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75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本文依据实验室的测量结果讨论了各类矿物岩石的介电特征。在微波段,矿物的ε'差值达2个数量级,ε″达4个数量级。在低频段,这种差值更大。硫化物矿物的ε′和ε″变化最大,其次为氧化物矿物。在火成岩中,随着从基性超基性岩到中性酸性岩的过渡,ε′和ε″逐渐降低。沉积岩和变质岩的介电性质与火成岩类似,但更为复杂。 实验表明,矿物的结构水对介电特性影响不大。吸附水和ε′之间有关系。离子类型、离子半径、离子极化率的差异,可引起ε′和ε″有规律的变化,晶体结构方向、原子配位数、键型、密度、变质程度、地质产状等也对介电性质有很大影响。 文中分析了介电常数在微波遥感中的应用。指出了岩石或土壤的介电常数(ε′和ε″)与地物的亮度温度和SIR-A图像的灰度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2.
从单幅雷达影像提取地面高程信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目前存在的两种从雷达影像提取地面高程信息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述 ,提出了用雷达测角从单幅雷达影像来获得地面高程信息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雷达成像模型的分析 ,采用兰伯特平面来模拟地表面 ,并以此建立起后向散射模型 ,在模型已有的数学关系基础上推导出每点的高程增量表达式。然后运用积分对得到的高程增量进行求和来计算地面高程信息。但这样直接得到的结果较为粗糙 (主要受到雷达斑点噪声和方位向不连续性的干扰 ) ,因此又提出用多行多个方向积分来消除雷达斑点噪声干扰的方法。最后为了进一步改善结果 ,引进模拟退火算法来进一步进行后处理 ,得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3.
水稻微波后向散射系数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水稻一次后向散射作用物理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定量地模拟水稻对入射电磁波的后向散射作用,包括不同入射角、不同时相、不同波段、不同极化等各种情况,从而得到大量有价值的模拟结果。通过深入分析这些结果,可以对如何利用SAR遥感数据更准确、更经济、更方便地进行水稻识别、长势监测及产品评估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14.
星载SSM/I微波遥感渤海海冰的辐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亚秋 《海洋学报》1998,20(3):40-46
根据我国渤海区域星载微波遥感DMSP SSM/I1994 ̄1996年的观察数据的研究,指出现有的星载微波遥感海冰的数据标定和验证TBI和OSI算法是不适用的。用22和85GHz的散射指数SI和19GHz的极化指数PI,讨论了渤海区域海冰的主要辐射特征,用矢量辐射传输理论数值模拟了SI、PI与海冰覆盖及其厚度变化的定量关系,用SI-PI图规划了渤海区域性海冰的识别方法,给出了渤海海冰的空间分布及其辐  相似文献   
115.
目标分解技术在植被覆盖条件下土壤水分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施建成  李震  李新武 《遥感学报》2002,6(6):412-415
目标分解技术利用协方差距阵的特征值和特征矢量,将极化雷达后向散射测量值分解为单向散射,双向散射和交叉极化散射三个分量,并建立了植被覆盖地表的一阶物理离散散射模型。通过分解的各分量与该模型的比较,建立重轨极化雷达测量数据估算土壤水分的方法,采用Washita‘92实验区多时相全极化L波段JPL/AIRSAR图像雷达测量数据,利用分解的散射测量值,我们评估了在同一入射角,单频(L波段),多路条件下,分解理论在进行土壤水分估计时减少植被影响的能力。结果表明利用目标分解理论和重轨极化雷达数据可以估算植被覆盖区域土壤水分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16.
中国海洋卫星遥感技术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在海洋卫星遥感技术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制定了长远的自主海洋卫星发展规划,构建了海洋水色、海洋动力环境和海洋监视监测三大系列的海洋卫星,逐步形成了以中国自主卫星为主导的海洋空间监测网,在中国海洋资源与环境监测、海洋防灾减灾、海洋安全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回顾了中国在海洋水色、海洋微波(海洋动力环境)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中国在海洋卫星遥感技术领域所取得的新成果,并对中国海洋卫星遥感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7.
L波段微波对土壤具有较强的穿透性,所获得的土壤辐射亮温包含了穿透深度内各层土壤的温度信息,因此其所获得的土壤等效温度与红外地表温度具有不同的物理意义,且在数值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在应用长时间序列的土壤温度廓线实测数据对水热耦合模型(Simultaneous Heat And Water,SHAW)进行验证的基础上,利用怀...  相似文献   
118.
干旱区土壤水分微波遥感反演算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壤水分是气候、水文、生态和农业系统的关键组成要素,同时也是监控土地退化和干旱的重要指标,土壤水分信息的及时获取对于规划和管理这些系统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微波具有全天候、穿透性以及不受云层影响的独特物理机制使其在研究大尺度土壤水分反演时具有明显优势,已成为当前土壤水分遥感研究的主要大气窗口.在干旱区微波遥感土壤水分...  相似文献   
119.
新型海洋微波遥感器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微波遥感器是目前全球海洋动力环境参数观测、海上目标监测的重要手段。为克服现有微波遥感器在观测中存在的不足,发展新型的海洋微波遥感器是必然的。文中主要介绍了海浪波谱仪、成像高度计和盐度计三种新型海洋微波遥感器,在介绍其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下一步应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0.
全球尺度大范围准确定量雪水当量信息对于气象、水文、水循环和全球变化等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融雪径流预报、水资源管理以及洪水控制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陆面过程模型和积雪过程模型等可以一定程度上模拟雪水当量分布,但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还远未达到有效应用的需求,因此现今大范围的雪水当量获取主要依靠遥感手段.自1978年雨云-7卫星发射后,雪水当量微波遥感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相关学者在雪水当量遥感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包括电磁散射/辐射建模、地面和机载实验、反演算法研究等方面,为未来的全球高分辨率雪水当量遥感观测计划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本文将从电磁散射/辐射建模和雪水当量反演等方面总结近年来相关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