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25篇
  免费   3105篇
  国内免费   3985篇
测绘学   1993篇
大气科学   5987篇
地球物理   1712篇
地质学   8448篇
海洋学   2352篇
天文学   256篇
综合类   1654篇
自然地理   3213篇
  2024年   176篇
  2023年   670篇
  2022年   753篇
  2021年   903篇
  2020年   708篇
  2019年   919篇
  2018年   617篇
  2017年   642篇
  2016年   635篇
  2015年   759篇
  2014年   1326篇
  2013年   987篇
  2012年   1101篇
  2011年   1015篇
  2010年   1041篇
  2009年   1131篇
  2008年   1114篇
  2007年   1028篇
  2006年   895篇
  2005年   966篇
  2004年   777篇
  2003年   876篇
  2002年   952篇
  2001年   848篇
  2000年   527篇
  1999年   476篇
  1998年   454篇
  1997年   459篇
  1996年   473篇
  1995年   393篇
  1994年   373篇
  1993年   317篇
  1992年   314篇
  1991年   266篇
  1990年   252篇
  1989年   188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7篇
  1941年   5篇
  1937年   4篇
  1936年   9篇
  1935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42.
本文利用石英岩在围压1—5千巴,轴向应变率4.4×10~(-5)/秒的条件下,产生粘滑和稳滑运动,应用扫描电镜(SEM)观察研究试样中破裂剪切滑动面的形貌特征。指出,粘滑运动具有快速剪切破裂滑动和撞击的形貌特征,稳滑运动则表现出缓慢揉裂和搓剪的形貌特征。这些特征与活断层产物中的某些形貌特征可对比。这对判别断层粘滑或稳滑活动形式,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3.
实验条件对X射线衍射物相定量分析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通过实验验证了多物相试样X射线衍射定量分析的基体效应,着重研究了参比强度K值、衍射强度、混合物各物相粒度、X射线管功率等实验条件对物相定量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物相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前提,采用积分强度、使各物相颗粒尽可能细而且均匀、采用较高的X射线管功率以及适合的扫描速率均有利于提高物相X射线衍射定量分析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44.
溴是一种在自然水体中都含有的元素,通常以B r-的形式存在。目前最常用的水净化方式就是向水中通入臭氧以杀灭细菌;而臭氧分解的副产物即为B r-转换成的B rO3-,这是一种公认的致癌物质。本实验室曾使用阴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HPLC)与等离子体质谱(ICP-MS)联用分析B rO3-和B r-,方法虽能有效地将这两种溴形态分离,但分析每个样品需8 m in。本文试图建立新的方法缩短分析时间,并验证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水样分析时测定其他含溴化合物的能力。1实验部分1.1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条件表1列出了等度淋洗和梯度淋洗两种模式下HPLC的分析条件,完成形态的分离。等度淋洗和梯度淋洗在分析中显示出不同  相似文献   
45.
沉积盆地有机质自由基热演化特征及其作为古温标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恢复沉积盆地热历史的方法主要有古地温指标法和动力学模拟法两类.古温标法中最常用的为有机质成熟度和矿物裂变径迹,动力学模拟法中最常用的是盆地的拉张模型和挤压模型.本文针对Ⅰ型有机质自由基浓度作为沉积盆地古温标进行了探索研究.分析了自然演化系列Ⅰ型有机质的自由基的热演化特征;根据自然演化系列的Ⅰ型有机质自由基浓度及时间-温度指数(TTI)数据,对热模拟实验下的Ⅰ型有机质自由基浓度及时间-温度指数(TTI)值进行校正,由校正后的数据初步建立了Ⅰ型有机质的自由基浓度(Ng)与时间-温度指数(TTI)的定量模型.  相似文献   
46.
藏南白垩系黑-红层沉积岩有机质组成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藏南江孜县床得剖面白垩系黑层和红层沉积岩进行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黑层有机碳含量高于红层5~10倍,红层和黑层饱和烃主峰碳数分别为nC25和nC23;黑层和红层沉积有机质的母质来源都以水生植物和菌藻类等低等生物为主,陆源有机质的输入非常有限;但饱和烃的分布和主峰碳数的差异可能反映了有机母源物质在种群方面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可能主要是水体温度存在差异造成的,即红层发育时期水体温度可能高于黑层沉积时期.而在高温度条件下,水生生物和陆生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造成原始有机质产率和有机质沉积保存量低可能是红层沉积岩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7.
青海祁漫塔格地区斑岩铜矿的成矿条件和远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对青海祁漫塔格地区斑岩铜矿成矿带的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研究,其形成于造山带汇聚阶段中后期的活动陆缘环境,与驱龙斑岩铜矿对比具有相类似的成矿地质条件,找矿远景很大.特别是卡而却卡、乌兰乌珠尔、鸭子沟、尕怒大门等地区具有斑岩铜矿成矿的广阔前景,有希望找到新的大型超大型铜矿床.通过对乌兰乌珠尔矿床的解剖,该矿区构造裂隙发育,岩石蚀变强烈.具典型的"斑岩型"蚀变分带:由中心向外依次为强硅化带??硅化钾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成矿元素以铜为主,伴有铅、锌、锡等多种有用组分.岩浆岩、热液蚀变作用、热液运移和矿质沉淀的构造空间控制了矿床的产出.为进一步在该区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8.
三道通铜矿位于吉林省桦甸市,华北地台北缘东段之辉南-桦甸-和龙成矿带上,产于高级变质区会全栈穹形构造的北西缘,夹皮沟矿田和王家店矿区之间.产于一定的围岩条件内,受北西向剪切带严格控制,与脉岩有着密切的关系,矿石类型为多金属含重晶石石英脉型,其规模为小型矿床,伴生铅、金、钨、钴等元素,以往找矿工作程度很低.通过对地质特征和成因类型的论述及成矿条件分析,指出了找矿方向并预测了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9.
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利用青藏高原72个气象台站的冬季逐日冻结深度资料, 采用动力学Q指数和小波分析方法, 研究了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的时空变化特征. 结果发现: 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各站点相互间的动力学Q指数在高原大部分地区都比较小, 仅在高原南部部分站点值较大, 表明在高原上总体来说季节性冻土的动力学结构是一致的. 各站季节性冻土1980年代前后的Q指数在高原主体也都比较小, 只是在高原东南部和柴达木盆地的部分地区Q指数较大, 表明在高原大部分地区季节性冻土变化的动力学结构特征没有发生突变. 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一次均值突变, 突变以前的冬季平均冻结深度在93 cm左右, 突变以后的冬季平均冻结深度下降了10 cm左右. 高原季节性冻土冬季平均深度有准4 a的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50.
青藏高原冻土区地温既受海拔、纬度和经度(干燥度)区域地带性规律控制, 同时它又受植被、雪盖、砂层、 水被和地质构造等局地因素的显著影响. 局地因素对地温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在不同域值条件下, 它可增高或降低地温. 地温随植被覆盖度减小而逐渐增高, 但覆盖度减到0~20%时, 地温反而降低. 在青藏高原东部、南部和腹部的高山区, 冷季降雪多, 很多地段为稳定积雪区, 雪盖厚, 持续时间长, 对浅层地温起保温作用;而高原腹部的高平原、河谷和盆地冷季降雪较少, 雪盖薄, 持续时间较短, 一般保温作用微弱. 当雪盖厚度超过20 cm以后, 保温作用即开始增强;在暖季因积雪存在时间短, 雪盖薄, 短期内对浅层地温起冷却作用. 总之, 每种局地因素迫使地温向相反方向转化阶段是一个区间值, 为渐变过程. 随时空尺度变化, 局地因素的影响变化很大. 有些地段, 几种局地因素共同作用, 加上活动构造和地形、地貌等的影响, 使地温的时空分布和局地因素对其影响或控制变得错综复杂. 因此, 研究和预测地温特征和变化趋势, 需要在监测植被和积雪作用的基础上进行参数选择、 验证和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