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1篇
测绘学   57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85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8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人间雪夜天     
今冬的雪来得较早,农历十月初,大片大片的雪花落在身上、地上、房上,雪白的世界分外妖娆。飒飒的寒风吹过树的枝头,因没有叶的阻挠和挽留,随着风的方向起起伏伏。枝桠上落着黑压压的麻雀,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似看到这银白的世界,兴奋无比。  相似文献   
102.
三弟今年43岁,他心地善良,讷于言而敏于行,在村内威信很高。他究竟做了多少善事,谁也说不清楚,不过最近暴露出的一件小事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3.
《地理教学》2010,(21):62-62
怎样才算“发达国家”?怎样才算“发展中国家”?虽无教科书式的严格定义,但国际社会已有基本共识——看人均,不唯总量论;看综合,不唯增长论;看长远,不唯短期论;看综合实力,不唯硬实力论。  相似文献   
104.
我阅读了贵刊刊登在2003年第2期<通视困难地区快速定线的一种方法>和2003年第9期<直线外设站放样直线上任意点的一种方法>两篇文章,文中都提出了解决直线两端点不通视的情况下,如何快速放样直线上所需放样点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但两者都要求解直线方程式,而且要受方程式本身条件的限制.我目前用的方法是先测定后测设.  相似文献   
105.
刘国营  刘平 《地图》2004,(3):47-49
地图对于每一个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人来讲并不陌生,它是认识和分析研究客观世界的常用手段,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且一直没有被其他的手段所取代。按照专家们对地图的解释,地图是“将地理环境诸要素按照  相似文献   
106.
中国地理“疆域和行政区划”是学好中国地理基础之基础,掌握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分布.有利于以后各章节的学习。从某种角度看,本节具有学好《中国地理》的座标意义。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基本训练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基本训练”就是根据学科内容的特点.培养和训练学生阅读和使用各种地图。通过教学实践,我们感到以下几种基本训练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7.
煤炭智能精准开采需要构建高精度三维地质透明化模型,巷道资料动态融入地震资料解释为模型提供数据支撑。通过建立巷道地质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分析巷道引起的地震特征差异。基于曲率属性原理,并将多种地震曲率属性分析技术应用于地震资料解释,指导实际数据中巷道识别。选取CJT煤田2号煤层作为研究对象,三维地震勘探得到高品质的地震数据体和多种属性体作为基础数据。分析发现倾角曲率属性沿层切片可以完整刻画巷道异常特征,所示巷道位置准确、边界清晰,具有较高的精度。研究表明,利用地震倾角曲率属性技术识别巷道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检测和识别一些未知巷道提供参考依据,为煤炭精准开采提供地质保障。   相似文献   
108.
钻头在钻进复杂非均质地层时,由于其冠部形状的限制,钻头各部位切削齿受力不均匀,局部切削齿受到较大的冲击载荷,导致钻头发生“涡动”现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多级力平衡”的切削齿周向布齿方案,通过建立全尺寸钻头破岩有限元仿真模型,分析顺时针、逆时针以及“多级力平衡”3种周向布齿模式下切削齿及钻头的受力特性。模拟结果表明:相对于顺时针和逆时针周向布齿,“多级力平衡”布齿模式下各刀翼载荷分布比较均匀,钻头的稳定性和攻击性均得到较大改善,钻头的破岩效率提高28%以上;顺时针布齿模式下钻头的侧向力最大,其稳定性相对最差;逆时针布齿模式下钻头的钻压最大,其攻击性相对较差,并且钻头的破岩效率最低。上述研究成果能够为指导PDC钻头切削齿的周向布齿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建议今后加强“多级力平衡”周向布齿模式下切削齿载荷沿钻头径向分布规律方面的研究,以指导防涡稳定PDC钻头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09.
煤层气资源条件及储层物性特征是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基础,开展煤层气藏地质建模,厘清煤储层在空间上的展布特征,解释单井产能差异,可为煤层气选区、布井提供理论依据。以山西保德Ⅰ单元为研究对象,基于煤心含气量实测数据和试井渗透率测试,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SVM)和变形F-S渗透率计算公式建立研究区含气量和渗透率反演模型,完成162口煤层气井含气量和渗透率测井数据的分析。进一步采用随机建模方法建立研究区含气量和渗透率模型,由模型计算结果表明:4+5号煤层的含气量为2.0~5.2 m3/t,平均3.3 m3/t,8+9号煤层含气量为2.4~9.2 m3/t,平均5.1 m3/t;4+5号煤层渗透率为(0.8~9.8)×10-3 μm2,平均6.1×10-3 μm2,8+9号煤层渗透率为(2.8~11)×10-3 μm2,平均7.3×10-3 μm2;保德Ⅰ单元总体表现为低含气量、高渗透率的煤层气藏开发单元。基于建立的地质模型,进一步分析研究区煤层气储层等效含气量、资源丰度、含气饱和度等平面展布规律,对比分析2口典型井(B1-X1和B1-X2)的地质条件,发现B1-X1井各项参数均优于B1-X2井。从过井剖面和生产曲线可以看出,影响两井产能差异的因素主要包括资源条件和储层物性条件,其中后者起决定性作用,B1-X1井条件明显优于B1-X2井。综合分析可以得出,渗透率差异是影响煤层气开采的关键参数,而煤层气资源丰度和吸附饱和度是评价煤层气井维持高产和长时间稳产的重要因素,煤层气开发前需查明煤储层主要地质条件和物性参数,为煤层气开发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0.
堆积角度是描述充填材料采空区内空间堆积形态的一个重要参数,对确定钻孔间距、优化浆液配置、调整注浆工艺参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掌握浆液-风积沙双相介质充填材料堆积角度变化规律,采用尾矿自流堆积模型实验和流变特性实验,以风积沙的质量掺入比为变量,分别测定不同含砂率条件下浆料堆积参数和流变参数,并以此为基础对Sofra&Boger公式进行了回归修正,建立适合于浆液-风积沙双相介质充填材料的堆积角度计算式,为充填材料堆积角度定量评价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