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3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168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1942年   1篇
  1940年   1篇
  1928年   1篇
  192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梭梭和白梭梭主根周围土壤养分的梯度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从娟  马健  李彦  李惠 《中国沙漠》2011,31(5):1174-1180
采用野外原位分层取样的方法,研究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两个主要建群种——生长于丘间低地的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和生长于沙丘顶部流沙地上的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主根周围土壤的pH值、电导率及养分的梯度变化状况。结果显示,梭梭和白梭梭根际微区(0~1 cm)pH值均较土体(1~10 cm)低,电导率和各养分在根际微区均出现了聚集现象,最大聚集率在0~0.2 cm圈层,梭梭、白梭梭的最大根际效应R/S分别为电导率1.17、1.23,有机质2.00、2.41,全N 2.64、2.86,有效N 2.42、3.26,有效P 2.14、1.71,全P 1.14、1.12(在两种植物根围土壤变化不是很大,但也存在正的根际效应),这说明梭梭和白梭梭根际微区均有显著的养分聚集的现象。结果还显示,梭梭根围土壤各因子均较白梭梭高,这可能是梭梭和白梭梭生活在不同生境所致。R/S分析表明,除有效磷外,白梭梭根际的“肥岛”效应均较梭梭明显,这说明了越是在养分胁迫的土壤环境,荒漠灌木的“肥岛”效应越显著。  相似文献   
52.
内蒙古中部红格尔地区白音高老组主要由流纹岩组成, 含少量英安岩和粗安岩。流纹岩具有高硅、铝和钾,低钙镁的特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Th和U, 高场强元素Nb、Ta、Ti和P强烈亏损, 具负异常;高w(Sr)/w(Y)和w(La)/w(Yb), 低w(Y)和w(Yb)。稀土元素总量较低, 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强烈, 具有中等的铕负异常。εNd(t)值为正值(+088~+266), tDM变化于5883~7164 Ma之间。主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Sr Nd Pb同位素组成显示红格尔地区白音高老组流纹岩为高钾钙碱性C型埃达克质岩, 其形成与蒙古—鄂霍茨克洋的闭合碰撞有关, 形成于早白垩世造山后加厚岩石圈跨塌阶段的板内伸展环境, 是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岩浆源区部分熔融残留相为石榴子石, 在岩浆上升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斜长石、钛铁矿和磷灰石的分离结晶作用。  相似文献   
53.
对白银矿田基性火山岩进行LA—ICP—MS法单颗粒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查明白银矿田基性火山岩的成岩时代为465.0Ma±3.7Ma.相当于中奥陶世。结合前人的矿田酸性火山岩精确的同位素定年资料(467.3±2.9Ma和467.1±2.2Ma),认为白银矿田成矿时代为中奥陶世。舍矿火山岩系形成于奥陶纪的岛弧-裂谷环境。这些成果对进一步深入研究白银矿田的构造演化和指导北祁连山白银式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找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4.
本文通过对工作区(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辉音敖包一带)的实地勘测,将工作区内前人所取得的工作成果进行重新认识:以地层学和年代学为依据,将火山岩地层及岩石组合特征与火山活动规律相结合,将工作区内的晚侏罗世查干诺尔组及布拉格哈达组重新厘定为晚侏罗世满克头鄂博组(对比于查干诺尔组下部,SHRIMP年龄为161~153Ma)、早白垩世玛尼吐组(对比于查干诺尔组上部,SHRIMP年龄为133 Ma)及白音高老组(对比于布拉格哈达组,SHRIMP年龄为133~129 Ma),这有利于建立地层统一的区域对比标志。  相似文献   
55.
白秧坪银铜多金属矿集区位于滇西兰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中北部,由东矿带(上三叠统碳酸盐岩建造内的铅锌银铜矿床)和西矿带(下白垩统碎屑岩建造内的银铜钴铅锌矿床)两部分组成.本研究对该矿集区东、西矿带不同矿段、不同矿化类型矿石样品进行了硫-碳-氧同位素的研究.硫同位素研究表明,东矿带硫主要为地层硫,西矿带热液硫为沉积地层硫、有机硫及深源硫或地幔硫的混合.碳同位素显示,东矿带碳酸盐矿物δ13CPDB值为-3.0‰~+3.1‰,接近于海相碳酸盐,明显区别于其他各类地质体,暗示成矿流体的碳应来自碳酸盐岩;西矿带各矿段的δ13CpDB值变化范围小,除白秧坪少量样品外,其余均为负值(-5.1‰~-1.5‰),表明该区热液流体中碳的来源复杂,存在有机碳、地壳碳酸盐的碳及深源(地幔)碳.综合分析表明,西矿带成矿流体是一种混入深源流体的盆地热卤水,形成了下白垩统碎屑岩建造内的银铜钴铅锌矿床;东矿带成矿流体则是源于大气降水的盆地热卤水,形成了上三叠统碳酸盐岩建造内的铅锌银铜矿床.  相似文献   
56.
为研究缅甸翡翠中的哪些部位适合做烧红处理以及该部位能被烧红的原因,采用加热实验、偏光显微镜、红外光谱及差热分析方法对缅甸翡翠样品的原生部位、雾部位的加热前、后的特征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显示,翡翠中的蓝雾部位及黄雾部位适合做烧红处理,原生部位不适合烧红处理,蓝雾部位可以被烧成黄色及红色,黄雾部位可以被烧成红色。雾部位适合用来做烧红处理的原因在于,在低温的加热条件下,蓝雾部位中的大量的Fe2+发生价态变化,实现由绿泥石向针铁矿的转变所导致,该过程由表及里逐步进行。原生部位的主要矿物硬玉需被加热更高的温度,在破坏其晶格的情况下,才可以呈现出红色,且该红色不具有褐色调。  相似文献   
57.
何勇兵 《安徽地质》2011,21(3):228-230
G318怀宁段路面改善工程设计方案为旧水泥砼路面加铺水泥砼路面(简称"白加白"),在安庆市公路系统尚属首次实施,在我省亦无成功的实践经验可直接借鉴。为此,安庆市公路局专门成立了科研小组,并与浙江大学合作,以"白加白改造旧水泥砼路面方案的研究"为课题,将G318怀宁段作为实践项目,申报2010年度安徽省交通科技项目。笔者作为小组三位主要成员之一,全过程参与该项目的建设与管理。现就该方案的实践成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并就有关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8.
对白岩脚煤矿含水层特征、地下水赋存、转化与排泄等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区内水土流失、石漠化、内涝、地下水污染等原生的和煤炭开采可能引发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对策建议,为矿井设计和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本文提出的主能量脉冲反褶积方法,旨在保持原反褶积相位特性的同时将有效频带拓宽为期望输出的主能量谱,以期获得更为可靠的地震分辨率.其首先根据地震波的有效频带范围设计出期望输出的主能量谱,然后通过主能量谱滤波获得主能量信号,并以其为输入求取初始的反褶积因子,再在保持初始反褶积因子相位特性的前提下以主能量谱为期望的振幅谱,求取1个优化的反褶积因子,最后即可通过褶积运算获得期望输出的地震信号.  相似文献   
60.
湘西保靖白岩洞- 金塘湾洞穴系统的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岩洞- 金塘湾洞穴系统,由主洞和10条支洞组成,呈高、中、低洞穴层相互串通的阶梯状结构,洞道长12km(仅探测6390. 4m)。洞穴系统受下寒武统清虚洞组碳酸盐岩地层分布的控制,洞穴发育对中薄层灰岩和中厚层泥晶灰岩具有优选性,其展布方向受NNE、NE向的破裂构造、揉皱破裂带的控制,表现出较强的方向性。本洞穴系统形成于白垩- 第三纪,至今仍在向纵深发育。洞穴系统演化的空间结构,由早期高层洞、中期中层洞、晚期低层洞依序演变,并由南西向北东逐级演化,在其演化过程中,为垂向、斜向、阶梯式洞道所串通,构成层楼式的网络状洞穴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