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99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222篇
地质学   324篇
海洋学   73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51.
日冕物质抛射(Coronal Mass Ejection,简称CME)和共转相互作用区(Corotating Interaction Region,简称CIR)是造成日地空间行星际扰动和地磁扰动的两个主要原因,提供了地球磁暴的主要驱动力,进而显著影响地球空间环境.为深入研究太阳风活动及受其主导影响的地磁活动的时间分布特征,本文对大量太阳风参数及地磁活动指数的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首先,采用由NASA OMNIWeb提供的太阳风参数及地磁活动指数的公开数据,通过自主编写matlab程序对第23太阳活动周期(1996-01-01—2008-12-31)的数据包括行星际磁场Bz分量、太阳风速度、太阳风质子密度、太阳风动压等重要太阳风参数及Dst指数、AE指数、Kp指数等主要的地磁指数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包括269个CME事件和456个CIR事件列表的数据库.采用事例分析法和时间序列叠加法分别对两类太阳活动的四个重要太阳风参数(IMF Bz、太阳风速度、太阳风质子密度、太阳风动压)和三个主要地磁指数(Dst、AE、Kp)进行统计分析,并研究了其统计特征.其次,根据Dst指数最小值确定了第23太阳活动周期内的355个孤立地磁暴事件,并以Dst指数最小值为标准将这些磁暴进一步分类为145个弱磁暴、123个中等磁暴、70个强磁暴、12个剧烈磁暴和5个巨大磁暴.最后,采用时间序列叠加法对不同强度磁暴的太阳风参数和地磁指数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表明,对于CME事件,Nsw/Pdyn(Nsw表示太阳风质子密度,Pdyn表示太阳风动压)线性拟合斜率一般为正;对于CIR事件,Nsw/Pdyn线性拟合斜率一般为负,这可作为辨别CME和CIR事件的一种有效方法.从平均意义上讲,相较于CIR事件,CME事件有更大的南向IMF Bz分量、太阳风动压Pdyn、AE指数、Kp指数以及更小的Dstmin.一般情况下,CME事件有更大的可能性驱动极强地磁暴.总体而言,对于不同强度的地磁暴,Dst指数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但随着地磁暴强度的增强,Dst指数衰减的速度变快.CME和CIR事件以及其各自驱动的地磁暴事件有着很多不同,因此,需要将CME事件驱动的磁暴及CIR事件驱动的磁暴分开研究.建立CME、CIR事件及地磁暴的数据库以及获取的统计分析结果,将为深入研究地球磁层等离子体片、辐射带及环电流对太阳活动的响应特征提供有利的帮助.  相似文献   
752.
基于现场开展土体液化问题研究势必成为今后土动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目前人工激振下的现场液化试验方法还不够成熟,尚需进一步探索和发展。本文从试验设备组成、场地地震动激励、试坑布置、饱和砂土模型制备、数据测量与采集等5个方面论述该方法中的主要技术问题。研究表明:动力加载系统激励产生的地震动在0~7m/s2;系统工作频率13~15Hz,饱和砂土模型与基础边缘的距离在0.5~2.5m范围内,更适合进行液化试验;应用水沉法现场制备饱和砂土模型,要重点注意试坑防水和尺寸定位的问题;数据测量与采集中要充分考虑对现场液化问题认识不够这一因素的影响,需对数据测量与采集提出附加要求;试验实例初步表明,该方法可行,适合开展液化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753.
以天津汉沽地区某挡土墙地基粉土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不同颗粒组成的粉土做固结不排水动三轴剪切试验,采用各向等压固结,周围压力等于100kPa。固结完成后在不排水条件下施加轴向激振力,试验波形为正弦波,振动频率1.0Hz,试验中以试样在周期剪切时轴向周期应变达到5%作为破坏标准,得出粉土的动强度受颗粒组成的影响。细颗粒含量越大,其动强度越小,黏粒含量为7.2%的粉土循环剪应力比CSR约为20.3%黏粒含量粉土的2倍。粉土的动强度可以用循环剪应力比和破坏振次建立的幂函数关系式较好地拟合。在剪切过程中,粉土的孔隙水压力一直没有达到所施加的围压数值,最终稳定在75%~85%围压之间。同时,试验还得出孔隙水压力的增长模式不能用统一的Seed模型拟合,孔压增长规律的影响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754.
朱友群  朱鸿鹄  孙义杰  施斌 《岩土力学》2014,35(Z2):695-702
管桩施工过程中常出现桩身裂缝、爆桩等病害。将具有实时动态监测功能的布拉格光纤光栅(FBG)准分布式光纤传感监测技术和具有分布式监测功能的布里渊散射光时域分析技术(BOTDA)联合应用到管桩打入过程中的监测,提出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数据处理方法,设计了管桩打入过程的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FBG传感技术能够较好地动态监测打入过程中桩身应变变化特征,反映桩身不同部位随不同深度应变变化规律;BOTDA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能够较好地监测管桩在打入过程中暂停(接管)状态下桩身应变变化特征;根据应变变化分析管桩受偏心荷载程度,分析管桩是否出现裂缝、破坏等病害,研究管桩打入过程中桩土作用规律。试验结果还表明,FBG联合BOTDA光纤监测技术在管桩打入过程中监测管桩质量具有广阔的技术优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55.
为改变传统的河道督查流程,减少人工督查工作量,使督查工作向信息化方向发展,本文基于移动GIS技术开发了“五水共治”河道督查系统,应用于河道督查工作。在系统需求分析和数据库设计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移动GIS、LBS位置服务、互联网+、云服务等技术,使用Java、PHP等编程语言,通过移动端(Android、iOS)和Web端分别调用天地图移动API和Web API, 实现了系统的各个功能。在应用实例的分析中该系统用于浙江省“五水共治”河道督查工作,系统运行稳定,界面显示清晰,数据传输实时有效,完全能够满足河道督查工作的需求,为建立河道长效督查机制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56.
本文围绕互联网中网页文本蕴含的丰富地理空间信息,抽取网页文本中蕴含的地名实体,提出了一种地名共现网络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网页中地名的频次信息,表达网页文本中地名的共现及联系传递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链接分析的网页文本核心地名的提取方法,通过PageRank算法计算每个地名在共现网络中的链接权重,对网页文本构建的共现地名网络进行核心地名的提取,从而在庞大的网络资源中发现具有显著的焦点特征或导航枢纽特征的重要地名。最后,采用人民日报与新浪新闻体育版2份语料进行实验验证,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57.
形状记忆合金金属橡胶(Shape Memory Alloy Metal Rubber,SMAMR)是在金属橡胶基础上改进的一种新型减振材料,在减震(振)器发生塑性变形之后,形状记忆合金金属橡胶可以通过加热诱发金属橡胶中的形状记忆合金丝发生相变,从而达到变形自回复的目的。本文通过对8个金属橡胶试件的静力和动力压缩试验研究发现,形状记忆合金金属橡胶力学性能稳定,并且形状记忆合金金属橡胶减震(振)器的塑性变形可以通过升温进行自回复,而不需要更换新的减震设备。  相似文献   
758.
为适应实际生产中对大规模三维工区数据处理的效果及效率的要求,提出了按三维成像体输出成像结果的3D Kirchhoff积分法偏移实现方案.将地震数据按共偏移距道集形式排放,每个共偏移距数据的偏移类似于一个3D叠后Kirchhoff积分偏移,极大地降低了对计算机内存和局部盘及I/O通讯率的要求.每个地震道的成像(输出等时面)在由炮检点连线定义的旋转坐标系中进行,更好地考虑了偏移孔径计算及反假频处理.同时兼顾了超大规模地震数据PSTM成像处理中内存需求量、I/O通讯问题、并行处理方案及效率优化的细节问题.并行计算用偏移距号和每个共偏移距数据体中的线号作为一级和二级索引进行任务分解,更适应当前计算机集群中计算节点比较多的情况.最后考虑了在基本不影响效率的前提下的断点保护处理方案.理论及实际数据测试结果说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与商业软件的对比验证了该方案的优越性.在此较完善的实现方案基础上,可以容易地把更优越的积分类偏移方法迅速推向实用化.  相似文献   
759.
760.
初至叠加法在宣汉地区转换波静校正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于转换波记录静校正量大、信噪比一般较低,利用反射波进行静校正往往不易取得满意的结果.由于转换波自身特点,转换波初至的识别和拾取一直是一个难题.论文通过推导共检波点道集中初至的时距曲线公式得到了共检波点道集中P-P-P波初至和P-P-SV波初至在一定偏移据范围内平行的结论.根据这一结论,提出了共检波点域初至波叠加法确定转换波初至的算法.利用这种算法对宣汉地区的转换波资料进行了转换波初至识别,并拾取了纵波和转换波初至时差,使用延迟时时差法计算静校正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