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5篇
  免费   1056篇
  国内免费   1228篇
测绘学   1290篇
大气科学   628篇
地球物理   602篇
地质学   3276篇
海洋学   734篇
天文学   123篇
综合类   838篇
自然地理   808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244篇
  2022年   318篇
  2021年   400篇
  2020年   314篇
  2019年   397篇
  2018年   232篇
  2017年   277篇
  2016年   251篇
  2015年   285篇
  2014年   490篇
  2013年   353篇
  2012年   437篇
  2011年   401篇
  2010年   368篇
  2009年   329篇
  2008年   389篇
  2007年   339篇
  2006年   295篇
  2005年   271篇
  2004年   238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71篇
  2000年   174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61年   3篇
  1954年   3篇
  1949年   3篇
  1943年   2篇
  1942年   4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高建国  秦德先 《云南地质》1997,16(4):368-376
铅锌矿床赋存于陡山论组碳泥质白云岩中。合矿地层的Ph、Zn、Ag、Cu、Co、Ni等元素含量普遍较高,各元素间呈正相关关系。北东~北北东高角度道断裂控制了矿带的展市方向,次级断裂控制了矿体(脉)的空间形态。矿物原生分带明显,矿床下部为破铁矿;上部为铅锌矿。地表为风化型铁矿。成矿经历了三个阶段:同生沉积(成岩)→后期改造→地表及浅部氧化。  相似文献   
132.
江西大背坞金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硫同位素、铅同位素、硅同位素、碳同位素及稀土元素特征等方面资料反映出大背坞金矿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双桥山群地层为主、并有燕山期岩浆物质加入的双重特征;从成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成矿蚀变矿物的铷—锶同位素获得等时线年龄为118Ma;结合构造演化与构造控矿规律提出了大背坞金矿床成因新认识:即属于受构造控制的中高温岩浆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33.
试论会东大银厂铅锌矿找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银厂铅锌矿点分布区的地层、构造和成矿地质背景进行了论述,并与大梁子铅锌矿床作了对比,提出了寻找该类矿床的模式及找寻工业矿体最有希望的地段。找矿方法宜先化探后钻探。  相似文献   
134.
本主要讨论了大渤海区土地质量下降的形势,引起土地质量下降的因素及基 生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大渤海区约30×10^4km^2范围内,土地质量下降主要与土地盐渍化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而土地盐渍经与海侵密切相关以及与不合理开采地下水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5.
136.
扬子地台西缘富碱花岗斑岩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详细研究了扬子地台西缘富碱花花岗斑岩的岩石学、矿物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和Sr、S、Pb同位素的特征,指出富碱花岗斑岩侵入年代新,同其同位素年龄范围为35-52Ma,属于喜马拉雅期产物,岩石主要成分钾长石(35%-45%)、斜长石(15%±)、黑云母(10%±)和角闪石(5%±)。  相似文献   
137.
鄂尔多斯地区南部和东秦岭北部是华北稳定陆块与秦岭海槽之间的过渡带.早古生代可划分为5个中层序(mesosequence).MS-1.包括下寒武统及中寒武统徐庄组,为混水台地沉积体系,时间跨度在35Ma;MS-2.包括下寒武统张夏组、上寒武统和下奥陶统冶里—亮甲山组,为清水台地沉积体系,时间跨度近37.9Ma;MS-3.包括下奥陶统马家沟组和峰峰组,为蒸发型台地沉积体系,时间跨度近31Ma.三者组成显生宙第一大层序(megasequence),形成一巨大沉积旋回,为地壳动力伸张所成;MS-4.包括赵老峪组,为弧后盆地形成的斜坡沉积体系和盆地沉积体系,时间跨度17Ma;MS-5.系上奥陶统,包括背锅山组、上店组、两岔口组等,为残留海台地型沉积体系.这两个中层序形成显生宙第二大层序的主体,形成一巨大沉积旋回,为地壳动力挤压所成.  相似文献   
138.
着重总结了我国古大陆及其边缘早古生代大层序(megasequence,一级层序)和中层序(mesosequence,二级层序),以及一级、二级海平面变化的基本特征,并与国外早古生代海平面变化进行对比.我国3大古陆(华北陆块、扬子陆块、塔里木陆块)及其边缘早古生代大层序可划分为两个(MG-1,MG-2).中层序划分为5个(MS-1,MS-2,MS-3,MS-4,MS-5).MG-1包括MS-1,MS-2和MS-3,时限为94~112Ma(寒武纪和早奥陶世),底以巨大不整合为界,顶以著名巨大沉没不整合为限,沉积了我国显生宙大部分的碳酸盐岩,赋存着丰富的油气和各种金属及非金属矿产.MG-2包括MS-4和MS-5,时限为58~68Ma(中、晚奥陶世和志留纪),底界以巨大沉没不整合为界,为硅质碎屑-碳酸盐岩组合.海平面变化的级别划分对应于层序.中国3大古陆及其边缘早古生代海平面变化的总貌:MGSC-1初期普遍发生快速海进,海平面升高,尔后海平面下降,其间有多期次的小幅度海进和海退变化.MGSC-2则普遍海平面升高,上升幅度大于MGSC-1,尔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39.
“大科学”时代的“小科学”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大科学”时代,“小科学”并没有失去它存在的价值。相反,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反而使“小科学”亦得更为重要。“小科学”也可以以一定的方式“演化”成“大科学”本文中提出了两种模式:逾渗模式和成核模式。  相似文献   
140.
黔中三叠纪地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瑞东 《地层学杂志》1997,21(2):141-145
通过对黔中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在二叠系—三叠系过渡层中发现了一系列的韵律层,并通过岩性岩相、矿物学、地球化学和地层古生物学研究,认为过渡层中韵律层是远源火山碎屑重力流沉积产物,并据古生物、沉积学、地层学研究将过渡层归属于三叠系。原安顺组下部“大汪段”之上、下发现大量牙形刺化石,根据岩性及古生物特征,将“大汪段”归入大冶组。黔中—黔南中三叠统陆源碎屑体系的物源来自江南古陆;菊石、双壳类化石层是浊流作用形成的事件沉积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