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7篇
  免费   649篇
  国内免费   242篇
测绘学   1155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890篇
地质学   1036篇
海洋学   110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261篇
自然地理   9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大陆岩石圈导电性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随着地球科学的进展 ,大陆岩石圈导电性结构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而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测深则是目前用于探测岩石圈导电性最有效的地球物理先进技术。它把现代性能优良的宽频带大地电磁系统 (MT 2 4NS或V5 2 0 0 0 )与长周期智能化大地电磁系统 (LIMS)配套使用 ,采集地面上频率范围为n× 10 -4~n× 10 2 Hz的天然电磁场信号 ,并通过一系列数据处理和反演计算 ,获得深达下地壳和上地幔的地下导电性结构模型。此模型不仅可以提供有关岩石圈地质构造轮廓的信息 ,更重要的是可以间接反映现今地下深部的热结构特征和物质状态分布特点。多年来 ,应用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测深对青藏高原岩石圈导电性结构的研究表明 ,高原的中、下地壳确实是良导电性的 ;它可能说明西藏地壳中普遍存在岩石的局部熔融 ,或地热流体。沿着应县—商河剖面的大地电磁测深研究结果从电性的角度证明了太行山山前断裂为一组向东倾斜的深断裂 ,华北地区岩石圈以其为界划分为东、西两区 ;东区为低阻区 ,与构造活动区的岩石圈导电性特征相符 ;西区为高阻区 ,表现出稳定大陆区岩石圈导电性结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52.
海底MT信号采集电路的设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设计海底大地电磁信号采集电路,需考虑海底信号特征、海上作业以及海底环境等各种因素。分析表明,除遵循电路设计的一般原则外,海底大地电磁测量要重点解决微弱信号检测、智能化数据采集、海底环境监测和同步记录等4个方面的问题。在设计方案中,电路灵敏度达到微伏级;使用嵌入式计算机实现采集控制;对方位、倾斜、振动、温度等参数进行巡回记录;仪器的时钟精度精准到微秒。所研制的电路经过了室内模拟测试和海洋试验。首次采集到中国海域的大地电磁数据。  相似文献   
53.
为了研究日本东北部官城县境内1962年官城北部M6.5地震的孕震区大地电阻率结构,我们进行了大地电磁测量。二维反演表明,在该地区的地壳上部存在一个深的导电层,其上覆盖有高电阻带。该高电阻带之上还被认出有一个正航磁异常存在,人们把它解释为一个北上山地地下深成花岗岩岩体。通过与地震活动性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微震只发生在深导电层上方和高阻带里,并且几个S波反射体正好位于深导电区上方。由于S波反射体表明其下有流体存在,深导电层可以被解释为是一个充满流体的区带。而且我们认为,流体从导电性的充满流体的区带向高阻的深成花岗岩岩体的渗流可成为一种触发地震。  相似文献   
54.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热历史及构造—热演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根据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大地热流测量和镜质体反射率数据,恢复了该区的热历史,结果表明:东部凹陷热流呈现古热流高现今热流低的变化特征,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期到东营组沉积期(距今43~25Ma)盆地热流为66~82mWm2,现今热流值为47~70mWm2。构造沉降史分析显示,盆地经历了早期的裂谷阶段(距今43~25Ma)和后期的热沉降阶段,裂谷阶段包含了两个裂谷亚旋回。盆地现今较低的大地热流和较高的古热流及典型的裂谷型构造沉降样式为东部凹陷的构造—热演化提供了重要认识。  相似文献   
55.
现代大地测量学在建设现代大地测量基准方面的进展主要表现在IGS服务和ITRF的系列精化,ITRF2000是ITRF中迄今最为精确,测站最为稠密的地面坐标参考框架;2001年推出新的WGS84,其成果标以WGS84(G1150)。现代大地测量学在今后几年的进展中,其中科学收获期望值最高的当推新一轮的卫星重力测量在精化地球重力场模型方面的贡献,利用h1—SST技术的CHAMP卫星数据,在2002年和2003年分别发表了相应解算的地球重力场模型EIGEN—1S和EIGEN—2;2002年3月发射的GRACE卫星是同时采用hl—SST和Ⅱ—SST技术,同时来探测和恢复地球重力场及其时变。现代大地测量学具有不同于经典大地测量学的6大特点,即长距离,大范围;高精度;实时,快速;时间维;地心;学术领域扩大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现代大地测量学业已形成了学科交叉意义上的一门科学。现代大地测量数据可以提供和处理原来是地球动力学、行星学、大气学、海洋学、板块运动学和冰川学的信息,现代大地测量学已形成了学科交叉意义上的大地测量学。  相似文献   
56.
邻近国家大地基准的现代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俊勇 《测绘通报》2003,(9):1-3,10
综合介绍中国邻近国家如日本、韩国、蒙古、新西兰、马来西亚对本国的大地基准的更新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57.
重力测量技术及重力学研究进展——(廿三届IUGG大会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介绍了今年在日本札幌举行了第23届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综合学术大会中重力测量技术及重力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进展。主要包括地球重力场及大地水准面的精密测定和重力场变化的检测等方面的内容,对时变重力场的动力机制进行了简单的讨论和解释。  相似文献   
58.
江苏省域似大地水准面成果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省C级GPS网和江苏省高精度高分辨率似大地水准面成果已正式发布投入使用,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江苏省域似大地水准面成果的运用进行分析,探讨江苏省域似大地水准面成果在GPS测高方面带来的进步。  相似文献   
59.
深圳市1 km高分辨率厘米级高精度大地水准面的确定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6  
利用65个精度优于2 cm的GPS水准数据、5 213个实测重力点数据、100 m分辨率的数字地形模型和WDM94地球重力场模型,采用移去-恢复技术计算了深圳市1 km分辨率的大地水准面模型.将该模型大地水准面高与由29个GPS水准得到的大地水准面高进行比较,其差值的标准差为±1.4 cm.  相似文献   
60.
本文主要介绍作者利用GPS水准法进行海口市高精度似大地水准面建模、对模型的内外符合精度进行分析检验以及对该似大地水准面形状的特征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的实验和研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