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49篇
  免费   1709篇
  国内免费   2818篇
测绘学   847篇
大气科学   845篇
地球物理   1230篇
地质学   7272篇
海洋学   933篇
天文学   188篇
综合类   584篇
自然地理   477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320篇
  2022年   383篇
  2021年   370篇
  2020年   306篇
  2019年   404篇
  2018年   306篇
  2017年   331篇
  2016年   365篇
  2015年   422篇
  2014年   542篇
  2013年   428篇
  2012年   560篇
  2011年   574篇
  2010年   497篇
  2009年   518篇
  2008年   503篇
  2007年   482篇
  2006年   408篇
  2005年   384篇
  2004年   327篇
  2003年   344篇
  2002年   326篇
  2001年   328篇
  2000年   326篇
  1999年   293篇
  1998年   274篇
  1997年   248篇
  1996年   210篇
  1995年   204篇
  1994年   196篇
  1993年   189篇
  1992年   185篇
  1991年   216篇
  1990年   164篇
  1989年   126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1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3篇
  1966年   3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01.
新疆阿尔泰库威伟晶岩中绿柱石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长年  杨升祖 《矿物学报》1995,15(3):346-351,T001
本文利用包裹体研究探讨了新疆阿尔泰库威伟晶岩中绿柱石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绿柱石中包裹体类型主要有二类:含硅酸盐子晶流体包裹体和不含硅酸盐子晶气液流体包裹体。含硅酸盐子晶流体包裹体代表岩浆-热液过渡阶段时的一种超临界流体相。结合显微镜观察和含硅酸盐子晶流体包裹体喇曼探针成分测定,得出绿柱石形成时体系中二氧化碳密度较高,ρco2=0.68 ̄0-.96g/cm^3;盐度很低,NaCl(wt%)=3.2  相似文献   
902.
以前有关深成岩体的侵位研究都试图解释岩体侵位空间如何形成。事实上,幔源岩浆侵位期间在地壳中“制造空间”的途径不外乎;(1)莫霍面降低;(2)地球表面外移。其它的“岩体侵位机制”均是不增加地壳体积的物质迁移作用(MTPs)。得到广泛引用的“同心带状气球膨胀岩体”侵位时的MTPs是岩体附近围岩的韧性流动。这类深成岩体附近可能形成的构造和总应变与岩体的三维形态、接触变质带的宽度以及岩体是否为刺穿底辟有关  相似文献   
903.
喜马拉雅地区西北部东西走各的Kohistan地体,是夹持于两个碰撞板块即喀喇昆仑(Karakoram)板块(即亚洲板块)与印度板块之间三明治式岩浆弧。Kohistan岩浆弧南部,主要是早石炭纪火山岩和深成侵入岩变成的斜长角闪岩。斜长角闪岩中的残留体辉长岩显示钙碱性特征,矿物学特征类似于报道过的现代和古代岛弧内的低压深在岩类。最大的残留辉长岩体产于Khwaza Khela附近斜长角闪岩带南缘,总体近  相似文献   
904.
BP网络在位场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BP网络的特点,阐述了它在位场资料解释中的应用的方法,特点和可行性。通过模型计算证实了该方法在位场异常识别中的效果,正确率达97%。此外,通过修改网络单元的激发函娄,增强网络的稳定性和插功能,使BP网络在多层密度界面反演中得到满意的结果,西医 实例计算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05.
906.
907.
相互作用的系统自然地朝着一种临界状态演化,该文运用自组织临界状态理论,建立了楔状体临界锥顶角数学模型,文章还对楔状体的变形方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08.
龙门山双石推覆构造的形成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文章详细描述了龙门山双石推覆构造两个主要单元-双石断层和双石推覆体,根据它们的变形特征,探讨了双石推覆构造的形成机制,认为该推覆构造是由不同级别,不同期次逐次发育的台阶式推覆构造组合而成。  相似文献   
909.
对浙江遂昌地区所发现的金(银)矿床之矿物包裹体研究表明,其均一化温度多集中在140~260℃,成矿压力(0.2~0.6)×102MPa,气液比在5%~27%。成矿流体为液态,矿液中主要有Au,Ag,Cu,Pb,Zn,Bi,K,Na,Ca,Si.Mg,H2O,CO2.Cl,F,S,Mn,Li.Ti,Cr,Co,Ni等组分。成矿时的含矿流体呈弱酸性─中性(pH4.56~5.14),盐度较高(NaCl(20~32)wB%).根据这些特征,并综合其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及成矿地质条件,认为该区所产出的金(银)矿床在成因上属地洼型火山─次火山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910.
东狮子山铜矿床具有下列独特的特征:(1)矽卡岩是高温、高密度、粘稠的岩浆熔融体;(2)矽卡岩体与辉石二长岩体具有同源性;(3)矿体与矽岩体具有同源性;(4)成矿物质来自岩浆源,硫同位素测定的绝对值小于5‰;(5)矽卡岩矿物开始结晶温度为920C,可见熔融包裹体,成矿温度为620C;(6)成矿压力相当于1~2km深度条件;(7)矿石、矽卡岩具有典型的岩浆矿床的结构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