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03篇
地质学   380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根据多年的工程地质勘察实践与研究,介绍了当今一些城市地区关于地裂缝勘察的实用且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以便为建筑物的合理布局与设计提供详实可靠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72.
1976年唐山地震发震断裂的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震后野外考察及航空摄影发现的地裂缝带,说明唐山断裂与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的发震构造有密切关系。用卫星遥感信息和浅层地震勘探结果对唐山断裂的活动性做了新的研究。卫星图像解释结果表明:震前一年多时间内,NE向的唐山断裂被NNW向断裂截切而NWW向断裂受到牵引,因而显示出右旋走滑的活动形迹。浅层地震勘探结果则证明,唐山断裂是倾向NW,高倾角的右旋走滑正断层,它断错了全新统(Q4)、晚更新统(Q3)、中更新统(Q2)和早更新统(Q1)地层  相似文献   
73.
根据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地裂缝灾害的文献,综述了我国地裂缝的分布特点、发生、发展及造成的后果,指出地裂缝砂仅受地形地貌控制,而且与年周期变化、表层黄土、地面排洪方向等有关。地裂缝的成因主要由新构造活动、过量开采地下水、膨胀性土的胀缩作用、重力作用等引起。提出地裂缝应要根据划分出的地动型、重力型和膨胀型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74.
鲁豫交界的曹县黄河故道地区,地势较高的自然堤堤缘区是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地裂缝主要由地表厚粘土层干湿胀缩产生,有一定的隐蔽性,并受地形和大气影响。地下水动态变化对地裂缝影响不大。地表裂隙张力的直接作用、建筑物的非均质土地基不均匀沉陷等因素的存在共同导致了该区民房开裂。可以采取加固地基和搬迁避让等方法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75.
单县高韦庄地区地裂缝主要发生在黄河高滩地地区,地裂缝分布受较厚不饱和粉土、亚砂土层控制,由局部浅层水大幅升降或雨水诱发形成。此外,地表淤泥和淤泥质土产生不均匀沉降加剧对地表建筑物破坏。提出调整地下水开采层次和提高建筑物地基强度作为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6.
抽水作用下先期断裂对地裂缝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度抽取地下水和先期存在的断裂构造是西安市地裂缝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作者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抽水情况下地裂缝形成的张拉破裂机制、剪切破裂机制和张剪复合破裂机制,并从结构面控制理论分析了先期断裂在地裂缝形成中的控制作用;然后依据比奥三维固结理论,采用FLAC软件建立了西安地裂缝的计算模型,比较了抽水作用时没有先期断裂和地层差异、有先期断裂而没有地层差异、有地层差异而无先期断裂等情况时的地面变形特征,得出抽水作用下,先期断裂对地裂缝的形成及发展具有诱导、隔离和放大的耦合作用,从而得出先期断裂不仅仅只是地裂缝形成的构造基础的结论。  相似文献   
77.
西安地裂缝与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深入分析西安地裂缝与地面沉降灾害致灾特点及定量评价其经济损失,在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04-2006年开展的西安地区地裂缝与地面沉降调查所取得的成果资料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得出,西安地裂缝与地面沉降的致灾特点具有直接性、三维破坏性、三维空间有限性、渐进性和持久性。采用终值法、影子工程法、统计推断法、重置成本法、建造成本或工程费用法、灾情对比法、间接损失与直接损失比例法和权重分解法评价得出地裂缝与地面沉降灾害在1976-2006年造成经济损失为117亿元,其中直接损失71亿元,间接损失46亿元。  相似文献   
78.
收集了山东省多年来的地裂缝地质灾害调查和研究资料,结合地裂缝地质灾害发育的地质环境背景,对山东省内地裂缝的区域分布特征、发育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山东省内构造型地裂缝广泛发育,并对山东省构造型地裂缝的成因机理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9.
3月4日,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组织有关专家,在平顶山石龙区召开了《平顶山市石龙区青草岭地裂缝地质灾害搬迁工程一期设计书》的技术评审会,这是近年来我省最大一笔中央财政特大型地质灾害搬迁避让专项资金项目通过专家评审。  相似文献   
80.
汾渭盆地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地裂缝最为发育,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考虑到地裂缝灾害对场地条件的影响,尤其是对场地土体的动力特性及动力响应的影响,本文在等压固结条件下,对西安地区地裂缝带黄土进行不同围压下的固结不排水(CU)动三轴试验,获取动力学参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裂缝带黄土动剪切模量随动剪应变变化特征曲线以及阻尼比随动剪应变变化特征曲线,并对所获得实验曲线进行回归拟合,进而建立了地裂缝带黄土的等效黏弹性动力本构模型,为进一步分析场地土体的动力响应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