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8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145篇
测绘学   381篇
大气科学   378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262篇
海洋学   5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08篇
自然地理   447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71.
本文根据川西地区的地理、气候特征和森林火灾发生的特点等,从云物理降水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人工增雨(雪)在森林防(灭)火中的作用、实施手段、方法等应用,为拓宽人工影响天气服务领域打下理论基础.文中川西林区是指四川省西部地区的攀枝花市及凉山、阿坝、甘孜三州的天然林.  相似文献   
872.
王瑞君  李帅  刘春生  辛晓慧 《气象》2003,29(S1):66-73
黑龙江省气象部门以往建立的森林火险等级预报模型,仅是单纯的森林火险气象预报模型。由于对气象以外的影响森林火险等级的因素没有考虑,这使预报的准确性受到很大限制。为了使预报精度得到提高,从可燃物的特征入手,结合气象因子,力求得到综合的森林火险等级模型。  相似文献   
873.
袁美英  刘先昌  周永吉  徐南平 《气象》2003,29(S1):74-78
利用林火资料和气象资料,通过建立概率模型模拟单因子对森林火险气象等级的单因子贡献度,然后通过四级判別得出综合模型,再根据不同季节植被因子对天气火险等级进行订正,最终得出森林火险气象等级。用此模型,对1981—2000年逐曰74个站进行了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计算,形成文本文件和库文件;对每日的实时资料进行火险气象等级计算;根据T213数值预报产品,计算未来24小时的火险气象等级。全省31个站的火险等级在省台服务器上以MICAPS第三类数据格式存放或通过“黑龙江省短期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顿报系统”调看。  相似文献   
874.
李兴华  李云鹏  丁小俊  武文杰 《气象》2003,29(S1):91-95
在对多年防火预报工作总结和全面系统分析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萆原火灾时空分布、周期变化、影响因子的基础上,研究汗发了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森林、草原长期火险等级预报系统。利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发现月平均相对湿度、月平均风速、季降水量、季平均温度、每年初霜日和终霜日的早晚等气象因子与火灾次数多少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利用权重系数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系数,建立预报方程,通过回代检验和预测试验,证明预报模式效果较好。同时系统操作简单易学,发布的产品直观易懂,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75.
钟军  王艳秋 《气象》2003,29(S1):96-99
林火发生必须具备3个条件,即:森林可燃物、火险天气和火源。在森林可燃物和火源具备的情况下,林火能否发生主要取决于火险天气,一般来说,火险天气也就是有利于发生森林火灾的天气气候条件,如气温高、降水少、相对湿度小、风大、长期干旱等。造成不同森林火险气象等级的天气气候条件(各种气象因子)是十分复杂的。从天气形势分型的角度探索了造成高、低森林火险气象等级的典型环流特征,为实际预报业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6.
干旱区森林水源涵养生态服务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赵传燕  冯兆东  刘勇 《山地学报》2003,21(2):157-161
论述了干早区森林水源涵养的机理、研究方法及研究现状,根据长期的定位观测资料分析干旱区森林对降水到径流过程的影响及对水分归宿的作用。认为干旱区森林水源涵养的生态功能在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对干旱区森林涵养功能的分析仍偏重于定点定位观测,获取的资料以统计分析为主,在大尺度上建立定量预测模型及监控措施等方面还需作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77.
钱乐祥  丁圣彦  秦奋 《山地学报》2003,21(5):552-558
此项研究以洛宁为例,运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分析了黄河中游地区的伊洛河流域在1984~1999年间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森林景观变化情况。在15a间,森林覆被变化较大,斑块数增加,景观破碎度增大。这些变化产生了空间上不同的景观,它反映出该区域人类对可持续的资源利用和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878.
岷江上游典型油松人工幼林的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油松林是岷江上游和大渡河上游地区河谷与中山段灌丛地上恢复重建的代表性人工林类型之一,还缺乏深入研究。选择岷江上游典型的油松幼林,通过2a的定位监测,研究了油松林恢复重建的生态环境效应。1)与重建前的灌丛比较,油松幼林林下土壤物理性质(容重、土壤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重力水库容、土壤水向下渗透性速度、土壤通气度)得到明显改善,土壤持水能力提高了16%;2)油松幼林林冠对降雨的拦截和再分配作用明显。雨量等级低,拦截作用越大,尤其是当降雨量小,历时较长时,截留率越高,对降水的涵养比率越高。油松幼林生态系统能全部就地涵养全年降雨频率60%~70%的<10mm等级的雨量而不致产生明显的地表径流;对于占全年降雨频率35%~30%的10~50mm等级的降雨量,有至少30%~50%能被油松林生态系统就地涵养;3)重建的油松幼林林下土壤平均侵蚀模数36t·km-2·a-1,灌丛地表为713t·km-2·a-1,分别比裸地少99 55%和91 09%,而同期灌丛地表平均径流模数有38 90×104m3·km-2·a-1,油松幼林为7 23×104m3·km-2·a-1,分别比裸地减少79 47%和99 96%,油松林重建基本控制了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4)油松林重建明显降低了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夏季降低的效果明显强于秋季。油松林内与林缘灌草丛5cm层土温较裸地分别平均  相似文献   
879.
内蒙古得尔布干森林沼泽区遥感地质解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遥感技术在内蒙古得尔布干森林沼泽区开展地质解译研究。试图通过选择适合该区特点的遥感图像,在宏观地质解译基础上对区域构造展布特征有其控矿规律进行重点研究,进而预测贵重金属(Au、Ag)及有色金属(Cu、Pb、Zn)成矿带,为区内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提供一些有参考价值的遥感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880.
姚望玲 《湖北气象》2002,21(3):15-18
具体介绍了应用卫星遥感资料识别鄂东地区森林火情的方法,并列举了利用该方法成功监测到鄂东林火的实例。结果表明:针对鄂东森林的特殊分布,应用计算机自动识别和人机交互相结合的方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