,资料的输出及存储方法等。  相似文献   
156.
青藏高原地区地表及行星反射率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讨论了利用ISCCP卫星观测资料确定青藏高原地区地表反射率的方法,在无积雪地区和季节,地表反射率可以ISCCP可见光反射率为基础,在模式计算过程中,假定紫外反射率以及红外与可见光反射率的比值分别为常数。敏感性试验表明,由这两个假设所产生的误差并不显著。在有积雪地区或季节,地表平均反射率可直接由ISCCP可见光反射率表示。试验结果与地面实际观测作了比较,除沙漠区外,两者比较一致。文中还计算了高原晴天行星反射率。经与ERBE卫星观测比较,发现从5月至9月高原周围沙漠区气溶胶对辐射平衡有较显著的影响。而在其  相似文献   
157.
内蒙额济纳绿洲环境恶化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介绍了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的自然概况和40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兴修水利工程、植被退化、片面追求目前的经济效益、短地行为等)造出水资源减少,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居延海干涸,土地沙漠化和盐渍化,植被退化等.其中主要原因是黑河下游的地表水径流量减少,中、下游开发利用不合理所致.全流域的管理协调水资源是解决额济纳绿洲环境恶化的先决条件.进而才能落实生态平衡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8.
随着地表勘探工作的深入进行,地表及近地表金矿床愈来愈难发现。使得人们不得不把注意力集中到深部盲矿体的寻找工作上。目前用于寻找隐伏盲矿体的主要方法有十种。  相似文献   
159.
青藏高原地区地气系统太阳辐射能收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钟强 《高原气象》1989,8(1):1-12
本文利用1982年8月—1983年7月Nimbus-7的月平均行星反射率资料和根据卫星资料得到的地面总辐射、地表反射率的估算结果,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地气系统(大气顶)的太阳辐射能收支和地表、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的时空变化特征,给出了表征太阳辐射能收支的一些基本参数,讨论了以行星反射率为基本参数表征大气、地表对太阳辐射吸收的参数化方法。分析表明:过渡季节5月份的行星反射率极小值的出现对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辐射能收支有重要调节作用;全年平均而言,青藏高原地区被地气系统反射和被大气、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的比例为37:18:45。  相似文献   
160.
过去半个多世纪中,国内外学者在萨拉乌苏河地区做了大量考察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以往都把重点放在该区第四纪地层划分、考古、古人类、古生物和古地理环境等方面。对于在地层中化学元素的迁移和聚集与古气候的关系,探讨不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