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6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188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08篇
地质学   985篇
海洋学   51篇
综合类   80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3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文章采用ArcGIS和SPSS22.0软件分析珠江三级支流漓江上游大溶江流域内土壤pH、电导率、粒度、土壤总氮(TN)、土壤有机碳(TOC)、土壤无机碳(TIC)及其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研究区土壤pH平均值在土下20 cm处为4.04~6.23,土下50 cm处为4.02~6.53,体现出土壤的地带性特征,土壤电导率均值为352.93 μs?cm-1(变化范围为145.00~1 015.00 μs?cm-1),流域内不同地质背景的土壤pH和土壤电导率具有显著差异性;(2)土壤粒径以粉粒含量最高(59.39%),其次是沙粒(33.26%),黏粒含量最低(7.36%),黏粒和粉粒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加,沙粒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土壤体积含水量为22.04%~46.45%,在土下20 cm 处土壤体积含水量均值为31.55%,在土下50 cm时土壤体积含水量均值为30.98%;(3)流域内土壤的TN、TOC和TIC平均含量分别为1.50 g?kg-1、15.25 g?kg-1、16.89 g?kg-1,其空间分布与土地利用类型一致,均表现为林地高、耕地低的特征;垂直分布上,土壤中碳、氮含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主要是由于表层土壤最先接收枯枝落叶等腐殖质的分解,使碳、氮等营养物质在地表富集所致;(4)流域内土壤TOC、TIC、TN均与黏粒、粉粒含量呈负相关,与沙粒含量呈正相关,pH与黏粒、粉粒含量呈正相关,与沙粒呈负相关;流域内土壤TN与TIC、TOC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电导率呈显著负相关;TIC含量和TOC含量之间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体积含水量和电导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2.
胡贺伟  许鹏  于海波  连豪杰  姬新元  丁熠然  邵龙义 《地质论评》2024,70(1):2024010018-2024010018
渤海湾盆地沙南凹陷陡坡带古近系沙河街组二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砂岩储集层,该储层受构造位置、埋藏速率、古地温变化、断裂作用的影响,在不同构造区特别是中深层,其物性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笔者等利用钻井、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中深层砂岩储层沉积相、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特征进行研究,提出优质储层的主控因素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中深层砂岩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孔隙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为主,储层存在中孔中渗型、中孔低渗型、低孔低渗型和低孔特低渗型4类,且以中孔低渗型为主。储层孔隙总体比较发育,储层整体表现为中等孔隙度、中等渗透率,储层物性较好。对区内优质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进行研究表明,富含石英、长石的物源区母岩是区内优质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三角洲分流河道沉积相是优质储层发育的主要沉积相类型,成岩晚期方解石胶结物经过强溶蚀作用是优质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对中深层优质储层时空演化规律分析表明,沙南凹陷南次洼曹妃甸14- e构造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砂体,且这些砂体都位于有效烃源岩内,油气运聚条件优越,所以岩性油气藏勘潜力较大。已钻井也证明了区内厚油层的存在,说明该区是沙南凹陷岩性油气藏勘探最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73.
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区近地表岩性变化剧烈,重点从黄河三角洲浅层沉积模式分析了岩性分布差异,统计了不同岩土的塑性、应力、压缩特性规律,探索了利用这种岩性特征差异识别岩性的方法,为地震采集提供准确的激发层段,为地震资料处理提供精细的静校正量。  相似文献   
74.
新疆克拉麦里地区中及上志留统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岩性和生物组合特征,该区的志留纪地层划分为:中志留统白山包组,上志留统下部红柳沟组,上部苦水泉组.白山包组为粉砂岩和细砂岩,夹钙质砂岩和少量砾岩,钙质砂岩中含腕足类化石:Tuvaella rackovskii,T.gigangea, Stegerhynchus angaciensis,Tannusp-irifer,Spiriferina,Zygospiraella,Resserella obicularia,Leptostrophia elegestica等,以及三叶虫:Encrinurus.红柳沟组为钙质细砂岩、泥质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灰岩中化石十分丰富,含床板珊瑚:Favosites cf.[zhifangensis,Mesofavosites shang-siensis,Hil aepora,Pseudoplasmopora;四射珊瑚:Amsdenoides,Laccophyllumetc.:三叶虫:Encrinurus,Phacops:头足类:Geisonoceras,Michelinoceras等.与白山包组整合接触.苦水泉组整合在红柳沟组之上,为中厚层状凝灰质粉砂岩、细砂岩、沉凝灰岩,夹少量钙质砂岩和砾岩,在下部发现床板珊瑚(Favosites)、四射珊瑚(Petraia,Hapsiphyllum,Syringa-xon)、三叶虫(Encrinurus)、腹足类及放射虫化石.该区中及上志留统可与中国新疆北部、东北、内蒙、蒙古及苏联等地同期地层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75.
黄土、古土壤、亚砂土等是陕北黄土高原第四纪的主要岩性,由于其导电性及电化学活动性差异不大,故利用视电阻率测井曲线和自然电位测井曲线很难将以上几种岩性准确区分。本文将回归分析、判别分析及模糊聚类分析等数学方法应用到陕北黄土高原第四纪岩性的划分上,特别是模糊聚类分析在区分黄土、古土壤、亚砂土上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76.
77.
岩体结构面粗糙度系数JRC的定向统计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回顾了岩体结构面粗糙度系数JRC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各种JRC研究方法的应用范围。在野外实际结构面形态的详细调查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Barton直边法,并提出按岩性定向统计研究结构面粗糙度系数JRC的科学思想。  相似文献   
78.
利用电测深资料进行岩性(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则制  张秉书 《物探与化探》1990,14(1):78-80,62
区域地质调查是地质工作的基础。物探是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区域地质调查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在第四系或沙漠复盖区。我队在第四系覆盖的北京平原区进行了1/5万电测深区域调查工作,并以电测深资料为主,完成了编制基岩地质图等项任务,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79.
王铮 《沉积学报》1990,8(4):124-129
本文应用镜质体反射率、DTA-DSC热分析、脉冲元素分析等新的测试技术,对两口钻井剖面的有机地球化学资料进行研究,论证干酪根赋存于不同岩性中的各项演化参数是相近的。腐殖型分散干酪根的各项演化参数指标要比同一钻井剖面中埋藏深度相近的腐殖型煤低半个至一个煤阶。 笔者还研究了地层中往往出现的逆反希尔特定律现象的机理,认为造成上述现象是由于干酪根的赋存状态、源岩导热性、聚热、散热系数不同所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80.
测井资料的自动分层和岩性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