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99篇
  免费   1155篇
  国内免费   2139篇
测绘学   1955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1030篇
地质学   5804篇
海洋学   192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400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69篇
  2022年   270篇
  2021年   286篇
  2020年   208篇
  2019年   342篇
  2018年   296篇
  2017年   310篇
  2016年   317篇
  2015年   313篇
  2014年   421篇
  2013年   316篇
  2012年   417篇
  2011年   412篇
  2010年   325篇
  2009年   396篇
  2008年   419篇
  2007年   357篇
  2006年   327篇
  2005年   273篇
  2004年   297篇
  2003年   326篇
  2002年   308篇
  2001年   282篇
  2000年   249篇
  1999年   235篇
  1998年   202篇
  1997年   208篇
  1996年   191篇
  1995年   166篇
  1994年   137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128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91.
文章结合北京市某基坑支护工程实际,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地面锚拉式土钉墙支护结构的加固机理、设计计算及应用情况等.工程实践表明该项支护技术比较适合于较厚杂填土地层的深基坑工程,其技术经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92.
The process and path of retrometamorphism of coesite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T tracks of the exhumation of ultrahigh-pressure metamorphic rocks. Most of the coesites in the eclogite from Shima, Anhui Province, the Dabie Mountains, China, are found degraded to quartz partly or wholly, with ruptures occurring in the shells, outside which include the coesite and quartz. According to the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the sample of coesite inclusion is composed of garnet, quartz and coesite, based on which we have built a three-shelled composite sphere model to compute the transition of coesite. Based on the crystal growth formulas and pressure conditions of the ruptures in the garnet, we have calculated the radius of the quartz sphere, which depends on temperature, and eventually drawn the different retrometamorphic paths for different retrometamorphism rates.  相似文献   
993.
高耸建筑物倾斜观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高耸建筑物倾斜观测点位布设的原则和方法,全面分析了高耸建筑物倾斜观测的方法及适用场合,为科学、合理、准确、快捷地进行倾斜变形监测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94.
前人认为皖南地区加里东运动仅表现为抬升造陆运动.文中从构造运动不整合接触关系证据、盖层构造、劈理及变形变质程度,以及古构造应力场特征等方面开展研究.于皖南地区多处发现了上泥盆统与下伏志留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触,表明了区内发育加里东褶皱.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和构造解剖,揭示了区内复式褶皱为加里东和印支两期褶皱叠加的产物.其中,加里东期构造样式主要为区域性开阔褶皱,规模巨大,其轴迹呈北东东向或近东西向延伸,然而,印支期构造样式为线性中常褶皱,规模较小,其轴迹主要呈北东向展布.应用赤平极射投影法对研究区内的褶皱轴面产状、劈理产状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发育加里东期、印支期等多期变形构造;并利用该法求得褶皱两翼优势产状,应用数学计算法计算出区内3期构造应力场特征值,显示华南地块自南而北向扬子地块俯冲挤压的陆内造山动力学过程.早古生代盖层造山属性为陆内造山.区内加里东期褶皱构造属性的厘定和深入研究,对区域构造格架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5.
位于江南造山带北缘的歙县地区,有大量的花岗质岩体出露。本文对歙县花岗闪长岩体进行了构造变形分析和LA-ICP-MS锆石U-Pb测年。构造变形特征显示该地区花岗闪长岩曾遭受深层次韧性变形,其中广泛发育的波状消光、动态重结晶颗粒、旋转残斑、云母鱼等是矿物受应力作用发生韧性变形的指示,花岗闪长岩中石英和长石的变形行为指示韧性变形温度为500 ℃~580 ℃。对歙县地区花岗闪长岩测年,获得加权平均年龄为822.8±9.5 Ma(MSWD = 0.55,n = 23),代表岩体的侵位年龄。综合前人研究资料,我们认为景德镇—歙县构造带内的岩石韧性变形时代应该在770 Ma左右,其可能反映了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最终碰撞拼合。  相似文献   
996.
王良果  陈龙  张华  蒲刚  赵军  陈中操  蒋尚志 《地质科学》2019,54(4):1383-1398
马脑壳金矿床构造变形复杂且研究薄弱,作者通过野外地质填图并结合矿山生产勘探,以构造解析为研究方法,对马脑壳金矿床的变形特征与金成矿关系进行了研究。构造解析表明区内地层在成岩期遭受了同生变形,成岩后先后遭受了NE-SW向的挤压褶皱逆冲变形([T33])、左行走滑变形并伴随伸展塌陷变形(J1-2),宏观上表现为推覆—走滑控矿,即印支末期推覆作用形成的变形样式整体控制着金矿体的产出和分布,后期走滑作用叠加改造导致的张性破裂样式控制着金矿化强度,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左行走滑变形阶段(J1-2),成矿机制是燕山早中期(J1-2)西秦岭地区由强烈的挤压动力体制向弥散间隔密集的走滑动力体制转换,导致含矿热液沿构造薄弱带(如区内F2断裂)上升迁移并在构造动力体制转换强烈的区域发生大规模金沉淀。西秦岭地区和松潘—甘孜地区的微细浸染型金矿极有可能形成于燕山早期(J1-2)由挤压向走滑构造动力体制转过程中。  相似文献   
997.
冻融循环对原状过湿土固结变形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培峰  王佳康 《冰川冻土》2019,41(4):858-864
为了研究季冻区过湿土的固结变形特性,对黑大公路青冈段路基原状过湿土进行固结试验和渗透试验,研究了冻融循环作用下原状过湿土的固结变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原状过湿土的含水率越高,土体的压缩性越高;初始孔隙比越大,渗透性越高。冻融循环后,过湿土产生不规则裂缝,土的结构也发生改变,土的压缩系数有所增大,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压缩性先增大后趋于平缓。冻融后过湿土的竖向渗透系数明显增大,且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渗透性呈现先增大后趋于平缓的规律,而横向渗透系数冻融前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98.
河南省嵩山区位于中朝地台南部,区内发育被2个角度不整合面分隔开的3个前寒武纪岩群,一个主滑脱带沿着嵩山群与登封群间不整合面发育.滑脱带之上的早元古代嵩山群形成近南北向的褶皱带,因此,嵩山群岩石在主滑脱带之上形成无根的独立构造.与滑脱带下伏的太古宙登封群很少有关系.主滑脱带厚4~30m,沿着主滑脱带,登封群角闪岩相岩石强烈退变质到绿片岩相矿物组合,主滑脱带发育在脆韧性过渡域.多尺度的观察指出,主滑脱带的形成受地壳成分分层导致的流变学分层性所制约,而且地层柱底部软弱面或地质界面是近水平的滑脱带发育的优选位置.显然,对滑脱带的发育还必须考虑水解弱化作用.  相似文献   
999.
"片麻岩穹窿"是指中下地壳热动力过程产生的与岩浆作用(或混合岩化作用)密切相关的穹状构造,是折返造山的产物.片麻岩穹窿的形成经历了从垂直上升的地壳流导致的岩浆上涌的挤压收缩到岩体侵位的顶部伸展机制的转化过程,这一过程有利于富含锂-铯-钽型(LCT)型伟晶岩的生成和锂族元素的富集.研究表明,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的中国松潘-甘孜-甜水海印支造山带是中国大型"伟晶岩型"锂矿资源赋存的基地,松潘-甘孜东南部的超大型甲基卡型伟晶岩型锂矿带,产于具有巴罗式"低/中压-高温"变质组合的三叠纪复理石围岩中,早中生代花岗岩以及衍生的大量含锂稀土矿物的伟晶岩脉侵位有成因关系.研究认为,探究片麻岩穹窿的形成过程和构造成因机制;识别花岗岩-含矿伟晶岩的地球化学属性,揭示花岗岩浆分异作用与含矿伟晶岩相演变的成因联系,以及锂元素迁移、富集熔浆的过程;圈定三叠纪地层中巴罗式变质相带的展布,探明富锂伟晶岩矿带赋存的有利变质相带及形成的P-T条件;揭示"变形-变质-岩浆深熔-成矿"的时空耦合、制约与相互作用,再造造山过程中锂资源富集和保存的规律,以及建立成矿动力学模式;是揭示片麻岩穹窿与伟晶岩型锂矿的成矿规律的重要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1000.
目前西安地铁建设中过地裂缝带隧道均采取分段设缝的结构措施,而隧道结构分段长度的优化问题是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带设防的关键。本文以西安地铁斜交穿越地裂缝带为工程背景,通过分段设缝的地铁隧道斜交跨地裂缝带的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了斜交跨地裂缝带地铁隧道分段设缝的合理模式及分段隧道的合理长度。计算结果表明:对缝设置模式下分段设缝隧道结构塑性区范围较小,集中在隧道拱底、拱脚;而悬臂设置模式下塑性区分布范围大且较为复杂,不利于进行衬砌加强。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带衬砌结构宜采取分段设缝的对缝设置模式,跨地裂缝带的分段隧道合理长度为15 m,位于地裂缝主变形区内的分段隧道长度可按10~15 m考虑,而穿越地裂缝主变形区之外的地铁隧道分段长度可根据轨道调坡及隧道防水等其他要求适当增加。研究成果可为地裂缝发育的城市地铁隧道结构设计及其他地下空间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