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3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91.
NEEM计划2537.36m透底深冰芯的钻取与成果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NEEM(格陵兰北部Eemian冰芯钻取)计划是目前最重要的国际冰芯研究计划,来自14个国家超过300名的科学家参与,目标是获得130~115ka BP甚至更古老的Eemian间冰期的透底冰芯和气候信息;此冰芯长达2 537.36m,最后2m冰芯含有数十万年的基岩和其他物质.介绍了NEEM计划深冰芯的钻取背景和NEEM计划概况,以及NEEM计划获取的成果,并详述我国科学家在2010年度深冰芯钻取过程中取得的认识.  相似文献   
92.
陈婷 《地图》2014,(4):90-103
Day.1乌马纳克冰峡湾地点:乌马纳克(Uummannaq)坐标:70°55′N,52°08′W探秘方式:冲锋艇巡游得知邮轮在开始航行前已经进行过补给,所行走的又是一条相对成熟的路线,我便踏踏实实地专心期待这场与冰山的“相遇”了.“前进号”沿着格陵兰的“阳光海岸线”行进.不久,前方便出现了一座形状奇特的红色山脉,像极了一颗心,这就是乌马纳克山.“Uummannaq”在格陵兰语中意为“险峻”,1175米高的乌马纳克山十分陡峭,位于心形山脚下的村镇是格陵兰第十一大定居点.当地的因纽特人没有城市的概念,就这样散居在山脚下.  相似文献   
93.
《海洋世界》2010,(9):6-6
今年我们听到最多的关于天气的评价就是这样几个词“热”、“波动”。 2010年的夏天据信是最近几十年来最热的一年,炎热的天气使北冰洋上的冰层融化、变薄,引发了诸多的担忧。就在不久之前,科学家还观察到一个260平方千米的冰块脱离了格陵兰冰川。  相似文献   
94.
格陵兰裂谷盆地因其异常良好的露头而闻名。该露头为厚达16km的连续沉积层,其地质年代从泥盆纪一直到白垩纪。陆地地质为研究大西洋两侧包括东格陵兰陆架盆地、巴伦支海陆架盆地和北挪威西部陆架盆地等海域的沉积盆地提供了有用的类比。而此露头的地层沉积序列包括了不同地质年代和特征的储集岩以及油源岩。  相似文献   
95.
通过对比南北半球高纬冰心记录,热带海洋记录及中国黄土古气候记录,获得末次冰期全球气候变化的两套模式的认识。一套模式以格陵兰冰心记录为代表,具高频变化,等值波动,快速转换等特征。  相似文献   
96.
格陵兰获取的完整冰期旋回的第一个甲磺酸盐和硫酸盐的冰心记录MargaretaE.Hansson等伦兰(Renland)冰心是在格陵兰钻取的第三个由表面至基岩的冰心。它是1988年由北欧联合项目在东格陵兰(71.2°N,26.4°W)斯科斯比松峡湾一...  相似文献   
97.
格陵兰陆架深水盆地群是目前深水油气勘探的热点地区之一,但勘探程度还很低。以收集到的东格陵兰陆架的最新地质基础资料和油气田资料为依据研究发现,研究区主力烃源岩为上侏罗统Hareelv组海相页岩和下侏罗统KapStewart组三角洲相泥页岩,主力储层为中侏罗统浅海相砂岩和白垩系深海浊积砂岩,发育陆生海储海盖型和海生海储海盖型两大类生储盖组合,圈闭主要为伸展构造圈闭、地垒断块圈闭、盐构造圈闭以及地层圈闭等。东格陵兰陆架油气成藏条件优越,资源潜力巨大,储量约为323.4亿桶油当量,待发现油气田约300个。  相似文献   
98.
大陆漂移学说的创立者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是20世纪对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一位伟大科学家。魏格纳1880年11月1日生于德国柏林,1930年在格陵兰大陆冰盖的科学考察中,为了营救战友,被严寒过早地夺去了生命,享年50周岁。 在他生命的50年中,创立了大陆漂移学说,震动了当时的科学界。在他去世后,带来了地球科学一场深刻的革命,即新地球观的诞生——板块构造学说。 魏格纳在海德尔堡和因斯布鲁克度过了他的大学时代,主修天文学,但在大学时代他就开始致力于地质学和气象  相似文献   
99.
据中国湖北神农架山宝洞内两根石笋的 23个U/Th年龄和532δ18O测试数据,建立了末次冰期95~56 ka BP时段平均分辨率为80 a的石δ18O时间序列.该记录可与南京葫芦洞δ18O记录作良好拼接,从而完整地揭示95 ka BP以来东亚夏季风环流千年尺度气候变化特征,其变化趋势与65°N太阳辐射曲线类似.与格陵兰冰芯δ18O记录的Dansgaard/Oeschger (D/O)1-22事件对比表明,东亚夏季风千年尺度气候振荡与高北纬地区海-气快速重组存在遥相关效应.石笋记录对D/O 事件的精确标定有可能进一步校正格陵兰冰芯时标.研究时段石笋记录的D/O事件与格陵兰North GRIP和GISP2冰芯时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其中D/O19-20两个事件的年龄偏差远超出铀系定年误差(±0.6ka).D/O19-20晚于North GRIP时标1~2 ka,而早于GISP2时标3~4 ka.与南半球巴西石笋δ18O记录对比表明,南北半球降水的D/O事件存在反相位关系,支持千年尺度海-气耦合的跷跷板("See-saw")模式.  相似文献   
100.
东亚季风95~56 ka BP期间D/O事件年代的精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志锋 《中国科学D辑》2006,36(9):830-837
据中国湖北神农架山宝洞内两根石笋的 23个U/Th年龄和532个δ 18O测试数据, 建立了末次冰期95~56 ka BP时段平均分辨率为80 a的石笋δ 18时间序列. 该记录可与南京葫芦洞δ 18O记录作良好拼接, 从而完整地揭示95 ka BP以来东亚夏季风环流千年尺度气候变化特征, 其变化趋势与65°N太阳辐射曲线类似. 与格陵兰冰芯δ 18O记录的Dansgaard/Oeschger (D/O)1-22事件对比表明, 东亚夏季风千年尺度气候振荡与高北纬地区海-气快速重组存在遥相关效应. 石笋记录对D/O 事件的精确标定有可能进一步校正格陵兰冰芯时标. 研究时段石笋记录的D/O事件与格陵兰North GRIP和GISP2冰芯时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 其中D/O19-20两个事件的年龄偏差远超出铀系定年误差(±0.6ka). D/O19-20晚于North GRIP时标1~2 ka, 而早于GISP2时标3~4 ka. 与南半球巴西石笋δ 18O记录对比表明, 南北半球降水的D/O事件存在反相位关系, 支持千年尺度海-气耦合的跷跷板(“See-saw”)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