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03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26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采用现代化高新技术对流域牛态环境进行动态监测,是流域规划和综合治理的重要依据.本文以塔里木河下游地区的三期遥感影像及基础背景数据为基础,基于遥感和GIS技术,通过分类体系划分、遥感解泽、生态模型构建,实现了塔里木河下游地区多源、多类型监测数据的定性、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应急输水工程实施后,随着累计输水最的逐渐增加,塔里木河下游地区的中、高植被覆盖度而积也逐渐增加,非沙漠化和轻度沙漠化面积扩大,而中度沙漠化面积缩小,生态环境趋于好转.  相似文献   
132.
许向宁  李胜伟 《中国地质》2005,32(1):155-161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金沙江干流水电工程区岸坡地质背景和岩体力学环境条件,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采用与三峡工程库区岸坡失稳危险性评价相类比的方法,针对崩滑体失稳按总体积的1/8和1/11入江方量进行了计算和按美国土木工程学会涌浪图解计算法计算了入水点及在向家坝坝址、溪洛渡坝址和邻近城镇的涌浪高度,并围绕大坝施工安全、库区周边城镇安全,水库运营安全等方面对岸坡失稳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价预测,提出了岸坡失稳的防治对策。评价结果表明,向家坝库区和溪洛渡库区土质岸坡坍塌及崩滑体入江和涌浪不会影响水库的正常运行及长期效益。  相似文献   
133.
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生态输水对沙漠化逆转的影响   总被引:37,自引:18,他引:19  
自2000年起实施向塔里木河下游应急生态输水以来,通过修建从博斯腾湖引水的第二输水系统和上、中游综合治理与灌区节水改造,5 a累计从大西海子水库输水17\^64亿m3,沿河自上至下改善生态面积达800 km2,补给地下水11亿m3,实现了下游河道季节流水和尾闾的积水,并使地下水位回升,初步恢复了塔里木河下游水流系统。这是下游绿色走廊在极端干旱荒漠生态系统中维持稳定的重要因子,为使其充分发挥生态功能,还需期待绿色走廊的生态植被复苏和扩展,为此,仍需每年继续输水,才能直接发挥防沙治沙效益。  相似文献   
134.
塔里木河下游荒漠生态系统退化机制分析   总被引:37,自引:23,他引:14  
近几十年来,塔里木河下游河道断流,地下水水位剧烈下降,天然植被衰退,土地的沙质荒漠化问题十分严峻。通过对下游退化荒漠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以及干扰体驱动力的分析,阐述了该系统退化的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退化荒漠生态系统的恢复对策。系统的内在脆弱性特征决定了其抗干扰的能力差,退化后恢复的弹性小;强烈的人为干扰体是系统退化的重要驱动力。下游荒漠生态系统的退化是系统内在特性和外在干扰体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干旱区严酷的生态环境下,荒漠生态系统的人为干扰结果值得重视。2000年5月以来的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使系统的退化形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系统的恢复是有限的。植被的恢复,必须遵循干旱区植物的生态学性质,密切结合植物发生所需的环境条件,特别是干旱区植被分布格局与地下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5.
黄河干流实际来水量不断减少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刘昌明  张学成 《地理学报》2004,59(3):323-330
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干流实际来水量不断减少,较以往平均来水减少幅度达到了20%~65%不等,黄河下游连年断流。本文基于气候变化 (如降水量变化),人类活动 (如国民经济用水量不断增加),生态环境 (如土地利用的变化) 等方面变化特点;根据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的近50年来观测资料,定量地分析黄河干流实际来水量不断减少的数量及其减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6.
塔里木河下游末端实施生态输水后植被变化与展望   总被引:39,自引:13,他引:26  
杨戈  郭永平 《中国沙漠》2004,24(2):167-172
由于近30a的断流, 使本来就处于干旱环境中的塔里木河下游末端朝着更加干旱的方向急剧发展, 致使原有的荒漠植被大量消失, 植物成片死亡, 或濒于死亡, 并形成大片裸地; 遗留种类极度贫乏, 群落结构简单, 一年生草本植物趋于灭绝。调查表明, 2000年5月开始实施的生态输水工程, 使该地区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地下水位普遍提高; 部分地区盐化草甸植被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盐柴类灌木荒漠植被得到部分恢复; 次生胡杨林在一些地区可望扩大规模。但物种灭绝的不可逆性, 决定了这一区域内仅靠单纯的放水措施不可能使自然环境完全恢复到历史上的较好状态。为此, 作者提出了分步、有序地 面上用水"、建立人工植被等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7.
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位对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133,自引:5,他引:128  
对塔里木河下游断流河道2000~2002年9个地下水监测断面和18个植被样地的实地监测资料分析表明,地下水埋深对天然植被的组成、分布及长势有直接关系。地下水位的不断下降和土壤含水率大大丧失是引起塔里木河下游植被退化的主导因子。塔里木河下游的四次输水对其下游地下水位抬升起到了积极作用,河道附近地下水位呈逐级抬升过程,横向影响范围达1000 m左右,纵向上,表现为上段地下水抬升幅度较大 (达84%),下段抬升幅度较小 (6%)。随着地下水位的抬升,天然植被的响应范围由第一次输水后的200~250 m,扩展到第四次输水的800 m。  相似文献   
138.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变化的特点与趋势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徐海量  叶茂  宋郁东  魏军 《地理学报》2005,60(3):487-494
通过时间序列分析了塔里木河流域山区1961~2002年的降水和温度变化, 源流干流水分的消耗, 并对这些指标进行了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结果显示: 塔里木河源流山区降水和温度均有增加,但是降水增加的趋势在?琢 = 0.05水平上不显著, 温度升高的趋势显著; 塔里木河流域几个源流水量增加, 特别是在1994~2002年,年平均径流量比多年平均增加了25.163×108 m3/a, 而上游三源流补给干流水量只增加0.9985×108 m3/a, 塔里木河干流沿程各站的径流量呈现显著的线性递减趋势, 表明连续十年的丰水期并没有改变干流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 如果三源流来水以正常年份计算 (1957~2003年平均来水量), 塔里木河干流来水量每年只有22.57×108 m3, 那样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安全将更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39.
西安市引湑济黑调水后,黑河每年的径流量明显增加,干流水电站利用调水新增了水能资源。通过对黑河水文资料、相关水电站的初步设计、引湑济黑工程的实际调水量等进行分析,计算黑河干流既得利益的发电增益。结果认为年发电增益可达788万,经济增益达252万元,增益4.82%。  相似文献   
140.
1月15日至17日,由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指导、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承办、河南省地图院编制的3000余份《2021河南两会用图》发放至省两会代表、委员手中,受到多方点赞。为更好地表达2020年全省重点工作的推进情况,《2021河南两会用图》采用单张折叠的形式,正面由封面、封底和河南省地图组成,其中地图部分由河南省地图和“两市一区”专题构成;背面由黄河干流河南段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绿化、百园增效、耕地保护、生态修复、乡村振兴、时空平台7个专题图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