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7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地理教学》2010,(20):62-62
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中部的内陆国家,地理位置优越,处于连接东西方和南北方的中欧中亚交通要冲的十字路口,古代曾是重要的商队之路汇合点,是对外联系和文化交流的活跃之地。乌兹别克斯坦也是“丝绸之路”古国,历史上与中国通过“丝绸之路”有着悠久联系。  相似文献   
42.
德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关于中国的研究成果打开了近代西方国家认识和了解中国的窗口,他命名的“丝绸之路”得到中外学者的广泛认同并沿用至今。国内学界对李希霍芬学术贡献的评述聚焦于他对中国地质和地球科学的贡献,但对其研究成果的人文-经济地理学价值尚缺少深入的总结。本文分析李希霍芬到中国考察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以《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为基础文献,梳理李希霍芬于1868~1872年间在中国的历次考察路线和主要考察内容,以及与中国古“丝绸之路”相关的考察计划;从当代人文-经济地理学视角总结分析了李希霍芬对中国研究的学术价值和贡献,如区位分析、“联系”与“流”的分析、农业地域差异分析、人地关系分析、制度与文化因素分析等;最后提出李希霍芬在中国的考察研究对当今“一带一路”建设研究及人文-经济地理学界的启示。  相似文献   
43.
丽江感觉     
玉龙雪山的明珠——丽江镇 丽江,位于云责高原的玉龙雪山脚下一个小集镇,从南采到明清都是滇西北的政治、军事重镇和纳西、汉、藏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丽江古城,自南宋连城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以大研镇的凹方街为中心向外扩展,300多幢明清风格建筑一直延伸到山间,规模达3.8公里。  相似文献   
44.
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卡特琳娜岛海洋文化交流基地创建于1997年。该基地为团员设计了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英语训练的各种活动。每年都有超过5000名来自美国各州及其他国家的学生参加这个基地组织的各项活动。  相似文献   
45.
尽管中国有关稻粟混作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但混作区内稻粟农业在先民生产生活中的地位以及在家畜饲养中的作用,其发展与文化演进和传播、古环境变化间的内在联系等关键问题,依然未能很好地解决.为此,本文对位于稻粟混作区内的湖北郧县青龙泉遗址出土的人和猪骨(3000~2600 BC屈家岭文化期和2600~2200 BC石家河文化期)进行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试图在揭示他们食物结构的基础上,探讨稻粟农业在先民和猪食物结构中的地位及其演变过程,并对稻粟的种植与文化交流以及古环境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初步探索.先民的δ13C值位于-16.7‰~-12.4‰之间,平均值为-14.6‰±1.3‰(n=24),这表明先民的食物中兼具C3和C4类食物.由于遗址中同时发现了稻(C3类植物)粟(C4类植物)遗存,据此我们认为,稻粟农业均对先民的食物有所贡献,且粟作农业在先民的生活方式中占次要地位.先民的δ15N均值为9.0‰±1.2‰(n=24),表明动物类蛋白在先民的食物中占有相当的比例,但其较大的分布范围(6.6‰~10.8‰)则表明,先民的肉食来源存在相当大的差异.猪的δ13C均值(-14.3‰±2.5‰,n=13)与先民类似,而δ15N均值(7.7‰±0.6‰,n=13)稍逊于先民,表明猪的食物来源与人相近,其食物中可能含有较多的人类食物残余.对先民和猪的δ13C值和δ15N值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皆不具有相关性,暗示先民和猪的食物来源中含有较多的植物类食物,这很可能与当时较为发达的稻粟混作农业密切相关.通过不同文化期内先民和猪食物结构的对比分析,发现粟类食物在石家河文化期人和猪食物中所占比例皆上升10%左右,反映了粟作农业明显加强,而这种变化与古环境变迁以及南北文化间的交流密切相关.当气候温暖、降水增加、屈家岭文化北进之时,稻作盛行;而在气候变冷、降水减少、北方文化南传之际,粟作加强.  相似文献   
46.
龚缨晏  邬银兰 《地图》2003,(2):66-69
中国与欧洲分别位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虽然相距遥远,但从古代开始,东西方文明之间就存在着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这种交流,也反映在欧洲绘制的地图上。不同时代欧洲地图上的中国形象,正是中西文化交流史的一个形象、生动、精彩、独特的缩影。  相似文献   
47.
龚缨晏 《地图》2014,(1):44-53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通往西方的交通路线,它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着漫长的丝绸之路,中外使臣策马驱驰,各国商人奔波逐利,宗教僧侣热情往返,多种文化交流融合。影响深远的丝绸之路,也反映在了欧洲人绘制的各类地图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