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5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175篇
测绘学   413篇
大气科学   407篇
地球物理   59篇
地质学   291篇
海洋学   86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227篇
自然地理   478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钟军  王艳秋 《气象》2003,29(S1):96-99
林火发生必须具备3个条件,即:森林可燃物、火险天气和火源。在森林可燃物和火源具备的情况下,林火能否发生主要取决于火险天气,一般来说,火险天气也就是有利于发生森林火灾的天气气候条件,如气温高、降水少、相对湿度小、风大、长期干旱等。造成不同森林火险气象等级的天气气候条件(各种气象因子)是十分复杂的。从天气形势分型的角度探索了造成高、低森林火险气象等级的典型环流特征,为实际预报业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干旱区森林水源涵养生态服务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赵传燕  冯兆东  刘勇 《山地学报》2003,21(2):157-161
论述了干早区森林水源涵养的机理、研究方法及研究现状,根据长期的定位观测资料分析干旱区森林对降水到径流过程的影响及对水分归宿的作用。认为干旱区森林水源涵养的生态功能在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对干旱区森林涵养功能的分析仍偏重于定点定位观测,获取的资料以统计分析为主,在大尺度上建立定量预测模型及监控措施等方面还需作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3.
钱乐祥  丁圣彦  秦奋 《山地学报》2003,21(5):552-558
此项研究以洛宁为例,运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分析了黄河中游地区的伊洛河流域在1984~1999年间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森林景观变化情况。在15a间,森林覆被变化较大,斑块数增加,景观破碎度增大。这些变化产生了空间上不同的景观,它反映出该区域人类对可持续的资源利用和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994.
岷江上游典型油松人工幼林的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油松林是岷江上游和大渡河上游地区河谷与中山段灌丛地上恢复重建的代表性人工林类型之一,还缺乏深入研究。选择岷江上游典型的油松幼林,通过2a的定位监测,研究了油松林恢复重建的生态环境效应。1)与重建前的灌丛比较,油松幼林林下土壤物理性质(容重、土壤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重力水库容、土壤水向下渗透性速度、土壤通气度)得到明显改善,土壤持水能力提高了16%;2)油松幼林林冠对降雨的拦截和再分配作用明显。雨量等级低,拦截作用越大,尤其是当降雨量小,历时较长时,截留率越高,对降水的涵养比率越高。油松幼林生态系统能全部就地涵养全年降雨频率60%~70%的<10mm等级的雨量而不致产生明显的地表径流;对于占全年降雨频率35%~30%的10~50mm等级的降雨量,有至少30%~50%能被油松林生态系统就地涵养;3)重建的油松幼林林下土壤平均侵蚀模数36t·km-2·a-1,灌丛地表为713t·km-2·a-1,分别比裸地少99 55%和91 09%,而同期灌丛地表平均径流模数有38 90×104m3·km-2·a-1,油松幼林为7 23×104m3·km-2·a-1,分别比裸地减少79 47%和99 96%,油松林重建基本控制了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4)油松林重建明显降低了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夏季降低的效果明显强于秋季。油松林内与林缘灌草丛5cm层土温较裸地分别平均  相似文献   
995.
内蒙古得尔布干森林沼泽区遥感地质解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遥感技术在内蒙古得尔布干森林沼泽区开展地质解译研究。试图通过选择适合该区特点的遥感图像,在宏观地质解译基础上对区域构造展布特征有其控矿规律进行重点研究,进而预测贵重金属(Au、Ag)及有色金属(Cu、Pb、Zn)成矿带,为区内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提供一些有参考价值的遥感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996.
姚望玲 《湖北气象》2002,21(3):15-18
具体介绍了应用卫星遥感资料识别鄂东地区森林火情的方法,并列举了利用该方法成功监测到鄂东林火的实例。结果表明:针对鄂东森林的特殊分布,应用计算机自动识别和人机交互相结合的方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7.
开发利用和保护气候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广学 《黑龙江气象》2002,(1):40-41,47
气候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资源会发生一定变化。开发利用和保护气候资源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这里着重研究热量资源的合理利用,大力开发空中云水资源,保护森林草原湿地,防止气候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998.
姚智  张朴  刘爱民 《贵州地质》2002,19(2):99-102
研究表明,喀斯特坡体上能否生长森林,与喀斯特区域地貌类型的关系极为密切,本文通过荔波茂兰与望谟麻山两地的对比认为,山盆期地貌保存良好的地区,有利于森林的生长与恢复;而乌江期地貌叠加发育的地区,则不利于森林的生长。从而说明已石漠化的喀斯特坡体并非全是人为被坏所为,也非所有石漠化喀斯特地区一经封山便可恢复森林。  相似文献   
999.
基于生态绿当量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4  
应用系统思想和生态学原理,探讨了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生态标准,并将其作为衡量生态合理与否的指标,在充分考虑挖掘其他具有绿当量用地(主要是耕地与草地)的生态服务价值的基础上,引入森林与耕地、草地之间基于“绿量相当”的面积换算关系,定量测算出该类用地的生态绿当量。建立了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多尺度控制过程模式及生态优化的数学模型,并构建了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以海南省琼海市为例进行了生态优化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新方法技术于内蒙古五岔沟幅开展了1:20万区域化探,获得的区域地球化学信息较客观的反映了该区岩石圈表层的地球化学特点;发现多处具有找矿意义的地球化学异常,并经初步检查呈现矿化现象;地球化学背景分布特征为资源环境评价和基础地质研究提供了较为客观的地球化学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