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4篇
  免费   775篇
  国内免费   880篇
测绘学   695篇
大气科学   1462篇
地球物理   689篇
地质学   1045篇
海洋学   834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343篇
自然地理   690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196篇
  2022年   228篇
  2021年   249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283篇
  2018年   181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218篇
  2014年   287篇
  2013年   238篇
  2012年   286篇
  2011年   261篇
  2010年   235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266篇
  2007年   239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217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41.
环境因子对2种南极绿藻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气相色谱方法对南极冰藻的脂肪酸进行了分析,发现环境因素对2种绿藻总脂含量有一定的影响:(1)温度对Pymmixtomonas sp,总脂含量影响不大,一般为8.3%~8.9%,Chlorophyceae L-4在2℃时的总脂含量最高为10.33%;(2)光强显著地影响这2种绿藻脂肪在细胞内的积累。随着光强由限制生长的39 lx增加到3900 lx,2种绿藻的脂肪酸含量降低:(3)盐度的提高有利于2种绿藻脂肪的积累;(4)营养盐的限制也利于2种绿藻脂肪的积累。在氮源缺乏条件下,Pyramidomonas sp,和Chlorophyceae L-4细胞内脂肪大量积累,含量分别是以NH4Cl为氮源的2.2和3.2倍。环境因素对2种绿藻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影响不同,其脂肪含量的改变反映了南极冰藻生长的改变。环境因子能够影响这2种绿藻的脂肪含量,同样也影响到它们的生长。在适合南极冰藻生长的条件下,脂肪酸积累降低;反之,在南极冰藻生长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脂肪合成增加。这表明2种绿藻的脂肪含量随生存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环境因子同样影响到2种绿藻的脂肪酸组成,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但组成和其生长不存在相关性。环境因子(温度、光强、盐度和营养盐)对2种绿藻脂肪酸的测定结果表明,在2种绿藻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于单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因此。这2种绿藻可望为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开发利用提供藻种资源。  相似文献   
942.
虾蟹类生物能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兴强  马甡  董双林 《海洋科学》2005,29(10):65-69
虾蟹类生物能量学(Bioenergetics)是研究能量在虾蟹类体内转换的一门学科,其中心问题是研究虾蟹类体内能量收支各组分之间的定量关系以及环境因子(温度、盐度和pH等)、营养因子(饵料种类、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和内源因子(发育阶段和体质量等)对这些关系的影响,探讨生物调节其能量分配的生理生态学机制。Klein最早提出了能量在虾蟹类体内流动和转换的基本模型,该模型可归纳为以下能量收支式:C=G+R+U+F+E,式中C为摄食能,G为生长能,R为呼吸能,U为排泄能,F为排粪能,E为蜕壳能。  相似文献   
943.
清代东北地区土地开发及其动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清代东北地区土地开发过程、特点和趋动因子。指出封禁时期土地开发主要集中于辽河流域及辽西地区,吉、黑两地只有零星开发,总的呈现一派大荒景象。开禁后,先后在奉天、吉林、黑龙江进行了大面积的放垦。大规模的移民和高速度的土地开发世所少见。最后分析了影响东北地区土地开发的主要趋动因子,指出巨大的人口压力、连年的大灾荒以及清朝政府的土地开发政策是造成清代晚期东北地区大规模移民和高速度土地开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44.
基于指数平滑法与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滑坡预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滑坡时间预报研究是滑坡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课题。以实际监测数据为基础,把指数平滑法与非线性回归分析法结合起来;以滑坡的变形值和变形速率为判据,对滑坡进行时间失稳的动态跟踪预报。根据某滑坡的实际情况,对部分监测点位移进行了建模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应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945.
硫酸侵蚀下水泥土的电阻率特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室内试验模拟了水泥土试块受不同浓度硫酸(H2SO4)溶液侵蚀的过程,采用电阻率法研究了电阻率与各参数、无侧限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受H2SO4侵蚀后,水泥土电阻率、孔隙水电阻率、水泥土抗压强度均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减小,而水泥土的结构因子和重度均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水泥土抗压强度与水泥土电阻率成正比。在试验的基础上,考虑侵蚀因素对水泥土电阻率的影响,通过对Archie法则进行修正,得到了H2SO4侵蚀下水泥土电阻率模型。通过对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的分析,并结合试块表观变化,提出了利用电阻率来评价侵蚀程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946.
生物结皮恢复过程中土壤生态因子分异特征   总被引:19,自引:14,他引:5  
对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结皮恢复过程中土壤因子的动态变化进行关联性测度、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相结合的定量研究,着重分析结皮恢复年限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养分、盐分、土壤酶的影响,有机质与土壤盐分、pH值、土壤酶的线性关系及土壤生态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相对于土层深度,有机养分、土壤酶等生态因子与生物结皮恢复年限的联系更加紧密。结皮恢复年限对全P、全K、有机质、脲酶、真菌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速效P、速效K、全N、总盐、中性碱性磷酸酶、蛋白酶的影响显著(P<0.05)。随结皮恢复年限的增加,结皮层和结皮以下土层中有机养分、土壤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逐步具备较高的生物学活性,沙土性状变化较快,渐渐形成抗风蚀、抗干扰能力较强的地衣苔藓结皮。结皮恢复过程中pH值与有机质呈显著线性负相关(R2=0.701,P<0.05),土壤盐分与有机质存在线性正相关(R2=0.653),但显著性不强(P>0.05)。电导率、脲酶、碱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蛋白酶与有机质存在极为显著的线性正相关(R2分别为0.888、0.993、0.958、0.948、0.911,P<0.01),土壤生态因子的协调发展和紧密配合促进了生物结皮的恢复。  相似文献   
947.
冰川动力学模式及其对中国冰川变化预测的适应性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冰川动力学模式以其优越的物理过程描述能力,在冰川变化的预测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频率响应模式”、“剖面形状因子模式”和“冰流模式”较为成熟,并且具备对山岳冰川演变的模拟分析能力.从发展历史、主要利弊以及适用条件和范围几个方面,对上述3种模式进行了讨论,并对其在我国冰川上的运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48.
辽宁石油资源消耗变化及影响因子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辽宁原油消耗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EKC曲线模型和IPAT模型对辽宁石油资源消耗变化及影响因子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辽宁处于石油资源消耗的高增长阶段,其极大程度是受经济发展所驱动的。科学技术进步对石油资源消耗有一定程度上的减缓作用,而人口的平稳增长对石油资源退化没有明显的影响;一段时期内,辽宁石油资源消耗还将呈现增长趋势。将2种模型模拟分析方法综合使用,可找出能源可持续性变化的科学依据,为经济发展和环境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9.
栾茂田  杨新辉  杨庆  樊成  叶祥记 《岩土力学》2006,27(10):1647-1652
通过对脆性断裂过程中开裂扩展机理的分析,提出了径向平面最大Mises应力(RPMS)概念。在平面应变条件下考虑泊松比的影响,对不同应力复合比的I-II复合型载荷作用下裂尖处应力分布进行了分析,以此为基础,考虑裂尖处三向应力状态对断裂过程的影响,将径向平面上的最大Mises应力作为裂纹开裂扩展的控制因素。据此,针对复合型载荷模式,提出了裂尖复合脆性断裂判据及裂纹开裂方向表达式。将计算结果与现有试验或其他理论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此验证了该径向平面上最大Mises应力断裂判据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50.
吴亮  卢文波 《岩土力学》2006,27(Z2):791-794
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数值模拟手段,分析了爆破荷载作用下,裂纹长度与类型、不同的装药量对裂纹尖端动态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以及预裂与光面爆破动态应力强度因子比较分析,计算得出:预裂爆破预裂缝的产生主要是从炮孔处产生的开口裂纹在冲击波以及爆生气体的作用下扩展形成的;随着药径与孔径比的增大,动态应力强度因子也逐渐增大,动态应力强度因子曲线形态不变;由于自由面的存在,光面爆破裂纹应力强度动态因子后续峰值较预裂爆破的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