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5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469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简要叙述了柳林域岩溶地下水水文地质结构,明确了奥陶系上马家沟组为最主要的含水层,通过对柳林水及域内“奥灰”钻孔水质分析化验资料的主要水化学特征进行对比,确定了柳林南北两岸的补给来源不同,南岸来自东部子系统,北岸来自北部子系统。  相似文献   
22.
洪山泉流量动态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明洪山域的开采程度,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建立了现阶段流量-降雨量的线性模拟模型。通过对模型的系统辨识,对系统的"慢时变"现象作出了合理解释,并发现系统在1994年以后发生了"快时变",说明开采量从1995年开始迅猛增加。同时,由多年来流量序列的自相关分析,发现其宏观周期到2000年基本保持不变,说明虽然第二输入(即人为开采量)对该系统的作用已不可忽略,但尚未达到足以改变其宏观频率的程度。  相似文献   
23.
陕西渭北东部岩溶水环境同位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陕西渭北东部岩溶水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地下水系统,碳酸盐岩大面积隐伏与深埋。使用传统手段和方法勘查岩溶地下水和研究可持续开发利用方案遇到诸多困难,不仅费时,而且耗资大。本文通过系统分析研究陕西渭北东部地区岩溶地下水T、D、^180、^14C环境同位素特征,揭示岩溶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岩溶水系统边界性质以及岩溶水与黄河洛河地表水、黄河岩溶与洛河岩溶之间的补排关系。结果显示环境同位素方法简便有效,能够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24.
为探明宁东煤田枣矿井首采区煤层自然范围及充水性,根据采区内地球物理物征,采用高精度磁法,直流电测深法和激发极化法进行综合勘探。在磁法勘探中结合测区曲线特征,建立数据体模型,正演计算烧变岩边界;电法勘探利用烧变岩含水后电阻率降低的特征确定其含水范围及富水性。  相似文献   
25.
系统阐述了公婆盆地的区域地质特征、目的层层序地层学及砂体特征、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综合分析了铀成矿的有利与不利条件,认为该盆地难以形成规模大、品位高的工业铀矿化,但局部地段仍具有形成小型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26.
严锐涛 《地质与勘探》2016,52(4):783-790
综合利用录井、镜下薄片及压汞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东部沙帐地区中二叠统平地组一段致密油储集层岩性、储集空间和孔隙结构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平一段致密油纵向岩性组合特征及源储关系,总结了平一段致密油源储组合模式。研究发现平一段致密油储集层岩性以碎屑岩为主,云质类岩石次之,储层孔隙结构具"粗态型"、"偏细态型"和"细态型",储集空间表现为常规孔隙与纳米孔隙并存;平一段源储组合表现为"泥包砂"、"砂包泥"和"砂泥互层"。研究表明:平一段储集层表现为致密储层特征,纳米孔喉是致密油储层的主体孔喉,平一段致密油具有源储一体型、源储交接型和源储隔离型三类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27.
对苏吉东金矿进行激电测量,获得激电异常数据(电阻率ρ_s和视极化率η_s)。把不同测线上性质相同的电阻率ρ_s和视极化率η_s的反交点按对应关系联接起来,分别作为相应的破碎带和极化体位置,同时结合地质资料多次反馈,逐步逼近真实地质体。圈定了PSD1,PSD2两个破碎带和Jht1,Jht2,Jht3三个极化体,通过ρ_s和η_s的一维反演及二维反演,拟合出破碎带和极化体的形态特征及相对深度,为矿产勘探提供了较为明确的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28.
本文在武威西营药王以往勘探评价的基础上,据近年获悉氦同位素资料以及对温所在地花岗岩侵入时代提出商榷等信息,结合邻区地热地质条对比,探讨了温形成的热源机制和区域地热背景,认为武威西营药王是甘肃地热条件最好的地热田,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29.
位于青海省东昆仑西部的野马地区三叠纪花岗岩分布广泛,本文通过花岗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研究,将晚古生代—早中生代造山旋回同碰撞阶段时限厘定为235~224 Ma,后碰撞时限厘定为224~204 Ma。研究表明,同碰撞阶段代表性侵入岩岩石组合为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具有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准铝质-弱过铝质I型花岗岩的特征,岩石形成于下地壳或中下地壳,与幔源物质底侵作用和俯冲大洋物质"滞后"局部熔融有关,花岗闪长岩具有adakitic岩亲和性的特点。后碰撞阶段代表性侵入岩岩石组合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具有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准铝质-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的特征,岩石形成于上地壳,含闪长质包体二长花岗岩源区具有EMⅡ富集地幔的印记,有别于不含包体的二长花岗岩。三叠纪花岗岩的形成可能经历了地幔底侵-洋壳"滞后"熔融和地壳熔融的深部过程。  相似文献   
30.
高月  卞建民  宋超  丛璐 《水文》2016,36(2):35-40
大气降水是抚松县矿水资源的重要补给来源,探究其变化规律及极值概率对流量是否能够得到持续补给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首先利用1960~2013年的降水资料和1981~2008年部分流量观测数据,对抚松县降水量的年内分配、年际变化和不同年代降水量均值变化进行降水特征分析;之后,运用皮尔逊Ⅲ型模型分析最大年降水量的概率分布;接着,利用1981年7月~2008年11月期间降水量和部分流量监测数据,采用连续小波分析法对二者周期进行分析;最后,运用交叉小波变换法对同一时段内降水量和流量多时间尺度变化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0~2013年的54间,研究区内年降水量呈现周期性变化,变差系数为1.017×10-17,降水稳定,未发生异常变化。降水量和流量均存在约11个月的主震荡周期,二者属于同相位(即流量对降水量的变化产生即刻反应),降水量作为本区矿水补给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为矿水资源得到有效补给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