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33篇
  免费   2629篇
  国内免费   4600篇
测绘学   943篇
大气科学   792篇
地球物理   1996篇
地质学   9337篇
海洋学   1224篇
天文学   137篇
综合类   599篇
自然地理   834篇
  2024年   151篇
  2023年   559篇
  2022年   587篇
  2021年   614篇
  2020年   547篇
  2019年   712篇
  2018年   503篇
  2017年   543篇
  2016年   573篇
  2015年   640篇
  2014年   789篇
  2013年   670篇
  2012年   741篇
  2011年   785篇
  2010年   771篇
  2009年   706篇
  2008年   701篇
  2007年   855篇
  2006年   800篇
  2005年   652篇
  2004年   638篇
  2003年   377篇
  2002年   218篇
  2001年   229篇
  2000年   202篇
  1999年   218篇
  1998年   213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119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恒山地区变基性岩墙群的发现及"五台群"绿岩地层的解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造填图及剖面研究揭示了恒山中南部"绿岩带"实为变基性岩墙群强烈剪切、构造置换的产物, 它们明显侵入于新太古代灰色片麻岩内及高压麻粒岩区. 恒山高压麻粒岩区产状平缓, 向南逐渐被产状陡立变基性岩墙群侵位. 变基性岩墙的侵位明显晚于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事件, 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并经历后期走滑剪切变形. 锆石同位素年龄研究表明, 恒山中南部的变基性岩墙侵位于(2499 ± 4)~(2512 ± 3) Ma之间, 并经历后期构造-热事件的影响. 恒山南部-五台山区新太古代末期变基性岩墙群的发现, 进一步证实这一时期华北中北部经历伸展构造热事件, 提供了划分太古宙/元古宙界限的构造-岩浆活动事件标志, 及华北与其他大陆早期构造演化对比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992.
从随机动力系统角度,在厘米级的岩性变化尺度上,定量分析了鄂东二叠系大隆组顶部和三叠系大冶组底部的沉积行为及动力学特征.多种统计学方法研究表明:二叠系大隆组顶部的沉积过程为稳定的Markov过程,地层相关性弱,岩性变化处于随机状态;三叠系大冶组底部的沉积过程为非稳定的Markov过程,地层相关性渐强,岩性变化处于有序状态.在沉积旋回的跃迁方式上,前者表现为混沌,后者则具有周期特征.两者的沉积过程虽连续,动力学性质却截然不同.故古-中生代之交的这一沉积界线也是一个动力学意义上的突变界线,是地质环境经连续变化达到临界状态后发生突变的一种沉积响应.  相似文献   
993.
上盘向斜和中间隆起是在断坪-断坡式伸展断层上盘发育的特殊伸展构造.在断坪近水平情况下,上盘向斜与半地堑相互分离,中间隔以中间隆起,隆起上形成一个剥蚀面.随着伸展的持续,半地堑内沉积地层和中间隆起上形成的剥蚀面逐渐跨越隆起并进入上盘向斜,同时被上盘向斜内沉积地层所超覆,从而形成一个两侧属于同时代地层的、连续的、穿时的不整合.在伸展作用下,上盘向斜内沉积地层也表现出侧向迁移和倾斜的伸展特征.中间隆起上不发生沉积作用,但随着伸展的发展,隆起上来自半地堑的沉积地层却逐渐增厚.  相似文献   
994.
延长油区侏罗系和上三叠统河流-湖泊三角洲相砂岩储层的物性受沉积相及埋藏-成岩作用的控制. 河流相砂岩的物性好于三角洲相砂岩(平均孔隙度和平均渗透率分别为14.8%和12.7×10-3μm2, 9.8%和5.8×10-3μm2). 埋藏压实作用是导致砂岩孔隙丧失的主要原因. 碳酸盐是造成砂岩物性降低的主要胶结物. 晚期成岩阶段富含有机酸和无机酸的酸性孔隙流体及表生成岩阶段的大气降水是形成次生孔隙及导致砂岩物性改善的主要介质.  相似文献   
995.
泥河湾层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正楷 《第四纪研究》2001,21(3):262-269
泥河湾层是我国北方著名的第四纪河湖相地层,它以巨厚的沉积、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和人类遗存为世人所瞩目.经过几代人近80年的努力,泥河湾层在地层学、古生物学、沉积学、古地理学和古人类学等方面的研究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被誉为我国研究程度最高的第四纪地层之一.近年来,随着第四纪学科的发展和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入,加大泥河湾层研究力度,提高"泥河湾层”研究水平的呼声日趋高涨.预计在新的世纪,泥河湾层研究将成为我国第四纪工作的热点,它将对第四纪科学和全球变化研究做出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96.
黑龙江盘古-碧水韧性剪切带中段构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盘古-碧水韧性剪切带中段糜棱岩的叠加强度和质量平衡分析表明:剪切带在变形过程中组分发生了显著的交换。糜棱岩类总体CaO、K2O、SiO2大量带入,TiO2、MnO、FeO是带出的。随着糜棱岩化程度的提高,SiO2、K2O、MnO明显带入,CaO少量带出。以Al2O3守恒为限制条件,整个剪切带质量和体积增加了16.87%。大规模的物质带入带出发生在糜棱岩阶段。  相似文献   
997.
探讨了随机 模糊处理方法在岩石力学指标统计和岩组定量划分中的应用。文中对计算中的隶属函数取值及迭代方式进行了深入讨论。通过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 认为随机 模糊处理方法更符合实际, 并优于其他方法。最后作者提出了岩组定性划分 岩石样本参数的随机 模糊统计分析 岩组定量划分及参数重新统计的分析程序。  相似文献   
998.
利用可拓工程方法中的物元模型对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界线划分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选取样本和指标对单指标关联函数和多指标综合关联函数进行了定量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专家集成确定了中国中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之间的界线,弥补了单指标和定性划分的不足,有助于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999.
通过阐述各种型式空间结构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如何通过区域的最佳组织使其达到最佳发展 ,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论证了社会经济空间组织的客观过程和“点 -轴系统”的形成 ,说明“点 -轴系统”理论可以导致区域或国家的最佳发展 ,因而该系统是最有效的区域开发模式。根据对十多年来我国区域发展实践效果的分析 ,指出“T”型结构的战略对我国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通过对名山室—天湖风景区的资源调查、定性分析 ,进行旅游资源和开发条件的适宜性评价及前景预测 ,将其定位为福建省的区域娱乐观光性风景区 ,并对其开发的区域形象设计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