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6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119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99篇
地质学   150篇
海洋学   7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19篇
自然地理   15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形成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的战略性工程。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已初步确定先行从长江上游的雅砻江调水40亿m3至黄河上游的洮河,经洮河至刘家峡水库后入黄河干流。本研究从南水北调西线调水新增水资源量入手,结合新提出的黄河干流甘肃段的新型水土格局(即“弦弧”两支主要输水路线下),重点对新增水资源量的利用进行思考,并分析了新型水土格局下新增调水对黄河干流甘肃段、西北内陆区石羊河流域、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和宁蒙灌区等受水区的影响。研究结果有利于水资源稀缺地区输调水资源可持续合理利用,可为黄河流域上游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规划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2.
人地关系是透视中国城镇化进路的重要视角。论文在历史向度上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人地关系转型的发展脉络和基本逻辑,认为中国人地关系经历了在地化、去地化和再地化3个阶段。在地化阶段,农本立国的经济形态决定了人们对乡土的经济依附和情感依恋,人地关系的在地化逻辑难以动摇;去地化阶段,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转型推动农民离土出乡,人不离土的价值观束缚发生了结构性松动,在土地与户籍制度的影响下,被动失地的农民与主动离地的农民共同主导了人地关系的去地化过程;再地化阶段,制度变革引领农民真正成为城镇化的主体,乡愁推动城乡文明走向共生,二者助推中国人地关系重塑。对人地关系变迁的历史脉络和基本逻辑的梳理,可以为适应新时代的人地关系的制度调节和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顺利实践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83.
中国城乡转型的时空格局及其优化决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郭远智  王介勇 《地理科学进展》2021,40(11):1799-1811
城乡转型是一个多领域、多层次的综合过程。科学认知城乡转型的概念内涵,系统探讨城乡转型的格局、过程和机理,对于解决新时代突出的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城乡转型理论认知的基础上,论文综合解析了中国省域城乡发展水平及其时空格局,并基于城乡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剖析了城乡转型的格局,探讨了不同类型城乡转型区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及其对策。结果表明:① 城乡转型是城市地域系统演化与乡村地域系统演化交互作用的结果,其外在表征是这2个过程耦合协调的状态;② 2000—2018年,各省城市和乡村发展水平快速上升,城乡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实现了由濒临失调向中级协调的转变,但中西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度显著低于东北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③ 2000—2018年,全国城乡转型整体上实现了由低水平城乡统筹向中等水平城乡融合的转变,在空间上呈现出中西部地区城乡转型滞后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特征;④ 全国城乡发展可划分为高水平城乡融合区、中等水平城乡融合区、低水平城乡融合Ⅰ区和低水平城乡融合Ⅱ区4种类型,各类型区城乡转型的关键在于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机制、补齐短板等措施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落实。  相似文献   
184.
分析了我国建筑节能的必要性,指出住宅建筑节能关键在墙体,而开发新型墙体材料和墙体技术研究,实现节能住宅建筑体系,是一项集"材料、生产、应用"于一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系统工程,要以企业为主体,以工程项目为平台,以产业化为目标,逐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5.
从城乡一体化到城乡融合:新型城乡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刘春芳  张志英 《地理科学》2018,38(10):1624-1633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推动城乡关系进入了一个融合发展的新阶段。采用Citespace1.0软件分析及文献归纳方法,识别了城乡关系研究热点,梳理了城乡关系研究在理论探索、影响因素、测度与评价、空间组织及推进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重点对面向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研究进行了总结,从理论基础与总体思路、多源数据与方法集成等方面提出了基于要素流动的城乡融合分析框架,指出了城乡融合研究的重点是基于多源数据的城乡关系测度与评价,城乡要素流动的特征、格局与效应,城乡要素融合发展的流动机制,城乡融合发展调控策略等。  相似文献   
186.
集沙仪是定量监测风沙活动的重要工具。设计了一种自动连续称重式集沙仪,可以根据试验需要采集不同高度沙样,每分钟收集一次质量数据,实现高频连续集沙。试验结果显示,自动连续称重式集沙仪在15、30、60 cm高度的集沙量满足随高度增加呈指数减少的规律;在15 cm高度,风速与输沙通量呈指数函数关系(y=6E-05·e0.8417x,R2=0.6042),随集沙高度升高输沙通量与风速相关性减弱。自动连续称重式集沙仪与新型平口式集沙仪所测的输沙通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y=0.8119x+0.2645,R2=0.7481)。自动连续称重式集沙仪虽然在稳固性方面需要改良,但能够很好地捕捉高度在15 cm以下沙物质的输移信息,野外应用效果良好,是一种适合野外高精度风沙活动自动监测的新型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87.
针对传统基础测绘产品样式固定、技术手段单一、数据更新滞后等制约成果的深度应用这一问题,本文结合国家新型基础测绘建设宁夏试点在新型基础测绘“产品体系、技术体系、生产组织体系、政策标准体系”方面的探索实践,研究形成面向新时期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两支撑、一提升”根本定位的基础测绘体系架构和创新成果。基于宁夏试点在全区尤其是非城市区域的体系建设和示范应用成效表明:宁夏试点创新的产品模式、数据表达、生产组织、关键技术、应用实践等体系成果能够贴近自然资源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可以为丰富国家新型基础测绘体系成果和引导全国其他地方相关工作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宁夏经验。  相似文献   
188.
周剑 《福建地质》2021,40(1):77-82
土壤中的水解性氮含量是评价土壤的一个重要参数指标,现行测定方法使用的玻璃扩散皿存在操作繁琐易污染等不足之处.改用一种新型紧固式密封塑料扩散皿进行试验,8个土壤国家标准物质测定标准偏差在1.01~3.50 mg/kg,相对标准偏差在1.42%~2.71%,符合相关标准规范要求.福建地区6个土壤样品的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等...  相似文献   
189.
杨天翔 《上海国土资源》2023,(4):168-172+183
功能分区是落实生态资产流变有序管理的重要政策。本文以上海市奉贤区海湾镇为例,结合基地现状要素和上位规划,基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及其构成视角,提出生态资产功能分区的决策路线。首先,测算现状12个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分量,得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及其极大值单元;以各单元统计12个分量均值,由二阶聚类得出各单元功能特征;基于上位规划生态空间一致性筛选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均值较高单元,叠加功能特征形成功能管制指引。旨在强化对既有生态资产流变特征的管控,提升功能分区的决策理性。  相似文献   
190.
刘涛  刘嘉杰  曹广忠 《地理科学》2021,41(4):553-561
基于户籍人口自然与机械增长的分解,估算2011-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户籍迁移人口,对比分析户籍迁移和人口流动的时空特征,评估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中按规模等级引导城市落户政策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户籍迁移日趋活跃,人口迁移与流动的空间格局高度耦合;迁入热点区主要集中在沿海三大城市群,迁出地较为分散,以长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