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93篇
  免费   2131篇
  国内免费   2535篇
测绘学   1564篇
大气科学   1317篇
地球物理   1196篇
地质学   8855篇
海洋学   2344篇
天文学   44篇
综合类   2766篇
自然地理   3073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379篇
  2022年   507篇
  2021年   510篇
  2020年   368篇
  2019年   521篇
  2018年   319篇
  2017年   316篇
  2016年   385篇
  2015年   458篇
  2014年   1012篇
  2013年   763篇
  2012年   1053篇
  2011年   987篇
  2010年   995篇
  2009年   1106篇
  2008年   1148篇
  2007年   911篇
  2006年   987篇
  2005年   893篇
  2004年   860篇
  2003年   788篇
  2002年   775篇
  2001年   737篇
  2000年   492篇
  1999年   476篇
  1998年   496篇
  1997年   468篇
  1996年   415篇
  1995年   365篇
  1994年   328篇
  1993年   275篇
  1992年   281篇
  1991年   231篇
  1990年   256篇
  1989年   135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用AET法建立海洋沉积物环境质量基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蒲家彬 《海洋通报》1994,13(6):85-91
海洋沉积物环境质量基准的建立是制定其质量管理环境标准的前提。国外近20年的研究已逐步建立起一系列有效的沉积物环境质量确定方法。这些方法各有所长,可以互为补充,其中表观铲应阈值法正在受到重点关注。这种方法结合了现场实际与实验室确认两方面的大量可靠数据,综合判定沉积物的质量阈值,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本文对此方法进行了综合讨论。  相似文献   
182.
南海中部叶绿素a分布和光合作用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描述了1983年9月-1984年12月4个航次南海中部(12°-19°30'N,111°-118°E)综合调查期间有关叶绿素a和光合作用的测定结果,并对叶绿素a时空分布,光合作用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调查表明:次表高值层为叶绿素分布的一个特征,其深度在50-100m左右,含量范围多在0.1-0.6mg/m3之间.叶绿素a的垂直变化与温、盐跃层,营养盐以及光的分布有关,而垂直积分的总量平面分布则与不同水团的消长有关.光合作用随深度的变化说明某些浮游植物适于低光下生长,而这些生物的活动也影响着亚硝酸盐和溶解氧的生成.  相似文献   
183.
辽西滨岸地貌发育特征与古地理环境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84.
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氮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级浸取分离的方法获得了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不同形态的氮,首次探讨其分布的区域性特征: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各形态氮在不同测线上均呈现出波状分布。B测线的基本上呈现出中部海域高,两边海域低,而西部海域又略高于东部海域的趋势,D和E测线的基本上呈现出西高、东低的趋势,C测线的则呈现出西低、东高的趋势,F测线的变化趋势比较平缓,从整体上看,SOEF—N和TN的分布呈现出西部海区比东部海区低的趋势。受各测线上沉积物种类差异的影响,自北向南各形态氮的变化幅度逐渐减小,其中SOEF-N在各测线上的变化幅度最大,且自北向南降幅最大。受水动力及沉积物粒度的影响,不同形态氮在黄海槽内各站位沉积物中的含量较高。沉积物中各形态氮在不同测线上的分布还表明,陆源输入对南黄海沉积物中氮测线分布有较小的影响,海洋自生氮对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氮的形态、含量与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5.
胶州湾东岸滩涂环境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低潮位陆地卫星TM影像对胶州湾东岸碱厂白水分布与扩散进行监测。对研究区的子区影像在ENVI中进行增强、变换处理,提取白水、白泥分布与扩散信息,制作大比例尺影像地图,在GIS软件中计算其面积。结合实地验证和历史数据,分析表明,该污染源10多年来面积扩大了4倍,  相似文献   
186.
珠江口海岸带环境问题及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活动的影响和自然变化因子的叠加,使珠江口海岸带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海岸工程安全系数降低和渔业资源衰退等诸多问题。实行海岸带综合管理是该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讨论了海岸带综合管理模式,并就珠江口海岸带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行动措施。  相似文献   
187.
本文根据1990年4月、10月间的理化分析数据,结合2002年9月涠洲岛珊瑚礁生态环境的调查状况,首次从珊瑚礁生态系的角度初步探讨该岛区浮游动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岛区浮游动植物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既体现了珊瑚礁生态系具有较高的初级生产力特征,也体现了浮游动植物具有显著的季节交替现象。相关分析显示,水温、盐度、N,P,Si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及数量变动均有明显影响,但对浮游动物的影响不大;N是该生态系中浮游植物的限制因子,P限制状况只有在珊瑚礁生长带较深的海域出现,Si呈相对富足状态。  相似文献   
188.
泉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矿物碎屑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泉州湾13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矿物碎屑定量分析.通过矿物分析,发现泉州湾不同站位的轻、重矿物组分、含量和表征存在差异.根据矿物的分布和组合特征.将耒州湾划分为4个组合区,不同组合区所处沉积环境是不同的.分析表明,研完区表层沉积物的碎屑矿物具有明显的亲陆性,物质来源主要为河流输砂和沿湾海岸侵蚀来砂,且其分布受物源、水动力条件和矿物物理性质等因素所控制。  相似文献   
189.
界定了海洋资源、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的几个范畴,讨论了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的必然性,提出了要实现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目前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0.
南海陆坡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构造环境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6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之一,其复杂的构造演化,形成了构造特征迥异的南海陆缘,有利于天然气水合物的发育,南海地区在中中新统以上发育了上中新统,上新统和第四系3套地层,3套地层所对应的地质时期的沉降速率在纵横向上的差别均较为悬殊,总体而言,南海第四纪整体沉降速率较大,为天然气水合物压力场环境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南海复杂的构造背景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构造地质体,特定的构造地质体与水合物形成关系密切,这里讨论了滑塌体、泥底辟、增生楔等构造地质体在南海的分布情况,分析了上述构造体与气体水合物地震标志BSR之间的关系,以及特殊构造带在南海的展布规律,提出了特殊的造带中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