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8篇
  免费   400篇
  国内免费   414篇
测绘学   238篇
大气科学   463篇
地球物理   251篇
地质学   620篇
海洋学   606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197篇
自然地理   39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长坑-富湾金、银矿床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金、银矿石矿物的硫同位素组成及前人大量资料的综合研究,系统讨论了金、银矿床δ^34S的特征。在δ^34S分布图上金矿δ^34S的分布呈波浪式,说明硫源较复杂,银矿δ^34S分布呈塔式,反映硫来源较单一。运用平克尼-拉夫特法作△^34辉锑矿-黄铁矿和△^34S闪锌矿-方铅矿对δ^34SA和δ^34SB关系图,分别得到金矿和银矿成矿热液δ^34S2S为-1.0‰~ 1.6‰和0.8‰~ 6.0‰,进一步证明金矿硫来源以深源硫和 有机还原成因硫为主,银矿硫源为无机还原成因硫,揭示出金、 银矿床成矿物质硫来源上的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32.
运用AAS和GC-CVAFS法分别测定了贵州万山汞矿区表层土壤中的总汞(THg)和甲基汞(MeHg),探讨了土壤中THg和MeHg的含量分布特征矿区土壤THg和MeHg含量分别为1.1~790 mg/kg和0.13~15 μg/kg;对照区土壤THg和MeHg含量分别为0.10~1.2 mg/kg和0.10~0.28 μg/kg.矿区不同耕作类型土壤中,稻田和菜地土壤MeHg含量明显高于旱田土壤.  相似文献   
133.
贵阳百花湖长期受汞法生产醋酸企业含汞废水的污染,沉积物及其孔隙水均受到严重的汞污染,总汞含量远远高于背景区.我们研究了汞污染企业停排后,百花湖沉积物剖面中汞污染程度、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研究显示,汞的垂直分布呈现表层和底层含量较低,中层出现峰值的分布趋势,沉积物中总汞的最高含量达到38 mg/kg(干重),且这种分布趋势恰好与贵州有机化工厂的生产历史相对应,反映了百花湖汞污染主要来源于该厂.百花湖表层沉积物中总汞的含量逐步下降,但在上游沉积物中总汞含量仍约为背景区总汞含量的40倍左右,离污染源较远的下游逐渐减少到背景区的3倍左右.这表明百花湖的汞污染在逐渐减轻,沉积物中大量的汞的扩散和再悬浮对上覆水体、鱼类和其他水生物具潜在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134.
土地制度是我国农村最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确立,极大释放了我国农村生产力,对我国农业增长的作用是巨大的,但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并没有也不可能穷尽农地制度创新的极限,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的一系列深刻变化,不仅改变了农地制度变迁的外部环境,也对农地制度的变革提出了新要求,农地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日益凸显。本拟就当前农地制度有关问题及农地制度创新做一些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5.
额济纳荒漠绿洲植被生态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荒漠绿洲的生态需水量主要指维持荒漠绿洲植被正常生长所需要消耗的水量.采用3S技术与野外生产力测定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建立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生产力、蒸腾系数之间的关系方程, 计算了额济纳荒漠绿洲的植被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 维持额济纳绿洲现状的需水量为1.53×108 m3, 若使现有的植被恢复到目前最高生产力水平的生态需水量为3.49×108 m3. 考虑到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河道输水损失、绿洲植被耗水、绿洲内农田用水和降水补充等, 额济纳旗绿洲维持现状需要黑河下泄水量(狼心山)为1.93~2.23×108 m3之间, 若使现有的植被恢复到目前最高生产力水平, 需要黑河下泄水量(狼心山)为4.28~5.17×108 m3之间.  相似文献   
136.
2006年总目次     
《陕西气象》2006,(6):54-56

2006年总目次

  相似文献   
137.
《地质论评》2006,52(6):782-782803
今年是《地质论评》创刊70周年。70年来,《地质论评》为中国地质学的发展作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目前她在地质学术界具有很高的地位,文稿的学术质量和编辑质量均位居前列。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期刊论文统计分析”中,其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多年来位居前列;在2004年中国核心科技期刊遴选中,按多因子加权统计排序,《地质论评》位列地质类期刊的第一位;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6年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精品科技期刊工程。  相似文献   
138.
珠穆朗玛峰北坡山谷太阳辐射和大气的特征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2006年5月27日~6月30日HEST2006大气科学实验对珠峰北坡山谷的辐射(总辐射、净辐射)和温、湿度、风等进行了综合观测.沿珠峰北坡山谷布设了3个观测站,3个测站的辐射、温度、风都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规律,它们在08:00或09:00(地方时,下同)达到极大值.3个测站总辐射和净辐射的日变化都七匕较一致.从日变化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来看,各站的辐射通量早于气温,气温早于风速.3个测站中任意2站之间辐射(总辐射、净辐射)最大值之比与温度和风速最大值之比均比较接近.因辐射状况、地形结构、大气温度等不同,远离珠峰区域的风一天之内多次改变风向,靠近珠峰区域则24h都为南风.珠峰北坡山谷不同区域风向风速变化存在明显时差,南风强于北风,且持续时间长.研究表明,辐射能量对于珠峰北坡大气运动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是控制和改变其大气运动方式最基本、最重要的因子.净辐射在不同区域风向转变或风速变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9.
1引言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自然综合体,更因其巨大的水文和元素循环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是自然界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1]。  相似文献   
140.
地基微波辐射计探测在黄河上游人工增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黎俊  孙安平  刘彩红  赵凯 《气象》2007,33(11):28-33
利用2003、2004年夏秋季在青海省河南县的地基双频段微波辐射计连续观测资料,在实施系统探测实验以进行辐射亮温值(TB(23.87),TB(31.65))与大气汽态总水汽含量(Q)和云中积分液态水含量(L)值反演处理的基础上,分析了黄河上游河曲地区的云水特征,并进行了降水预测及人工增雨作业指标的探讨。结果表明:在黄河上游河曲地区,7—9月纯晴天无云天气条件下,L值基本为0,表明了统计回归反演的显著性。多云条件下Q值和L值分别在3.76~4.75g·cm-2、227.34~859.42g·m-2的范围内。可降水云天气,Q值在5.23~8.65g·cm-2间,L值在421.18~1016.37g·m-2的范围内;积雨云个例分析表明,在降雨开始前近5小时的降雨酝酿期内,Q及L的增加有明显的波动,但在对流云出现并发展时,Q和L总是急剧上升,在降雨前达到一峰值;由河南站和西安站的Q、L值比较差异可以看出,Q、L值受水汽输送、地形等因素的影响,黄河上游河曲地区的人工增雨潜力有显著的优势;所计算出的降水预测阈值,可作为该地区人工增雨作业指标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