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98篇
测绘学   120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296篇
地质学   258篇
海洋学   68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4年   3篇
  1941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32.
33.
“单站点无地面控制摄影机自检校”是一种利用纯摄影测量信息检校摄影机的方法。本文由共线条件方程出发导出了顾及到摄影机旋转中心与其摄影中心不一致时正直摄影象片与倾斜摄影象片同名象点坐标的几何关系式及线性化的误差方程式。编制了适用于VAX-11/750计算机使用的FORTRAN程序,并给出了用模拟数据和实际数据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34.
电子全站仪的一项新功能——平面抵偿(平面偏心)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电子全站仪的一项新功能--平面抵偿(平面偏心)测量,阐述了电子全站仪平面抵偿(平面偏心)测量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35.
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弹性波方程逆时偏移及其成像条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作者在本文中导出了在横向各向同性介质情况下,二维弹性波逆时传播的高阶差分格式,实现了弹性波在数值空间中的逆时延拓,从snell定量出发,采用插值法求取网格空间中各点的直达波旅行时,以此作为弹性波逆时偏移的成像条件,实现多波多分量资料的逆时偏移,数值试验表明,逆时偏移能够使地表接收到的波场准确归位,提高资料处理的精度。  相似文献   
36.
神经网络半主动TLCD对偏心结构的减震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在结构水平双向设置TLCD半主动控制装置的方法,对偏心结构在多维地震作用下的振动控制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利用多层前向神经网络,对偏心结构在双向地震输入下的两个平动方向的反应进行预测,然后在建立起半主动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利用神经网络根据控制准则调整TLCD的开孔率,实现以结构的半主动控制,数值结构表明,这种方法能对结构的平动反应和扭转反应都能起到的较好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37.
陆相地层侧向加积作用广泛发育,导致岩性、岩相多变。如何控制陆相地层横向不稳定是盆地分析的难点。高分辨率事件沉积作用,可以有效提高陆相区域地层划分与对比的精度。  相似文献   
38.
[引言]随着工程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先进仪器设备的引进和使用,目前我国对大型线型工程的变形监测工作已有了较大的发展,基本上已形成了一整套先进有效的测量方法和完善实用的监测系统。对这些工程的监测几乎都采用了专用性强、精度指标高的优良仪器设备。如在对建筑物主轴线及其偏差的观测方面采用的象东德夫赖堡公司的视准仪,  相似文献   
39.
利用Venedikov调和分析法分析了乾县地震台1983-1994年的地倾斜固体潮记录,提取了该地区倾斜固体潮汐因子及其动态变化特征,为地球动力学特别是地球内部结构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固体潮方面的实测参数。  相似文献   
40.
青藏高原南缘现今地球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名修 《地震地质》1996,18(2):143-155
喜马拉雅构造带于新生代时期经历了两代受力条件截然不同的形变。早期造山挤压形变与造山后的引张形变、青藏高原和高喜马拉雅的大幅度抬升。大致低喜马拉雅范围即青藏高原南缘,现今构造活动与青藏高原和高喜马拉雅块断抬升相辅相成。流行的板块聚合动力学模式,即使早新生代发生过,晚新生代以来已经灯熄。东亚大陆现代形变与地震活动的驱动力不可能源于青藏高原南缘被动挤压,而是取决于与高原隆起相关的深部主动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