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5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469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71.
盆地是郯庐断裂带新生代晚期右旋走滑运动产生的规模最大、结构最为典型的拉分盆地,其沉积历史记录着郯庐断裂带右旋走滑运动的起始时间和演化过程.文章利用地震反射勘探、钻孔探测和宇宙成因核素年代学方法揭示了板盆地的沉积-构造演化过程,解析了拉分盆地与走滑断裂之间的耦合关系,探讨了郯庐断裂右旋走滑的起始时间及构造意义.研究表明板盆地经历了前拉分弱裂陷、同拉分伸展和后拉分沉降三个演化阶段,反映了控制盆地发育的郯庐断裂带微弱活动、活动增强和活动性向盆地中央迁移的演化过程.盆地的沉积充填对盆地遭受的幕式拉分伸展作用有着明显的响应,盆地内白垩系基底之上保留了强烈拉分前因局部裂陷作用而缓慢堆积的薄层中新统泥岩,走滑拉分开始后盆地内依次充填了冲积扇相、河流相和泛滥平原相地层.华北地块内郯庐断裂带新生代晚期最新的构造运动以幕式右旋走滑为主,这种变形样式开始于(4.01±1.27)Ma.华北地区新生代晚期以来的最新构造变形受控于青藏高原东缘晚中新世以来的挤出造山作用,六盘山构造带向东推挤和秦岭断裂带的左旋剪切作用,使得华北地块区内次级地块发生“书斜式”推挤旋转变形,这种构造变形样式自~4.01Ma扩展至...  相似文献   
572.
翟虎威 《地质与勘探》2024,60(3):563-571
辛安域核心区域工农业相对发达,人类活动强烈,逐渐出现岩溶地下水位下降、流量减小和水质污染等水环境问题。硫酸盐污染是域岩溶水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通过科学手段进行污染来源分析和识别,可为域保护提供决策依据。硫氧同位素是地下水领域应用较广的一种环境同位素方法,不仅技术成熟且识别精度高。本次研究将硫氧同位素方法与水化学方法结合,在辛安域采取岩溶水、岩溶地下水、孔隙水、裂隙水和河水五类水样,测试硫同位素δ34S、氧同位素δ18O和硫酸根离子SO42-含量,以分析辛安域岩溶水硫酸盐污染来源。结果显示,辛安域岩溶水水质的硫酸盐大部分符合地下水III类标准,硫酸盐含量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西部滞流缓流区与襄垣和长治子系统的分界处、长治子系统和平顺-壶关子系统南部等地区。西部滞流缓流区硫酸盐主要来源于石膏、硬石膏的溶蚀,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域南部岩溶水中硫酸盐主要来源是煤矿开采的影响,大气沉降也是重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573.
系统梳理了四川姑咱海子1971—2023年水氡连续观测数据,通过与降雨、气压、气温等对比分析,探讨了水氡数据干扰动态变化,利用傅里叶滑动和残差法对干扰数据进行了矫正,并对矫正后的数据进行震例分析。结果显示: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姑咱海子水氡数据对震中距在200 km范围内MS≥6.0地震有着良好的映震效能,该分析方法可作为前兆异常识别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74.
神头泉流量衰减的时间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国敏  杨福 《中国岩溶》1993,12(2):123-130
神头流量自七十年代初以来不断衰减。本文采用混合回归的随机模型,分别就降水量与松散层地下水开采量对流量的影响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流量变化具有周期性和滞后性;降水量对流量衰减影响很小;开采松散层地下水是引起流量衰减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深层岩溶水开采量(包括采煤排水)及口取水量的增大也是引起1985年之后流量衰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75.
密县超化泉水文动态的数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葆仁  周旭明 《中国岩溶》1989,8(3):232-236
超化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喀斯特,水水文动态形成条件复杂,降水量变化、山地不同的地质构造条件均对带来很大影响。论文在密县降水系列进行了调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域二个集流区的水文曲线采用了不同的模拟方法,洧水河流域属域自然集流区,采用有限单元数值模拟方法,洧水河流域属水扩大开采时新扩展的集流区,采用多元回归与自回归联合模型模拟方法。最后在两个集流区迳流汇流影响下,对2000年前超化开采水文动态进行了有效的预测。   相似文献   
576.
文章介绍了甘肃龙首山地区绿草沟磷矿的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找矿标志等,对该地区的含磷岩系进行了详细的剖析.绿草沟磷矿赋存于震旦系草大板组底部碎屑岩中,呈层状展布于复式背斜两翼;通过普查工作共圈定磷矿体17条,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长度40~1840 m,厚度1.08~7.01 m,控制矿体斜深为40~240 m,品位w...  相似文献   
577.
为研究天山地区地震监测井()地下水化学特征,系统采集了20个天山断裂带地震监测点地下水化学样品,综合运用氢氧同位素、Gibbs图、离子比值、Piper三线图、Na-K-Mg三角图和舒卡列夫分类等方法探讨了监测点的水化学及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结果如下:(1)天山地区地震监测井()水中主导阳离子为Na+,阴离子分别为HCO3-、SO42-和Cl-,TDS介于249.9~10 272.3mg·L-1之间,多数为淡水。(2) δD、δ18O结果表明天山地区地震监测井()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Gibbs图表明研究区监测点地下水元素主要受岩石溶滤控制,南天山和乌鲁木齐监测点地下水受到一定蒸发浓缩控制。离子比值显示碳酸盐和硫酸盐矿物溶解是控制地下水主要离子组分主要因素。(3) Na-K-Mg三角图表明天山地区地震监测井()水多数为“部分平衡水”,部分为“未成熟水”,水—岩反应处于较为活跃的程度,有利于孕震信息的传递,适合...  相似文献   
578.
山东,既发育着崮群、海岸等具有山东特色的岩溶地貌形态,也发育着群、长垣状山体、干谷等中国北方及温带岩溶地貌的典型形态,还发育着洞穴群、漏斗、洼地、峡谷等常见的岩溶地貌形态;它们以寒武系和奥陶系为主的可溶性地层为物质基础,或呈线状,或呈面状,或呈点状分布于众多规模、形态不一,且彼此独立的岩溶孤岛内,是崮群、群、洞穴群和海岸等岩溶地貌的典型集中发育区,是展现崮、自然美景最杰出的代表地之一。同时在对区域地质地理背景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按区域气候特征将山东岩溶地貌划分为半干旱、半湿润、海岸性3类暖温带岩溶地貌区,并系统研究和探讨了山东岩溶"离散型孤岛式"的形成演化过程,认为它是一个能充分展现中国北方及全球温带岩溶地貌复杂演化过程和规律的杰出范例。  相似文献   
579.
青藏高原北缘中生代伸展构造^40Ar/^39Ar测年和MDD模拟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沿着青藏高原北缘的阿尔金山脉东段 ,发育了长度大于 30 0km、EW走向的拉配断裂。中美合作阿尔金课题组的地质填图结果表明 ,该断层实际上是一条南倾的正断层 ,局部倾角可以低至 30°以下。沉积学和热年代学研究控制了拉配断裂的活动时代 :早—中侏罗统地层可以解释为断裂上盘的伸展盆地沉积 ;下盘岩石中钾长石40 Ar/ 3 9Ar测年和MDD模拟给出 2个阶段的冷却事件 ,早期事件出现在约 2 2 0~ 187Ma之间 ,晚期事件出现在早白垩世晚期 (约 10 0Ma)。早期事件代表了拉配断裂正断作  相似文献   
580.
野骆驼金矿产于柴北缘深断裂与阿尔金旁侧断裂的交汇部位,矿层主要赋存于滩间山群千枚岩形成的破碎蚀变带中.本文主要简述了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并对其矿床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认为金矿床与造山过程紧密联系,矿床主要形成于晚华力西期-印支期,属岩浆热液期后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