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4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测绘学   400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215篇
地质学   262篇
海洋学   122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148篇
自然地理   22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陈驰蕊  何峰  汤放华 《热带地理》2022,42(4):579-591
以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为案例地,以“留守”农户和“返乡”农户为研究对象,基于情感地理视角,通过深度访谈法和参与式观察法探究了精准扶贫政策影响下农户情感重构及其重构机制。结果表明:1)脱贫村农户情感重构主要包括归属感、幸福感、风险厌恶感、相对剥夺感和失落感5个维度的重构,这些维度相互影响、相互制约。2)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使得脱贫村农户地方归属感上升,幸福感增强,风险厌恶感下降。然而,扶贫力度的不均衡导致农户间的相对剥夺感增强,传统文化的消解和社会关系的重构等使得农户产生失落感。3)在脱贫村农户情感重构过程中,农户认知是核心力量,政府行动起主导作用,企业行动发挥辅助作用。政府和企业行动通过重构乡村地域系统的物质空间、经济空间和社会空间刺激乡村地域主体即农户认知转变,继而引发情感的重构。  相似文献   
92.
特色保护类村域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中国乡村聚落空间面临剧烈分化和重组,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有利于乡村转型发展。论文基于系统理论,梳理了特色村落农村居民点空间系统形成机制,提出“遵循有序性—延续精神性—落脚物质性”的重构框架,并以贵州省江口县坝梅村为例,选用规模指数、基因分析及空间分析等方法解译了村域居民点系统内、外部特征,提出重构模式。研究表明:① 行为主体、文化基因及民居建筑构成坝梅村居民点内部系统,并分别呈“多元主体行为诱发空间变化、文化基因丰富但延续较差、用地结构与功能多样化”的特征;② 坝梅村居民点系统外部特征体现在外部环境对居民点起约束和导向作用,表现为距离点状、线状基础设施及河流越近,村域居民点数量、规模越大;③ 基于特征认知和重构框架,按照“分区—分类”方法,划分了核心区、重点区、提升区和保育区4种治理区以及完好型、受损型、缺失型、失真型4类民居提升类型,并提出了自组织和他组织2种模式下的居民点空间重构策略,为推动特色村落空间治理与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
辛宇  林耿  林元城 《地理科学进展》2022,41(7):1300-1311
随着数字技术逐渐深入到乡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乡村社会关系及空间意义发生重构。信息化冲击下的乡村空间转变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其社会文化空间意义及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重构在内生逻辑上重塑乡村话语权力和主体身份。论文通过探讨数字技术与乡村发展的多维关系及其对乡村产生的多重效应,关注数字技术带来的自由与异化、数字经济引发的话语与权力流变及乡村女性主体地位和身份的重构,解释了数字技术作为非人类行动者的主体性及其建构下的乡村日常经济生活和社会关系,拟为乡村性的分析框架提供有益的补充,为数字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新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94.
针对室内雕塑传统建模效率低的问题,探讨并实现了点云三维自动重建的方法。通过对点云数据预处理,包括异常点剔除、数据精简等,减少了异常点对建模的影响,使用泊松曲面重建技术进行雕塑点云三维重构。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得表面能够很好的拟合。  相似文献   
95.
从挖掘边坡变形特性出发,提出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和遗传小波神经网络(GA-WNN)法的新型边坡变形预测模型。该模型首先对边坡变形序列进行EMD分解,有效分离出不同尺度特征的子序列;其次基于相空间重构挖掘各子序列的特性,以避免预测模型输入维数选取的随意性;然后采用遗传算法优化小波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进而对各子序列建立预测模型;最后叠加各子序列预测值得到边坡预测结果。经过了算例计算,并与SVM和GA-WNN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强的非线性拟合和自适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较优的局部预测值和较好的全局预测精度,均方根误差为0.68 mm;在边坡变形预测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96.
从自然场景中识别出交通标志是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颜色和形态学的交通标志识别方法.该方法在HSV彩色空间进行颜色阈值分割,并采用形态学重构提取目标区域.再通过标记法检测目标区域形状,检测出交通标志.最后,利用SIFT算法进行模板匹配,识别出交通标志.实验证明,该方法在识别正确率和运行效率上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7.
GPS水准综合模型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钟波  罗志才 《测绘通报》2007,(6):5-7,36
针对GPS水准中单一拟合模型的不足,探讨GPS水准拟合的两种综合模型(加权综合模型和混合拟合模型)。通过某地区实测的GPS水准数据对该两种综合模型和几种单一模型进行计算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综合模型逼近高程异常的精度和可靠性均高于单一模型,并且混合拟合模型比加权综合模型理论上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98.
针对GPS水准中常用拟合方法的不足,给出一种基于二次曲面的Shepard拟合法。通过某测区GPS水准实测数据,采用二次曲面拟合法、Shepard拟合法、多面函数法和基于二次曲面的Shepard拟合法对测区高程异常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基于二次曲面的Shepard拟合法计算得到的高程异常的精度和可靠性最高。  相似文献   
99.
基于CORS-RTK技术的煤矿开采沉陷区域的正常高数据获取是煤矿地面测量工作的重要部分。本文利用煤矿地面GNSS和水准测量数据,采用曲面拟合和多面函数拟合模型构建某煤矿地面开采区域的似大地水准面,旨在解决煤矿开采区域的GNSS-RTK测点正常高计算问题。算例计算表明:该法确定了较高精度的似大地水准面的拟合面,较好满足了煤矿后续工程中的正常高求算。  相似文献   
100.
【研究目的】在砂岩型铀矿勘查中,利用地震工作手段及传统波阻抗反演,可有效地区分砂、泥岩,却受限于波阻抗差异微小无法区分砂岩中是否含矿。【研究方法】为了寻找含铀有利砂体,本次工作尝试了利用对含矿最为敏感的自然伽玛曲线联合声波曲线重构波阻抗,以提高反演结果对储层含铀信息的甄别能力,弥补传统波阻抗反演对含铀砂体和非含铀砂体无差异地球物理响应的缺陷。【研究结果】经多个钻探实例验证,该方法确实有效增强了波阻抗反演对岩层属性的描述能力,缩小找矿范围,提高了钻探验证见矿率。【结论】自然伽马曲线重构波阻抗值得在利用石油资料二次开发的砂岩型铀矿勘查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