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1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193篇
测绘学   343篇
大气科学   378篇
地球物理   156篇
地质学   116篇
海洋学   89篇
天文学   73篇
综合类   103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1987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 毫秒
101.
对流层低层的季风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安宇  尤丽钰 《地理学报》1990,45(3):302-310
文章提出一种对流层低层季风定义的新方法。通过大量的资料分析,作者认为:对流层低层的风可以近似地看作是二部分的线性组合。一部分是非季风的行星风,这部分代表大气对海陆地形的动力强迫的响应;另一部分则是季风,这部分是大气对海陆地形的热力强迫响应。作者用多年平均的年平均风来代表行星风,这样分离出来的季风与经典季风相比有很多优点:1.计算简单;2.物理图象清楚;3.便于划分季风区。  相似文献   
102.
等效声速剖面法将实际复杂的声速剖面用一个简单的声速剖面等效替代,在声线跟踪时可以提高计算效率。但在多波束测深系统归位计算中,由于地形的起伏,对每ping各个波束使用单一的等效声速剖面会影响计算精度。通过仿真实验分析了地形起伏对等效声速剖面法计算精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等效声速迭代算法,通过实验发现,相比于常梯度声线跟踪算法,迭代算法可达到同等精度水平,并有更高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03.
以现代测绘基准建设的短基线GNSS网作为应用实例,研究比较采用对流层延迟估计与对流层延迟不估计两种短基线解算策略在GLOBK软件中的平差精度,并结合已有二等水准正常高,生成两套GNSS/水准点的成果,通过似大地水准面计算软件,利用地球重力场模型对两种策略下的平差结果进行模型拟合验证,以此评价其平差精度与拟合精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对流层延迟不估计的基线解算策略的GLOBK平差精度更高,且其拟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4.
利用国产GPSO3臭氧探空系统观测的大气臭氧探空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结合对天气形势、大气环流背景、高空位涡变化及对流层顶高度扰动的分析,深入研究了2008年冬季北京地区10~14 km高度范围内持续出现的臭氧次峰值及大气臭氧含量异常现象。结果表明:在2008年我国南方雪灾这一特殊时期,引起臭氧垂直分布持续出现次峰值现象及臭氧含量异常的主要原因是平流层空气强烈下沉运动及其与对流层的交换作用,而引起这种下沉运动及平流层-对流层交换则是由于该阶段特殊的天气背景,乌拉尔阻塞高压长时间维持,贝加尔湖到巴尔喀什湖一带横槽稳定存在,里海以东切断低压长期维持,造成冷空气长时间、稳定地南下影响北京上空臭氧的垂直分布。加之副热带急流的出现,北京正处于其入口区左侧,其上空有强烈的辐合下沉运动,有利于平流层空气向下输送。此次臭氧次峰值及臭氧含量异常的现象很好地说明,在冷空气天气过程的影响下,北京地区上空的平流层空气运动及其与对流层的交换十分活跃。  相似文献   
105.
采用A-Train系列卫星的AURA/MLS水汽、温度资料,CALIPSO/CALIOP云物理资料,结合ECMWF气象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东亚地区云顶高于对流层顶事件(Cloud Top Above the Tropopause,CTAT)的区域分布,及其对上对流层-下平流层(Upper Troposphere and Lower Stratosphere,UTLS)水汽和温度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亚洲季风区的夏季CTAT发生率是30%~55%,为全球最强区域;东北亚的夏季CTAT发生率是15%~20%,为中纬度最强分布区。以CTAT为指标的合成结果表明:15~30°N的东亚-西太平洋UTLS,水汽呈"上干下湿"的异常分布,温度呈"上冷下暖"的异常分布,该结构与该区域热带气旋合成的结果一致,说明热带气旋是该区域CTAT形成的主要天气系统;35~50°N的东北亚UTLS,水汽呈"上干下湿"的异常分布,温度呈"上暖下冷"的异常分布,该结构与该区域温带气旋合成的结果一致,说明温带气旋是该区域CTAT形成的主要天气系统。  相似文献   
106.
净梵 《天文爱好者》2010,(12):39-43
太阳的磁场 大家知道,罗盘或指南针之所以能够指示方向,是因为地球存在着磁场。除地球外,其它许多天体也有自己的磁场,我们的恒星太阳就有着很强而且很复杂的磁场。太阳磁场的观测主要来自对光球(太阳黑子所在的层)的观测。  相似文献   
107.
108.
The tropopause height and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layer (PBL) height as well as the variation of inversion layer above the floating ice surface are presented using GPS (global position system ) radiosonde sounding data and relevant data obtained by Chinas fourth arctic scientific expedition team over the central Arctic Ocean (86°-88°N, 144°-170°W) during the summer of 2010. The tropopause height is from 9.8 to 10.5 km, with a temperature range between -52.2 and -54.10C in the central Arctic Ocean. Two zones of maximum wind (over 12 m/s) are found in the wind profile, namely, low- and upper-level jets, located in the middle troposphere and the tropopause, respectively. The wind direction has a marked variation point in the two jets from the southeast to the southwest. The average PBL height determined by two methods is 341 and 453 m respectively. These two methods can both be used when the inversion layer is very low, but the results vary significantly when the inversion layer is very high. A significant logarithmic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the PBL height and the inversion intensity, with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66, indicating that the more intense the temperature inversion is, the lower the boundary layer will be. The observation results obviously differ from those of the third arctic expedition zone (800-85° N). The PBL height and the inversion layer thickness are much lower than those at 870-88° N, but the inversion temperature is more intense, meaning a strong ice- atmosphere interaction in the sea near the North Pole. The PBL structure is related to the weather system and the sea ice concentration, which affects the observation station.  相似文献   
109.
古滑坡体地球物理调查方法技术的选择对勘探效果至关重要。以吉林省通化市拟建集安-通化高速公路滑坡体为例,采用折射波法和高密度电法,利用二维反演技术进行数据处理。结合地质信息,确定了滑坡体的形态及厚度变化,厚度最大约20 m,滑坡性质为堆积层滑坡。研究结果表明折射波法和高密度电法进行古滑坡勘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0.
基于SWAN的冰雹探测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冰雹短时临近预报的准确性,首先介绍了WSR-88D冰雹算法原理,提出了在SWAN中使用垂直高度阈值进行改造的方法,通过和PUP产品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其次,针对业务中出现的冰雹尺寸计算值过大问题,通过与有冰雹尺寸记录的实例进行比较,使用最佳的幂函数拟合进行了修正。最后,对业务中常见的由超折射引起的虚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设定风暴中心附近的反射率垂直梯度阈值3,可以消除大部分的超折射。对于由冰雹产生的阈值3的风暴,继续使用二维风暴个数7的阈值进行识别,可以减少误判率,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