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2篇
  免费   589篇
  国内免费   662篇
测绘学   724篇
大气科学   1600篇
地球物理   583篇
地质学   1366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283篇
自然地理   16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216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2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2篇
  1938年   3篇
  1937年   2篇
  1936年   3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两类短时强降水天气边界层气象要素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进  李琛  于波  卢冰  王庆元 《气象》2018,44(7):902-910
本文基于2013—2015年北京铁塔的气象观测数据,结合VDRAS、地面自动站、NCEP再分析资料等,将短时强降水个例分为地面辐合线型和无地面辐合线型两类,并着重对两类短时强降水天气的边界层气象要素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寻找短时强降水发生的预报信号。结果表明:根据铁塔气象要素变化基本无法预判无地面辐合线型强降水的发生;而铁塔气象要素变化对地面辐合线型短时强降水发生具有一定预报指示意义,地面辐合线型在强降水发生前1h,温度和位温减小,温度变率显著增大,最大达每分钟下降0.35℃;在强降水开始前3h,地面至325 m比湿增大,降水开始前20 min,比湿减小3.5g·kg~(-1);低空风切变在强降水开始前20min增大到"强烈"到"严重"程度,比湿跟低空风切变的提前量约为10~20min。因此,预报业务中关注铁塔气象要素及衍生物理量演变,对地面辐合线型短时强降水预报预警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92.
近30年青藏高原雪深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除多  洛桑曲珍  林志强  杨勇 《气象》2018,44(2):233-243
利用1981—2010年地面雪深观测资料较系统地分析了近30年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积雪深度的时空变化特点。主要结论如下:(1)高原雪深大值区主要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小值区则在高原南部干暖河谷和北部柴达木盆地,30年间高原平均最大雪深出现了显著减少趋势,减幅达0.55cm·(10a)-1,1997年前后高原雪深出现了由大到小的气候突变。(2)春季是高原平均积雪深度最大的季节,30年里平均最大雪深下降趋势非常显著,下降幅度为0.47cm·(10a)-1,且在1998年出现了由大到小的气候突变。(3)秋、冬季,高原平均最大雪深减少趋势不明显,但在不同区域雪深增减趋势不尽相同。秋季56%的台站呈减少趋势,而31%的台站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冬季61%的台站出现了减少趋势,而且减幅较大的台站基本分布在高原西南,而31%的台站则出现了增加趋势,多数分布在高原东部。(4)夏季高原积雪分布极为有限,仅在海拔和纬度较高的高寒地区有积雪,近30年雪深减少趋势同样显著。  相似文献   
993.
郭兰 《陕西气象》2018,(4):18-22
利用高空、地面观测资料,NCEP 1°×1°6h间隔再分析资料和三门峡多普勒雷达产品,对三门峡市2017年7月10日的一次强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冰雹过程是在高空西北气流背景下产生的,低层切变线为对流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强不稳定层结和垂直风切变的长时间维持是导致对流快速发展并且持续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干对流环境中的不稳定能量条件下,强对流发生在边界层中的高湿区内;中气旋基本沿着超级单体入流方向前部的辐合区移动;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IL)跃增和骤降的时间与冰雹和大风发生的时间相对应,指示大风天气的VIL变化值远小于指示冰雹天气的VIL变化值。  相似文献   
994.
为推动地面云观测自动化,利用2015 2016年全国范围内不同时段FY-2G卫星观测云覆盖率和总云量反演产品与同时段地面气象站人工观测总云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评估卫星观测与地面人工观测的一致性和偏差。结果表明,FY-2G卫星观测云产品较地面观测偏低,总云量较云覆盖率偏低明显。定义晴天、少云、多云、阴天四种不同云量等级,进一步分析卫星数据,结果显示不同云量等级下云覆盖率与总云量与地面人工观测的一致性和偏差有所不同,晴天和少云状态下总云量产品一致性较好,阴天时云覆盖率一致性较好。从分布上分析发现西部和西南部观测偏差较大,且根据云量等级呈现不同的状态。因此在云观测自动化布局中,卫星观测不能完全替代地面云量观测。地面观测应在西部和西南部,以及天气状况较为复杂的区域加强观测。  相似文献   
995.
近地面风场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精细准确的风场模拟可以为气象实况产品提供数据支撑。目前,中尺度模式的时空分辨率无法满足局地精细化模拟的需求,因此本研究基于中尺度模式(WRF)内层嵌套大涡模拟(LES),采用五层双向嵌套在门头沟东部区域展开百米近地面风场模拟。结合地面观测,设计边界层和亚网格模型敏感性试验,对比1 km分辨率下YSU和LES边界层方案对里层嵌套的影响,检验和评估不同亚网格模型在真实大气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中微尺度过渡分辨率1 km开启YSU边界层较LES边界方案模拟效果更佳,在保持捕捉湍流细节的能力下,拥有较低的误差。不同的亚网格敏感性试验中,1.5TKE, SMAG, 1.5TKE_NBA和SMAG_NBA四种亚网格模型差异较小,统计指标上,SMAG的均方根误差最低,相关系数最高。同时,四种亚网格模型依旧存在模式本身造成的高值低估,低值高估的现象,SMAG在风矢量分布和风速风向概率密度分布中与观测最为接近。在风场的瞬时空间分布上,SMAG_NBA表现出对细小的湍流捕捉能力的优势。  相似文献   
996.
杨镜明  张霖  王成 《铀矿地质》2008,24(3):164-169
放射性统计涨落和随机干扰是影响放射性测量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它对砂岩型铀矿在地表的放射性弱信息具有干扰甚至淹没的严重影响.本文采用小波多分辨分析氡气测量数据,消除统计涨落等噪声干扰,提取氡气测量反映深部砂岩型铀矿化信息,为应用地面氡气瞬时测量方法圈定砂岩型铀矿成矿有利地段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7.
井中磁测离深部场源近,能避开浅部干扰,是一种有效的找矿手段,但其控制范围有限;地面磁测采集方便且控制范围大,但老矿区干扰因素多,深部矿体信号弱,不容易解释.文章充分利用地面和井中磁测资料的优点,以二度板状体模型为例,进行井地磁测资料联合反演.通过数值模拟说明了井地联合反演方法的优越性,同时还比较了马奎特法,广义逆法和遗传算法三种不同算法的优缺点,最后将其应用于大冶铁矿实际资料的处理解释,为危机矿山的深部找矿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8.
Thick-skinned contractional salt structures are widely developed in the western Kuqa depression, northern Tarim basin.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s that govern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structures, physical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y are largely governed by the activities of basement faults and the forming of paleo-uplifts and basement slopes. The model materials in this study are dry sand, vaseline and plasticene (or hard foam), simulating the suprasalt, salt, and subsalt layers respectively. The experiments show that, due to the activities of basement faults and the forming of the paleo-uplifts, salt bodies usually accumulate and thicken significantly on the middle top of the paleo-uplifts which are constrained by the pre-exiting boundary faults.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scale thrust faults and salt nappes is favored by the basement slops with larger dips. The experiments also conclude that differential structural deformation could occur between the subsalt and suprasalt layers because of the presence of salt layers. Their geometries and the locations of structural highs are different, despite of the great similarities in the uplifted areas. The pierced salt diapir is not observed in the experiments,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contractional shortening does not effectively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alt diapir.  相似文献   
999.
在各种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中,白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数据。本文介绍了以自行开发的批处理程序为工具,以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为主要数据源的建设大型城市三维建筑白模的解决方案,为白模数据的制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1000.
无人机三维空气质量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空气监测缺乏污染垂直分布特征的观测及数据采集覆盖范围有限的问题,该文提出了用无人驾驶飞机搭载微型空气质量检测器监测大气污染的方法,首先分析了传统地面监测站的缺点,并阐述了监测设备的构成;然后从无人驾驶飞机大气污染空间采样方案、污染物数据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校正、大气污染时空规律几个方面做了研究;最后选择浙江省临安市青山湖街道、上海奉贤区等地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能有效补充地面监测站的数据缺失,揭示PM2.5、O3等大气污染物的垂直分布、垂直扩散及区域性输送特征,为空气污染预警和防控对策机制的制定提供重要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