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1篇
  免费   368篇
  国内免费   146篇
测绘学   669篇
大气科学   120篇
地球物理   417篇
地质学   314篇
海洋学   124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109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4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实时卫星钟差(satellite clock bias,SCB)的获取是实时精密单点定位(real-time 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RTPPP)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给出了国际GNSS服务(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IGS)所提供的实时服务(real-time service,RTS)钟差产品的修复方法,分析了IGS02、IGS03实时数据流中GPS卫星钟差改正数的稳定性及其精度。同时,从原理上推导证明了钟差一次差分数据符合一次多项式模型,并结合对GPS卫星钟差改正数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一次差分的钟差改正数预报算法,通过与一次多项式模型、二次多项式模型以及灰色模型的预报精度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钟差改正数预报算法预报精度有明显提高,预报30 s的精度达到0.06 ns,可满足实时精密单点定位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2.
基于星间测距的自主定轨必然存在星座的整体旋转和漂移,即存在星座空间基准的衰减问题,因此,卫星星座的空间基准维持是自主定轨的主要目标,也是自主定轨的核心问题之一。重点讨论卫星自主定轨中的空间基准维持方法,系统分析星地观测、星间/星地组合观测和星间观测3种观测模式下的卫星轨道参数估计方法,及其对应的空间基准维持方式;提出卫星自主定轨强基准和弱基准概念。强基准是指在星地观测或星间/星地组合观测条件下,强化地面高精度基准站坐标的定轨方式,此时卫星星座基准与地面跟踪站基准一致;弱基准是指在仅有星间链路观测条件下,采用卫星轨道信息先验弱约束的定轨方式,即弱基准是以先验轨道所对应的卫星星座的几何重心建立的。强基准充分利用了星间、星地观测网中的各类信息,计算结果可靠且精度稳定,而弱基准虽然缺少地面观测信息,但先验卫星轨道同样是基于地面跟踪网精密定轨得到的,对卫星空间基准的维持同样可靠,且定轨计算更为简单。采用北斗试验星实测数据,分别开展无基准、弱基准和强基准支持下的自主定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弱基准中仅对卫星轨道倾角和升交点赤经进行先验弱约束即可抵偿卫星星座的旋转和漂移,但定轨精度略低于强基准支持下的定轨精度。在无地面跟踪系统支持的特定环境下,建议采用弱基准方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定轨。  相似文献   
993.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探测大气电离层需要精确处理由接收机差分码偏差(differential cade bias,DCB)引起的系统误差。准确掌握接收机DCB的多时间尺度精细变化等特性是联合美国GPS、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和欧盟Galileo等多GNSS技术监测电离层所面临的主要科学问题之一。为此,提出了基于零基线精密估计站间单差接收机DCB的方法,并对站间单差接收机DCB的日加权平均值进行了分析。基于4台多模接收机采集于2013年的双频观测值,揭示了站间单差接收机DCB的变化可能受3种因素的影响,即接收机内置软件的版本升级(实验中引起了约3 ns的显著增加)、拆卸个别接收机所导致的观测条件改变(实验中引起了约1.3 ns的显著减少)和估计方法的误差(引起了与导航系统卫星几何结构重复性相一致的周期性变化)等。  相似文献   
994.
华南东部地区上地幔P波速度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华南东部宽频地震流动台阵的观测资料,采用三维有限差分走时成像法(FDtomo),开展了华南东部地区地壳-上地幔三维P波速度结构成像研究,结果显示华南东部地区水平面内速度分布差异较大,约163 km以上的地壳到上地幔下扬子地块存在近EW向的相对低速异常,而华夏地块则为高速异常,约163 km以下的上地幔下扬子地块和华夏板块速度异常发生反转,且两者大致以江山—绍兴断裂带为界呈反对称,对比显著。笔者认为该结构特征反映了晚中生代扬子克拉通岩石圈的拆沉过程。这一成果对理解中国东部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以及壳幔的动力学过程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995.
圆走航模式是确定海底大地基准点位置的常用测量模式.本文对圆走航模式的定位效能进行了系统分析.首先分析了顾及声速剖面变化规律的声学测距非差定位模型和削弱系统误差影响的历元间差分定位模型,然后分析了圆走航模式下非差、单差定位模型的定位效能,包括位置参数的可估性,不同分量位置精度的最佳测量半径、所达到的理论精度,以及测距误差对定位参数的影响等.理论分析发现,在标准圆走航模式下,为确保基准位置不同分量精度应有不同的最佳测量半径,前后历元差分定位模型对高程分量不可估.模拟数据及实测算例均发现,圆走航模式下差分定位模型虽然削弱了测距系统误差的影响,但同时也降低了设计矩阵几何观测强度,甚至会造成观测模型病态化,导致差分模型深度信息估计精度明显削弱.  相似文献   
996.
定位数据分析及后处理是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在测绘和地灾监测应用中的关键环节. 通常,在卡尔曼滤波处理定位数据后得到的平滑数据,能够剔除噪声干扰得到贴近真值的数据. 但在长时间跨度的情况下,周期性发生的干扰难以在短时间内被识别和滤除,从而反映为一种频率较低的噪声波动. 假设该波动干扰存在周期性,以X-11分解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平滑后定位数据的方差从4.733减小至2.683,精度提高了43.3%. 并对拆分数据进行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建模预测. 还原数据对比直接预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拆分后分别预测再整合还原精度高于直接预测5%~10%,可以应对平滑处理实时性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7.
崔嘉  刘亮 《地理空间信息》2021,19(3):102-104
岛礁测量对于我国海洋国土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在无基础控制网的海域,利用星站差分系统可以高效完成测量工作,其精度能满足岛礁测量的相关规范要求。介绍了星站差分系统的基本原理,阐述了星站差分系统在远海岛礁测量中的应用,将其与传统的GPS测量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星站差分系统在远海岛礁测量中的优势,并进行了测量实验和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998.
陶岚  管理  孙敏  戴建华 《气象科学》2019,39(5):685-697
2015年4月28日,在高空冷涡的天气背景下,一个伴有较长生命史中气旋的超级单体在上海南汇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观测范围内经历了发展减弱阶段,并产生了冰雹、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利用常规天气观测、南汇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双雷达反演风场等资料分析发现,超级单体在发展成熟阶段呈现出回波悬垂、低层入流缺口、中气旋以及三体散射等经典特征,以及表示雷暴处于发展加强阶段的差分反射率因子柱。差分反射率因子柱通常意味着雷暴中上升气流的加强,同时说明大量的水滴可以被强上升气流托举到0℃层以上,形成过冷水滴,从而有利于冰雹的形成。超级单体经过的区域0~6 km垂直风切变达到了22~26 m·s~(-1),强垂直风切变环境有利于水平涡度发展,南汇雷达观测范围内中气旋维持了100 min左右,有利于雷暴的发展维持。此外,基于模糊逻辑法对此次降雹强对流天气过程开展了相态识别,结果表明,模糊逻辑法对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的冰雹、降水等不同性质的降水能够进行有效的识别,有助于对雷暴降水相态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9.
高质量的差分相位数据能够有效地提高雷达识别粒子、估测降水的能力。本研究针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C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NUIST-CDP),提出一套差分相位φ_C数据的质量控制算法。其中将雷达观测到的差分相位φ_C分为5个部分:差分传播相位φ_(DP)、后向散射差分相位δ、非降水回波的波动ε_(NP)、系统误差ε_S以及电磁波信号的随机扰动ε_R。在线性规划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模糊逻辑法、小波分析法与迭代滤波法分别将差分相位φ_C数据中的ε_(NP)、ε_R和δ剔除,然后依据滤波后的数据,将各径向中第一个降水回波的值作为该径向的系统误差ε_S。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平滑由非降水回波引起的大振幅波动以及因电磁波信号造成的小振幅扰动,且可以剔除差分相位φ_C数据中存在的δ。此外,处理后的数据满足随径向距离递增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00.
地裂缝是一种独特的城市地质灾害,在我国分布越来越广,但人类无法阻止其活动,这严重阻碍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本文利用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以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为例,选用2016年6月至2016年11月期间3景RADARSAT-2数据,获取了该地区的地表形变信息。参考2009年该地区的地裂缝信息,对该地的地裂缝分布及走向进行了分析及预测,为生产单位和当地政府部门对地裂缝地震灾害的治理和预防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