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4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195篇
测绘学   344篇
大气科学   378篇
地球物理   157篇
地质学   116篇
海洋学   89篇
天文学   73篇
综合类   103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1987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本文应用积分法对大气折射改正公式进行了严密推导,导出了计算折射改正的严密公式,并给出了简化的实用公式。经过实用测检验,该简化公式可以按测段计算折射改正,适用于炎准测量,并能达到较好的改正效果。  相似文献   
52.
53.
利用西藏高原上四个站常规探空资料,应用大气折射指数理论和统计学方法得出:利用两层指数模式拟合实际的大气折射指数垂直分布可保证精度。由于地面气象要素日较差,年较差较大,折射指数日变化、年变化在对流层低层幅度最大,气压、温度、水汽压的分布,变化决定了折射指数的分布变化,不论日际变化,还是年际变化,水汽压都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4.
运动的随时间而变的电离层所引起的多普勒频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电离层的变化和运动引起多普勒频移的物理机制,假定了一个包含多种因素的电离层模型。在此基础上得到电离层反射信号的多普勒频移公式以及穿过电离层的信号的多普勒频移公式。这些公式把多普勒频移与电离层及不均匀团块的电子密度变化、层和团块的运动速度以及地球磁场强度变化等参数直接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55.
利用GPS技术遥感大气对流层水汽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利用 GPS系统探测大气对流层水汽含量的原理和数学模型 ,对利用 GPS遥感大气对流层水汽的加权平均温度、水汽含量随时间的变化等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我国沿海地区大连、青岛、闸坡、坎门、厦门 5个测站的实验数据的解算 ,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6.
针对一次发生在中纬度夏季的深厚对流过程进行的数值模拟研究的结果,引入一个较详细描述深厚对流状态下云微物理过程的参数化方案,对一个有限差分三维非静力弹性大气数值模式进行了改进.数值模拟得到了与天气雷达观测一致的结果.结果还显示,对于这次穿透高度超过了对流层顶的深厚对流过程,与高空斜压扰动有关的上对流层弱稳定热力层结对系统的维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外,还发现强烈的对流发展到对流层顶的高度时,受上曳体的驱动,在对流层顶附近的稳定层结中产生浮力性的扰动;它们与风切变相结合,进而对系统的水平移动产生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7.
荣立新 《地质与勘探》2002,38(Z1):106-108
常规折射资料解释的原理依据是折射波的相遇时距曲线,一般利用时距曲线的斜率和截距时间求取折射层的速度及厚度,基本的假设是要求地表水平及地下折射界面为平界面,当这种假设不能满足时,解释将出现误差,甚至错误的结果.基于这一情况,提出一种新的折射波静校正方法技术,它利用在反射波记录上的初至求出折射层速度及厚度,该方法不受地表地形及折射层起伏的影响,特别适合地表条件复杂地区的金属矿地震勘探等资料.  相似文献   
58.
李冰  刘小红  洪钟祥 《大气科学》2001,25(2):260-268
利用一个三维的冰雹云模式与化学组分输送模块耦合,得到云输送引起大气光化学组分的再分布,然后用一个包含详细气相化学反应机制的箱模式研究了云输送引起的气相体积分数的变化及其对大气化学系统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云输送后O3体积分数大于无云个例,但其后两天内两者的变化趋势相差不大;HNO3、NO2、NO3、PAN等的体积分数均明显高于无云个例,分别增长了87%、70%、62%和49%,其中NO2体积分数的增加主要由于云输送造成,而NO3、HNO3、PAN主要是输送对化学扰动的结果。两天内OH和HO2自由基体积分数比无云个例平均增长了13%和11%。  相似文献   
59.
利用GMS-5卫星水汽通道资料分析了1995年夏秋季热带对流层中上层水汽场的分布及其变化。分析表明:南印度洋-澳大利亚-南城市平洋地区是夏秋季对流层中上层最好干的地区,赤道太平洋、北太平洋是相对干区;夏秋季南亚和中国南部是对流层中上层最潮湿的地区,夏季比秋季更潮湿,反映出季风在这一地区的活动特点,月平均水汽场从8月到9月,高湿带观点华北平原突然南跳到南海海面,表明对流层中上层的水汽场在9月份发生突变,比大气环流的10月突变早1个月完成;青藏高原夏季东南部为湿区,秋季西北部为湿区。  相似文献   
60.
高分辨率对流层化学模式与高斯烟云模式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高分辨率对流层化学模式及高斯烟云模式分别计算了本溪地区不同气象条件下的SO2小时浓度,并与实测浓度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复杂地形地区应用高分辨率对流层化学模式可以得到与实测浓度较一致的结果。该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复杂地形地区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容量研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