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9篇
  免费   719篇
  国内免费   1027篇
测绘学   789篇
大气科学   471篇
地球物理   895篇
地质学   1701篇
海洋学   232篇
天文学   931篇
综合类   162篇
自然地理   174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97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68篇
  2011年   269篇
  2010年   277篇
  2009年   254篇
  2008年   237篇
  2007年   188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3篇
  1965年   4篇
  1961年   3篇
  194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主要介绍1m望远镜夜间观测情况,并对夜间观测时段(有效观测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并给出其结果。  相似文献   
12.
介绍当今确定天文大地垂偏差的新仪器-CCD自动天体测量仪和确定两点间高程异常差的新方法,该方法用单极坐标代替繁琐的双极坐标进行计算,讨论了天文重力水准的误差及垂线偏差非线性影响等问题,估计在不久的将来,用这一手段施测山区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可望达到厘米级。  相似文献   
13.
14.
在丽江高美古前期选址工作的基础上^[1-2],二期选址的望远镜地面高度的确定工作于2000年11月3日至2000年12月16日进行,采用30m铁塔的温度脉动测量装置,对6#选址观测点的近地面大气湍流进行反复多次测量,得到近地面不同高度(4-30m和8-22m)上每夜温度结构系数CT^2的平均值,对观测取得的资料作进一步处理和分析,得到高美古6#观测点的望远镜地面高度为13~15m。  相似文献   
15.
本文叙述南天区 5GHzVLBI普查中新发现的视超光速射电源 ,0 4 2 0— 0 1 4,1 334—1 2 7和 2 345— 1 67,这些结果尚待进一步的观测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6.
蔡家雄 《湖南地质》1994,13(3):155-162
在△T异常解释课题中,一个新的角度参量─—视磁化特征角的拟定,最大限度地简化了球体磁场表达式。从而才有可能通过特殊解法,给出了球体磁场的极值与拐点公式。作者据此建立了四种不受正常场制约、仅需异常的局部持征曲线即可全面解释三度异常的解释方法。屏障分解、叠加判别、三元迭代的设计,为解释三度体叠加异常给出了简单而易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我国4300 m高度上的高能宇宙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有恒 《天文学进展》2003,21(4):318-333
随着γ射线天文学的兴起,10年前在西藏高原海拔4300m的羊八井谷地,出现并成长着一个国际知名的宇宙线实验站。其中日合作的ASγ阵列在国际同类实验中,首先观测到了蟹状星云的Multi-TeV稳定γ射线发射及活动星系核Mrk 501在1997年、Mrk 421在2000年的Multi-TeVγ射线强爆发,独家测出了反映太阳和行星际磁场状态的宇宙线太阳阴影的偏移并将之用于太阳活动变化的监测,利用高海拔优势及乳胶室和Burst,探测器与阵列的联合实验进行了超高能宇宙线能谱和成分的研究。以高阻板探测器(RPC)地毯式阵列迈入≈100GeV空白能区的中意合作ARGO(Astroparticle physics Researchat Ground-based Observatory)计划,已进入大规模安装调试阶段。欲牢固占领Multi-GeV-TeV能区和满足对高可变、大峰流、短时标河外γ源的观测所需的高海拔巨型大气契仑可夫光成像望远镜计划5@YorG,也正在酝酿之中。  相似文献   
18.
The variation in the orbital period of the W UMa type contact binary V502 Oph is analyzed. The orbital period exhibits a wavelike variation with a periodicity of 23.0 years and an amplitude of △P = 1.24×10~(-6) days superimposed on secular decrease of dP/dt = 1.68×10-7 day per year. The long-term decrease may be accompanied by the contraction of the secondary at a rate of 83 m per year and a mass transfer rate from the primary to the secondary of 4.28×10~8 M per year. The short-term oscillation may be explained by the presence of a third component. Orbital elements of the third body and its possible mas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9.
地球物理的测深方法广泛使用于水电工程与固体矿产地质勘探工作中。应用差分法原理进行数据处理,信息提取是提高电阻率测深的解释推断,它具有去掉背景场,突出局部场的作用;ρm测深断面正演概念形象鲜明,能提供各种地质体的电场信息,从而有利于从场的形态、场的结构来研究异常性质。文中探索了二阶、三阶差分法的基本原理,并应用于水电工程坝址勘查,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三峡地区的构造应力场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活动断裂的错动方式、白垩-第三纪红层变形和破裂的组合关系等资料,利用赤平投影作图求出各观测点主应力(σ_1、σ_2和σ_3)的参数,并结合震源机制和地壳形变测量数据,着重描述了喜马拉雅运动以来的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长江三峡(及邻区)各构造区域内σ_1轴向随时空而变化。按照“弹性回跳理论”和“Baushinger效应”分析了现今应力场的这种变化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提出构造应力场σ_1轴的长期变化,可以作为板内弱震活动区(带)的一种构造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