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13篇
  免费   1435篇
  国内免费   2660篇
测绘学   673篇
大气科学   6536篇
地球物理   502篇
地质学   925篇
海洋学   667篇
天文学   343篇
综合类   306篇
自然地理   556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224篇
  2022年   277篇
  2021年   304篇
  2020年   226篇
  2019年   318篇
  2018年   225篇
  2017年   226篇
  2016年   193篇
  2015年   298篇
  2014年   450篇
  2013年   390篇
  2012年   408篇
  2011年   388篇
  2010年   408篇
  2009年   454篇
  2008年   474篇
  2007年   434篇
  2006年   383篇
  2005年   372篇
  2004年   317篇
  2003年   352篇
  2002年   386篇
  2001年   369篇
  2000年   264篇
  1999年   209篇
  1998年   240篇
  1997年   260篇
  1996年   252篇
  1995年   224篇
  1994年   231篇
  1993年   211篇
  1992年   171篇
  1991年   186篇
  1990年   120篇
  1989年   11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7年   2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湖区风环流对湖泊环流影响的探讨和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北半球大湖中普遍存在的大规模反时针环流的形成,提出了一种物理解释,认为大气在经过湖体时的地转适应过程产生了一个有利于这种环流形成的附加风场。这种环流的强度在一年四季中是变化的,夏季最强,冬季最弱。在此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三维非线性水动力学数学模型。数值试验表明,风场的有旋性对这种环流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计算得到的环流形态基本上与实测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62.
“暖池”表层对大气局地强迫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刘秦玉  王启 《海洋与湖沼》1995,26(6):658-664
利用湍流动能垂直混合模式和TOGA-COARE加强观测期的观测资料,对“暖池”上混合层的垂直混合过程进行数值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表层温度、盐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TKE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混层,尤其是表层温度、盐度对大气局地强迫的响应;太阳辐射是热源,感热、潜热通量等会造成“暖池”上混合层的温度降低,“暖池”对大气释放热量;降水有利于“淡水盖”形成和维持,从则使层结稳定,SST升高。但在气温低于海  相似文献   
63.
利用2002年10月~2003年8月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数据MODIS(ModerateResolutionImagingSpectrora-diometer)和华南沿海及海上能见度观测数据,对华南海域连续的、长时间序列的能见度遥感监测和定量反演进行了试验。将MODIS影像分为:晴空(Ⅰ);雾和低云(Ⅱ);有降水积云(Ⅲ)和其它(Ⅳ)4类,并按照通道间相关性最小和与大气水平能见度相关最大的原则进行通道筛选。初步分析表明,水平能见度确实与MODIS卫星表观反照率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每一类进行通道筛选和特征因子提取,建立分类的反演经验模型进行大气水平能见度的遥感反演,并与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Ⅰ和Ⅲ类大气状况条件下,能见度的反演结果较好(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和0.9,远大于95%信度检验水平),而大气状况较为复杂的II类反演精度较低,相关系数只有0.5(仅达94.2%显著性检验水平)。由此可见,对于海上下垫面均一、而大气状况复杂的遥感反演问题,根据大气状况分类简化的统计反演是较为有效的1种方法。同时,对大气的辐射消光特性的了解和MODIS通道特性的分析,也是决定反演结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4.
大西洋海表温度异常与中国东北地区夏季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白人海 《海洋通报》2001,20(1):23-29
利用1950~1992年全球海温月平均(2°×2°)和NCAR/NCEP提供的1950~1997年全球500hPa月平均高度场(2.5°×2.5°)资料,分析了大西洋海表温度异常的特征及其与中国东北地区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指出北大西洋冬季海表温度经验正交展开的第二特征向量表明,海表温度的距平分布有南北差异的异常特征;其中心位置和中国东北地区夏季降水与冬季大西洋海表温度相关显著区中心基本重合北大西洋冬季海表温度出现南暖北冷异常时,同期北大西洋中高纬度地区的阻塞形势偏强,与之相对称的北太平洋北部的阻塞高压也偏强,对应来年夏季东亚西风环流指数偏低,造成东北区夏季降水偏多;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65.
黄海北部降水中氟的浓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峻  王剑  吕翔  张经 《海洋科学》1993,17(3):43-47
1988~1992年连续采集了黄海西北部的大气降水,分析样品中的氟而得到的80多个数据显示出大气降水中氟的平均浓度低于中国北方主要河流的氟平均浓度。在冬季,氟的浓度较其他季节高,这可能和降雨量减少以及人为因素等密切相关。目前还难以估算出人为因素对氟在降水中化学行为的影响程度,但数据显示出人口密集地区降水中氟的浓度明显高于人口稀疏的自然地带。  相似文献   
66.
67.
游性恬 《海洋预报》1991,8(4):72-77
前言 海-气相互作用问题是近代地球物理科学中发展极为迅速的一个分支。它研究海洋和大气之间物物质(如水份)、能量(如热量)和动量的交换,以及相应的海洋和大气的运动及主要物理量分布的相互制约的关系。世界海洋是大气的热量和水份的主要供应者,它对地球气候的形成、维持及变化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海-气相互作用提供了月、季以至更长时效的天气气候预报的物理基础,延长了大气对长期天气过程的“记忆力”。海洋和大气耦合构成了丰富多采的长期天气演变图景。了解海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大气环流和天气气候形成、演变的机理。一些重要的天气气候现象都与海-气相互作用有关,如E1 N(?)o、 ENSO、遥相关以及大范围的干旱等。在30天以上的长期天气数值预报中必须考虑外强迫力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海  相似文献   
68.
到1992年秋季,国际冰川学规划。格陵兰冰岩心计划。的参加者采用专门的装置获取3029m冰岩心柱.该岩心柱下部为约200ka前堆积的沉积物.根据冰的同位素组成(^16O/^18O比值)可以确定过去的气温;化学分析可以确定大气环流特征、  相似文献   
69.
融冰季节北极破碎冰区热通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航空遥感数字影像的解析结果和实测气象,海洋和海冰资料,定量研究了夏季融冰期北极破碎冰区的热通量,计算了海洋对大气的热贡献,结果表明,在北极夏季海冰融化时,短波辐射远远大于感热和潜热通量,是表面热通量的决定因素,海洋对大气的热贡献主要由长波辐射决定,在观测期间,海洋对大气的热贡献为38~104Wm^-2,这部分热量的大小与海冰的密集度有关,当海冰密集度小于0.8时,海洋对大气的热贡献随海冰密度度的增大而减小,而当海冰密集度超过0.8以后,该热通量将随海冰密集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70.
利用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以及GDAS资料,对2021年10月2-7日山西持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稳定的乌拉尔山低槽后部冷空气扩散,中纬度短波槽东移,与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南暖湿气流持续交汇,同时高低空急流耦合形成强烈上升运动,低层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线稳定维持,及低层水汽不断输送并形成辐合,为持续性强降水的发生发展提供有利动力和水汽条件。此次强降水过程分为对流性降水和稳定性降水2个阶段,2阶段水汽输送通道的源地、路径、高度均有明显差异,但水汽输送贡献率均以对流层中低层山西南侧的水汽输送占主导地位。降水开始前,对流层中上层存在对称不稳定,大气可降水量明显跃增;对流性降水阶段,干空气不断入侵,对流不稳定快速建立与释放,对流层中低层水汽辐合区与强上升气流配合,导致山西出现强对流天气。地形的阻挡、抬升及地形收缩作用,对局地极端强降水具有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