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101篇
测绘学   57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224篇
地质学   328篇
海洋学   74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1.
以宁波④2层黏土为对象,在单双向两种不同振动模式下,通过不同围压及不同动应力比条件下的动三轴剪切试验,研究宁波软土的动力特性以及振后强度弱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单向振动模式下(不产生拉应力)产生的动弹性模量衰减、累积塑性应变比双向振动条件下(产生拉应力)的发展显著,但双幅弹性应变发展较弱;在振后剪切阶段,双向振动使得试样产生拉应力,振后抗剪强度弱化比单向振动明显;单向振动模式下,试样发生剪胀,围压越大,剪胀程度减弱直至消失,孔压-轴向应变曲线存在峰值,表现出类超固结土特性;确定了在两种振动模式下,适用于宁波④2层黏土的振后弱化参数。  相似文献   
112.
基于大比例模型试验,采用能够近似模拟列车单个轮轴荷载的正弦波荷载,在砂土地基中通过开展不同激振频率下X形桩桩-筏复合地基的动力特性模型试验,研究激振频率对X形桩-筏复合地基动力响应的影响。着重分析了不同激振频率引起的X形桩-筏复合地基的速度、动土压力、桩身动应力等,获得了速度响应、桩身动应力随深度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筏板的速度响应幅值随着激振频率的增加近似呈线性增加;地基表面动土压力和动力荷载放大系数随激振频率的增大而增大,且增幅逐渐加大;桩顶动应力随激振频率的增大而逐渐增大。相关研究成果可为我国高速铁路桩-筏复合地基的理论分析与计算以及动力荷载放大系数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3.
多参数叠加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类不依赖于速度模型的数据域驱动的地震成像方法,该方法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共反射面元(Common Reflect Surface,CRS)叠加。在二维非均匀介质中,利用地下某点绕射波的运动学响应,推导出一种新的多参数叠加算子,并借助与CRS叠加相类似的数据域参数搜索优化策略,最终得到反映地下复杂构造信息的零偏移距时间剖面。运用Sigsbee 2a模型试算,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4.
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角度道集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邹振  刘洪  刘红伟 《地球物理学报》2010,53(5):1207-1214
提出三维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角度域共像点道集的改进算法,克服传统角度求取算法局限,可计算相对倾斜地层法线入射角;与Kirchhoff直射线叠前时间偏移求角度算法相比,本文方法考虑射线弯曲效应,包含层速度,角度范围加大,更接近真实入射角;计算走时采取弯曲射线或者适应线性横向变速介质的非对称走时等算法,角度道集在大角度处得到拉平;采用相对保幅的权因子以及覆盖次数校正技术,有利于叠前AVA反演.模型测试结果表明:叠前时间偏移角度道集,相对CMP、CRP所转化角度道集,更准确反应AVA效应;实际三维数据测试表明本文方法可以提供品质优良的角度道集,适用于AVA分析、反演,提高叠前反演分辨率.  相似文献   
115.
在试验块体分别为明置与埋置情形时,利用激振器对某工程场地天然地基分别进行竖向、水平回转及扭转稳态强迫振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埋置情形试验的动力特性参数值均大于明置情形试验相应值;同种试验情形下,地基第一振型共振频率竖向最大,水平回转向其次,扭转向最小;土的参振质量均远大于基础本身质量。  相似文献   
116.
半无限含水层中带衬砌隧洞渗流解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磊  谢康和  卢萌盟  王坤 《岩土力学》2011,32(1):304-308
现有关于半无限含水层中隧洞渗流的解析解不能考虑衬砌部分排水的特性。假定土体和衬砌均为饱和均匀连续介质,采用土体与衬砌分算;利用复变函数解决孔口问题基本方法,对土体采用共形映射坐标变换,将土体中的渗流方程转换为与衬砌部分类似的二维Laplace方程圆环域的Dirichlet问题;通过Fourier解法,根据边界条件并利用流量连续条件,求得半无限空间中带衬砌隧洞渗流量和衬砌周边水头解析解答。分析了径深比、土体与衬砌渗透系数相对值、内壁水压力等因素对渗流量和衬砌周边水头的影响,并与数值算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对浅埋隧洞该解析解仍具有较好的精度,是简便、实用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7.
隧道开挖时的爆破震动对周边建筑物安全影响很大,但目前对不同爆破参数、周边建筑的距离与爆破开挖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不多,实际工程中也难以把握。以宁夏固原市某水工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对地表关键位置质点爆破振动频率与振动速度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1)经测试发现房屋主振频率在10~60Hz间,而一般房屋建筑的频率均小于10Hz,说明此次试验中爆破震动不能与房屋产生共振。(2)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并依据爆破震动规范安全振速标准进行判别,发现此次试验中土坯房的安全距离为160 m,一般砖房为60 m。研究结果可为隧道爆破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依据,为类似隧道的爆破工程及解决由爆破引起的纠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8.
共转换点道集的抽取是三维转换波数据处理的重要环节,道集抽取的正确与否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地层倾角的变化能够引起共转换点道集的抽取误差,表现在炮点、检波点的数量与位置的错选。以地层倾向120°,某转换点垂向深度600m,纵横波速度分别为2 500m/s、1 250m/s的单层倾斜模型为例,利用姚陈提出的倾斜界面三维转换波CCP位置计算方法,对地层倾角分别为0°、5°、20°、30°时的炮点、检波点进行统计,确定其对该转换点的贡献情况,结果表明:倾角CCP抽取方法与目前常用的水平界面假设算法计算出的炮点、检波点分布存在很大差异,忽略倾角因素影响将导致不正确的道集叠加,给后期解释带来极大误差。  相似文献   
119.
运用标贯法和seed简化方法对坝基的抗震液化进行了分析判别,发现坝基中粉砂和细砂层存在严重液化问题,中砂层局部存在液化问题,液化深度一般为7~9m,最大液化深度可达13.2m。依据坝坡稳定分析结果,确定上、下游坝脚内15m,坝脚外5m为坝基液化处理范围,粉砂、细砂层为主要处理地层。在实际防治工作中,采用振冲碎(砂)石桩或振动沉管砂石桩,结合水平排水对坝基的地震液化进行处理。处理后对各区砂土层的密实度及饱和砂土的地震液化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处理厚的坝基基本上达到了基础处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0.
振冲法处理淤泥土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8层住宅楼建在天然地基中的含淤泥土层上, 地基采用振冲法处理。通过对各楼不同层位处的载荷试验和主体施工中的沉降观测得出: 较厚淤泥层上的高层建筑地基采用振冲法处理可以取得经济可靠的效果; 加大振冲器功率可使基础沉降效果明显减小; 振冲桩复合地基中附加应力扩散现象随软土层上部相对硬层强度增加而增加, 但以上部土层厚度影响为主; 对于筏板基础, 载荷试验曲线初段受深度影响不能真实反映复合地基的压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