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8篇
  免费   280篇
  国内免费   743篇
测绘学   20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2774篇
海洋学   39篇
综合类   83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3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52.
滇西地区上地幔铅同位素组成的确定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滇西地区基性-超基性岩、碱性岩中的长石、石榴子石、橄榄石等单矿物及羊拉铜矿区二叠世海相玄武岩的铜铅同位素组成可以代表原始地幔的铅同位素组成,由此确定的该区上地幔铅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为^206Pb/^204Pb=17.877-18.506,平均18.108,^207Pb/^204Pb=15.470-15.587,平均15.479,^208Pb/^204Pb=37.797-38.567,平均38.177。研究发现,由于受地壳物质的混染和成岩后U、Th衰变产生的放射成因铅的影响,这些幔源岩石全岩铅同位素组成已不能代表原始上地幔的铅同位素组成;金顶铅锌矿床的铅并非上地幔来源,而是相当于下地壳来源的铅与兰坪盆地沉积岩铅二者的混合铅。  相似文献   
53.
阜平幔枝构造北东倾伏端,是轴部乌龙沟-上黄旗韧脆性剪切带与外围主拆离滑脱带的交汇部位,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控矿有利,矿床类型多样.笔者以上明峪主拆离滑脱带型金矿、镰巴岭上盘盖层裂隙型铜铅锌矿和支家地上叠断陷盆地中次火山岩裂隙型银矿为例,讨论了幔枝构造外围主拆离滑脱带、上盘盖层密集裂隙带和上叠断陷盆地次火山岩构造的成矿控矿作用,总结成矿规律,归纳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54.
全球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形成的构造背景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球近四分之三的超大型斑岩铜矿形成于太平洋东岸,绝大部分斑岩铜矿形成于中新生代.斑岩铜矿常产于板块俯冲的上盘和陆内造山带.部分斑岩铜矿在形成时间上与板块俯冲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全球绝大部分的斑岩铜矿的形成可能与张性环境有关.成矿斑岩起源于地幔,下地壳或洋壳物质的参与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重点对冈底斯和玉龙成矿带含矿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拆沉作用可能是斑岩铜矿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5.
华北板内深部构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华北板块的形成经历了早前寒武纪、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3个主要构造发展期,由于华北板块自身运动及所受应力场的作用,加之上地幔岩石圈的不均一性等因素,在中、新生代形成许多特殊的板内构造块。综合应用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的成果,对华北板内深部结构进行了研究。从深部构造角度划分出6个金及金金属成矿带、4个金刚石成矿带,并对华北地区的地震及地热资源与新生事大陆裂谷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6.
文章首次对蒙甘新相邻(北山)地区各类金、铜和铜—镍矿床(点)地质特征、成因类型和空间分布特点进行了系统总结,论证了金、铜和铜—镍成矿作用与古生代岩浆活动的关系,对区域地壳演化过程中金、铜和铜—镍成矿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深入讨论。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的金矿床(点)大体可划分为变质岩型、火山岩型、斑岩型和深成侵入岩型;铜矿床(点)有斑岩型、夕卡岩型和铜—镍硫化物型。金和铜矿床(点)大都沿古板块汇聚带分布,与海西期火成岩具密切的时空分布关系,它们是古板块对接碰撞期和碰撞期后大规模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57.
桂西岩溶堆积型铝土矿床成矿作用及控矿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彩娟 《矿产与地质》2003,17(3):225-228,241
桂西岩溶堆积型铝土矿赋存于岩溶洼地中的红土层中,具有矿床规模大、矿石质量优的特点。成矿物质来源于上二叠统底部的古风化壳型铝土矿层,成矿时代为早更新世,矿床成因与岩溶作用、红土化作用有关。成矿受矿源层、地层岩性、气候、构造、地貌等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58.
我国钴矿矿产资源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潘彤 《矿产与地质》2003,17(4):516-518
钴广泛应用于军事、钢铁、电器、机械等方面,它具有亲铁亲硫的双重性,在各类岩浆岩中的分布不均匀,由超基性岩向酸性岩,钴的含量迅速降低。我国钻矿资源呈现富矿少、贫矿多的特点,并且铬矿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新疆、吉林、陕西、云南、四川等地。按照矿床形成的成矿环境、矿床岩石组合,矿床类型划分为: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有关的硫化物钻矿、与海相火山喷发有关的钻多金属矿、与斑岩有关的铜钻矿、与砂岩有关的钻矿、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矽卡岩铁钻矿、与风化作用有关的钴矿等六类。  相似文献   
59.
李坝式金矿床成矿作用及矿床类型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李坝式金矿床成矿作用过程分为成矿元素初始富集期和构造叠加热液改造成矿期,岩浆活动主号是通过改变矿床地质体物化条件而促进矿化体的形成,并有部分岩浆物质参与成矿。该矿床与国内外经典卡林型金矿床具有较大的可比性,但是由于缺乏低温矿物组合以及与岩浆活动的亲密性证据,该矿床应属广义上的卡林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60.
新疆阿尔泰印支期伟晶岩的成矿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阿尔泰的伟晶岩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海西期造山过程的产物。为了查明伟晶岩矿床的成矿时代,本文通过对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中白云母的40Ar 39Ar法同位素定年研究,首次在阿尔泰中部的大喀拉苏大型稀有金属矿床和小喀拉苏稀有金属矿床获得了新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其坪年龄分别为248.42±2.11Ma和233.79±0.41Ma,从而证实了印支期稀有金属成矿作用的存在,提出了伟晶岩型矿床形成于多个时代,且稀有金属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海西期造山运动之后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