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8篇
  免费   443篇
  国内免费   223篇
测绘学   578篇
大气科学   419篇
地球物理   245篇
地质学   543篇
海洋学   603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386篇
自然地理   858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220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朗读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其具体方式很多,如大家齐声朗读、分组对抗朗读、个人美声朗读、快速朗读、慢速朗读、同一内容反复朗读等等。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挖掘朗读功能,善于运用朗读手段,会使课堂充满生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3.
《物探与化探》2005,29(2):178-178
由北京北方波华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艾达天地岩土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SRS24工程勘察地震仪,具有多道瞬态面波、浅层工程地震、地震映象、地脉动、桩基质检等多种勘探与检测功能;是一种轻便地震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可在地矿、石油、化工、水电、交通、铁道、建筑、地震、煤田、冶金、核工业等领域的工程勘察与工程检测工作中发挥作用,包括地质构造及矿产资源调查、工程场地基础勘察、  相似文献   
114.
《现代地质》2005,19(4):494-494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2005年9月最新发布的《中国期刊引证研究报告》(2004)统计,《现代地质》的影响因子已达1.027,在67种地质科学类期刊中,影响因子排第13名,总被引频次为656。地质学类期刊影响因子前50名见下表。  相似文献   
115.
青海省新型功能材料研究和产业的分析(续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部分新型功能材料的前沿领域发展情况;通过对青海省在能源、矿产资源方面的优势及青海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分析,对我省目前及未来可以发展的新型功能材料产业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6.
《海洋世界》2011,(5):11
蓝色生物谷——加快形成以海洋生物工程、海洋功能保健食品、海洋生物制药、海洋生化制品、海洋环境污染修复技术及产品为主的产业格局,把大连建设成为国家海洋生物中试与产业化基地  相似文献   
117.
受用电需求快速增长、火电缺煤、水电少水的影响,湖南省今年一季度以来“电荒”严重。数据显示,湖南能源消耗量中,自产量为52%,对外依存度为48%。从中可以看出,湖南能源供应缺口大,且外在能源补给难度大。  相似文献   
118.
地图产品种类层出不穷,全息地图近年来成为焦点走进人们的视野。本文首先明确了与全息地图相近的三维地图和全景地图的概念;然后,简要阐述了传统的光学全息地图与新兴的全息位置地图的概念、原理以及几种地图产品的差别。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两种冠以"全息"二字地图的发展现状,并探讨了它们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9.
李楠 《北京测绘》2016,(5):143-145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测图得到迅猛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EPSW电子平板测图系统功能,EPSW电子平板测图系统的基本操作,在数字化测图的应用,并分析了EPSW电子平板测图系统功能、作业过程以及在测图应用方面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0.
围填海对海洋水动力与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近10年来,中国海岸带围填海活动呈现出规模大、速度快的发展态势。围填海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但对海洋环境与生态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针对围填海对海洋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分别从水动力和生态系统两个方面进行了概述。围填海改变了海洋的自然几何属性(原始岸线、地形地貌、海湾面积),引起水动力环境的变化(潮汐系统和海湾水交换能力),进而影响了海湾的环境容量;围填海破坏了生物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影响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稳定性;水动力与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可显著影响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加速富营养化进程,恶化水质,增加生态灾害风险。目前,围填海后的生态修复策略主要有增加生物量、建设自然保护区、退陆还海3种方式;而生态补偿策略则多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境面积的大小为线性关系”,通过对其经济价值的量化后进行生态补偿与实施相关政策。国际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量化参数逐步纳入实际管理,并在线性关系研究的基础上,逐步纳入一些非线性的理念,使生态补偿机制更为合理化;而我国对于围填海生态效应的定量化研究及科学理论在管理政策中的实际应用仍亟待提高。整体而言,全面、准确地评估围填海对海洋环境与生态的影响离不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与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