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4篇
  免费   534篇
  国内免费   490篇
测绘学   1155篇
大气科学   335篇
地球物理   478篇
地质学   1507篇
海洋学   365篇
天文学   45篇
综合类   967篇
自然地理   1466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324篇
  2022年   304篇
  2021年   366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393篇
  2013年   305篇
  2012年   380篇
  2011年   407篇
  2010年   343篇
  2009年   335篇
  2008年   361篇
  2007年   288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6篇
  1948年   2篇
  194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中国大陆克拉通地体地壳密度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重力场小波变换的尺度—源深度转换律,进行地面重力异常场多尺度分解,取得了反映中国地壳不同埋藏深度的小波细节,揭示了克拉通地体地壳的密度结构。中国大陆克拉通地体地壳密度结构的总体特点是:地壳密度总体偏高,尤其是在经历了岩浆底垫作用后,下地壳形成了粗大的和高密度的壳根,而造山带的下地壳通常有低密度的山根。现今的克拉通地体有几个演化的阶段,由陆地核演化为一定规模的克拉通地体可能经历漫长的时间。不同演化的阶段地体的物理性质有明显的变化,要赋予大地构造单元以演化阶段的内涵,才能准确理解它们的行为和属性。同时,根据地壳密度结构成像的结果,可以了解克拉通地体的成熟度。中国大陆克拉通地体或者内部地块的地壳密度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上中下地壳密度都偏高的属于第一类,称为典型的克拉通,塔里木、阿拉善、华北东部、上中扬子等属于第一类。第二类克拉通地体上地壳密度偏低,而下地壳密度偏高,称为弱结晶基底的克拉通,鄂尔多斯和佳木斯属于第二类。第三类上中地壳密度偏高,而下地壳密度偏低,称为无壳根的克拉通残片,柴达木和准噶尔盆地属于此类,它们可能是古克拉通地体的残片。  相似文献   
992.
中国大陆造山带地壳密度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中国大陆造山带地壳介质密度的变化特征和不同类型,并用大陆动力学机制解释这些特征产生的原因。根据重力场小波变换的尺度—源深度转换律,进行地面重力异常场多尺度分解,取得了反映中国地壳不同埋藏深度的小波细节,揭示了造山带地壳的密度结构。和克拉通地体不同,中国大陆的造山带下地壳密度都偏低,只有古生代块体弱碰撞形成的摺皱山脉是例外。这些造山带大都与古大洋封闭和俯冲碰撞作用有关。古大洋封闭后在地壳中留下的裂隙和海水,会造成地壳密度降低。中国大陆造山带地壳密度结构大致可以分四类。上中下地壳密度都偏低的属于第一类造山带。第二类造山带上中地壳密度偏低,而下地壳密度偏高。第三类造山带上中地壳密度偏高,而下地壳密度偏低。第四类造山带上中下地壳密度都偏高。通过板块构造原理和岩石物理规律对青藏高原造山带地壳密度结构分类的解释可见,青藏高原南部,中部和北部地壳密度结构分属三类不同的造山带,体现印度次大陆和欧亚板块碰撞不同阶段作用造成的结果。根据地壳密度变低和厚度是否加大,还可以识别板沿和板内造山带。  相似文献   
993.
1961-2015年吉林省极端降水指数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1961-2015年吉林省50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量资料,通过RClimDex v1.1软件计算11个极端降水指数,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吉林省极端降水指数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61-2015年吉林省最长连续无雨日数(CDD)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其他极端降水指数均呈自西向东逐渐增加的趋势分布。吉林省CDD呈极显著的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1.99 d·(10a)-1,其他极端降水指数波动变化,线性趋势不显著。吉林省各极端降水指数均在20世纪70年代达到最小值。绝大多数极端降水指数存在3 a和12 a左右的周期变化,3 a左右的主周期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吉林省极端降水指数除CDD随经度、海拔的增加而显著降低,随纬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外,其他大部分极端降水指数随经度、海拔的增加而增加,随纬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994.
范廷宾  王明 《江苏地质》2017,41(3):409-414
运用Excel“数据分析”的“回归”功能模块建立了和田县火烧云铅锌矿区小体重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对其质量进行拟合优度、误差分析、方程显著性检验(F检验)和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t检验),证明在火烧云铅锌矿资源量估算中,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确定小体重值是快捷便利、精确、科学的方法,也可以推广应用于其他贱金属矿床的资源量估算。  相似文献   
995.
采用小太平山同一层位不同深度且连续的油砂样品,对油砂油的地球化学及生物降解特征进行分析。小太平山油砂油在生物降解作用下产生了丰富的25-降霍烷,常规藿烷和甾烷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由于分子结构和稳定性不同,抗降解能力不同,C_(21)/C_(23)三环萜烷、伽马蜡烷/C_(30)藿烷、Ts/Tm、C_(30)重排藿烷/C_(30)藿烷值、αααC_(27)R/αααC_(29)R、C_(28)αααR/C_(29)αααR、C_(29)ααα20R/αββ20S、C_(29)ααα20R/αββ20R、C_(27)重排甾烷/(规则甾烷+重排甾烷)、常规藿烷异构体降解为25-降霍烷的比例,均反映出油砂油的生物降解程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小太平山油砂油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加降解程度增大,证实地层水有利于细菌类微生物的迁移、营养物质的传递,促进原油的生物降解及25-降霍烷的产生。  相似文献   
996.
京西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小窑浅层采空区灾害频繁,对地区工程建设及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和损失。小窑采空区主要灾害类型为地面塌陷及由其诱发的崩塌、不稳定斜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灾害活动有着隐蔽性、突发性及随机性的特征,受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形地貌以及气候条件、人类活动等内外地质作用因素影响,又表现出一定的客观规律。本文通过分析京西山区小窑采空区灾害特征和致灾因素,以便于开展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希望能为京西山区工程建设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997.
区域作为人类、自然、社会共同作用和互相影响的复杂系统,对区域进行生态量化建模与模拟仿真,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对区域生态系统建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难以确定学习特征和实现时空模拟。深度学习不需事先确定训练特征,具有优异的特征学习能力,能够提高模型预测精度,因此利用深度学习进行建模具有显著优势。本文使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和人口格网数据,充分利用深度学习的优点,采用最优深度神经网络时空模拟,得到了河南省2007-2014年3 km分辨率的生态赤字空间分布图和河南省2015-2020年的生态赤字时间预测结果并进行分析,为区域生态的科学管理和建设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98.
以Fat-1转基因小鼠和野生型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经侧脑室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中枢炎症模型,测定抑郁样行为糖水偏好度和悬尾实验、腹腔巨噬细胞活性及其吞噬能力、脑炎症小胶质细胞的标记物CD11b基因与蛋白的表达水平,用以研究Fat-1对LPS诱发的炎症和抑郁样行为的作用。结果表明:在野生型小鼠中,LPS降低小鼠糖水偏好度,延长悬尾静止不动时间,增加腹腔巨噬细胞的活性和吞噬能力,上调CD11b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而LPS不能引起Fat-1转基因小鼠出现上述类似变化。侧脑室注射LPS可引起野生型小鼠炎症反应和抑郁样行为,而Fat-1转基因小鼠可通过脑内和体内合成n-3 PUFAs抵抗LPS诱发的上述抑郁样变化。  相似文献   
999.
周凡涵  刘丙军 《水文》2022,42(1):59-66
受潮汐、径流、风速风向、地形变化等多种海陆要素交互作用,河口区盐水入侵呈高度不确定性与非线性特征,盐度预报难度较大.利用在线学习算法与误差自回归修正方法在水文预报中时效性更强的优点,构建一种耦合在线序列极限学习机-误差修正(OSELM-EC)盐水入侵预报模型,选取珠江河口区磨刀门水道为典型研究区进行逐日盐度预报.结果表...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1961~2007年北京地区降水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多项式曲线拟合和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对北京地区暴雨的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北京地区暴雨有明显的月变化特征,8月上旬(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后)是北京地区暴雨出现最为集中的时期。2)1961~2007年北京地区暴雨日数总体表现为波动式的缓慢下降,沙河暴雨日数的下降趋势最不明显,西郊居中,南苑暴雨日数的下降趋势最明显。3)暴雨日数的增减变化具有阶段性特征,1990年前南苑暴雨日数的变化与沙河、西郊有着完全相反的变化趋势。4)北京地区暴雨日数变化具有多重周期性,南苑、西郊和沙河暴雨周期日数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