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57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14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3篇
自然地理   2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基于居民福祉视角构建城市生态治理效率评价体系,采用SFA模型测度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2004—2019年的生态治理效率,引入空间计量模型识别其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长三角城市群生态治理效率整体不断趋好,空间格局表现出"沿海-沿江-内陆"的阶梯式递减特征。(2)生态治理效率的空间正向溢出效应显著。(3)区域生态治理效率与其经济发展水平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福利门槛"假设存在;产业结构和城市绿化的直接及间接效应对生态治理效率均有阻碍作用,而外商投资却发挥着积极作用,表明"污染天堂假说"不一定成立。因此,基于居民福祉开展城市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应考虑城际之间空间溢出效应,加强城际之间联动合作。  相似文献   
162.
基于我国33个沿海城市2000—2019年面板数据,在构建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测度居民美好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借助基准回归和门槛回归,探究旅游化和居民美好生活间的非线性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旅游化对居民美好生活存在单门槛效应,门槛值为1.740;(2)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居民美好生活的首要和关键因素;(3)旅游化水平对居民美好生活的促进作用呈现递增趋势,入境旅游在越过门槛值后产生负向阻碍作用;(4)城镇化率、政府支持力度等因素对居民美好生活的提升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从认识旅游化动态过程、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3.
王波  甄峰  张姗琪  黄学锋  周亮 《地理研究》2021,40(7):1935-1948
建设充满活力的城市空间得到地理和城乡规划学者的广泛关注。随着空气污染问题的加剧,空气质量影响居民在城市空间中的活动,但鲜有研究考察空气污染与城市活力的定量关系。基于广州市2019年新浪微博签到记录、日气象和空气质量数据、以及建成环境数据,本研究构建以街道为空间单元、以天为时间单元的面板数据,通过标准差椭圆(SDE)以及面板回归模型测度空气污染对城市活力的抑制效应以及该抑制效应在不同建成环境上的异质性。研究得到以下结论:① 城市活力SDE面积随空气质量指数(AQI)上升而收缩,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的城市活力SDE面积仅为空气质量优的约80%和30%。② 运用空间面板回归模型控制街道的空间关联性后,空气质量指数(AQI)对城市活力具有明显负向影响,AQI每增加1个单位,日活动强度减少约0.10次/10 km2;当空气质量恶化到中等污染后,AQI每增加1个单位,日活动强度减少约0.14次/10 km2。③ 空气污染对城市活力的抑制效应在不同建成环境上存在异质性,POI密度、离城市中心距离强化空气污染对城市活力的抑制效应,而地铁站密度、道路交叉口密度、土地利用混合度则弱化空气污染对城市活力的抑制效应。本研究有助于更好厘清空气污染、建成环境与城市活力的关系,并为优化建成环境以缓减空气污染对城市活力抑制效应提供分析支撑。  相似文献   
164.
卢松  李卓妍 《地理学报》2021,76(12):3025-3042
大型活动是城市更新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城市形象和城市经济具有极大的提升和促进作用。以2018年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案例,从居民感知的视角分析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过程中居民的社会交换关系,构建“对政府的信任”“未来结果考虑”“积极影响感知”“消极影响感知”“生活质量”和“支持态度”6个变量的关系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模型构建的合理性,验证了上海居民对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影响的感知及支持态度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了生活质量在居民感知与支持态度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① 对政府的信任与未来结果考虑对居民感知与支持态度具有重要影响,即居民对政府的信任正向影响其对积极影响的感知及支持态度,负向影响居民的消极影响感知;居民的未来结果考虑也正向影响居民的积极影响感知与支持态度,负向影响居民的消极影响感知。② 居民的积极影响感知对生活质量感知和支持态度具有正向影响,居民的消极影响感知对支持态度具有负向影响,但未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感知。③ 居民的生活质量感知在居民感知与支持态度间的中介效应未获得支持。本文对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持续健康发展、上海建设国际会展之都等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5.
相邻比例尺地形图之间居民地要素匹配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研究相邻比例尺的居民地要素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居民地要素匹配的新方法;以国家基本比例尺矢量地形图为实验数据,建立了街区等居民地空间目标的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166.
基于空间概率面的山区居民地遥感信息提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地物之间光谱特征建立的基于知识的遥感居民地信息提取模型是目前居民地信息提取中最普遍的方法,但由于高程差异的影响,其在山区居民地信息提取中效果不理想。以云南省丽江市部分地区为例,在GIS支持下,通过构建多因素空间概率面的方式,综合运用地形和光谱特征信息实现山区居民地遥感信息提取。结果表明,地形差异是影响山区居民地信息提取精度的最主要因素,其影响程度占所有影响因素的50%强;在光谱信息识别的基础上,引入地形这一辅助信息,运用空间概率面能够有效地改善山区居民地信息的提取效果,识别精度从57.5%提高到82.5%。  相似文献   
167.
旅游城镇化的居民感知研究——以九华山为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焦华富  丁娟  李俊峰 《地理科学》2006,26(5):635-640
旅游城镇化是以旅游业为推动力的城镇化类型,居民对此类型的城镇化的影响感知有其独特性。本文选取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华山为案例,在大量实地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着重就当地居民对旅游城镇化的经济、社会生活和环境影响感知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居民与旅游城镇化影响感知的关联性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旅游地旅游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8.
针对当前地物要素信息采集劳动强度大、智能化程度不高、效率低等技术瓶颈,本文以深度学习理论为基础,在Caffe框架上依托Digits网络服务器构建居民地数据集进行分类识别训练,建立样本数据集并完成模型训练工作.整合居民地复杂数据信息,设计了针对遥感影像自动解译居民地的操作流程.通过对实验结果分析,利用深度学习获取的数据模...  相似文献   
169.
温振威  彭定永 《北京测绘》2022,36(3):291-297
城市人群的出行特征通过车辆轨迹数据隐含的行为信息可以体现,但传统的单维度模型将不再适用于轨迹数据隐含的多维信息的挖掘.本文将海口市中心城区根据路网划分区域,使用能够挖掘多维信息的非负稀疏约束下张量分解基于"滴滴出行"轨迹数据,从时空维度挖掘居民出行规律并进行区域功能特征识别.结果表明:居民出行时间符合工作日,休息日的早...  相似文献   
170.
刘立恒  钱新林  张福浩  韩惠 《测绘科学》2019,44(11):123-128
针对地图投影转换、地图概括等地图处理过程造成的地图面要素的匹配分析评价难以实现的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多尺度下同名居民地的匹配分析方法,通过对应边、角度、位置信息的匹配,计算居民地的旋转角、拉伸关系、概括程度以及位移向量,进而对同名居民地的匹配度计算分析,较为准确地实现了对同名居民地的匹配。结果表明:本算法能够较好地平衡影响居民地匹配的各因子,科学有效地计算地居民地的匹配度,实现同名居民地的匹配,计算匹配精度较高。本算法可应用于从同名居民地匹配度分析对地图自动综合的质量评价;对同类面要素匹配分析与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