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53篇
测绘学   313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142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6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51.
杜萍  刘涛  李鼎凯  杨晓霞 《测绘学报》2019,48(6):747-755
当前,应急响应范式已经由“预测-应对”转变为“情景-应对”,应急地图作为应急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的重要内容,其制图方式也应该有所改变。本文介绍了突发事件情景及地理场景的定义,指出地理场景是各情景要素存在或发生的物理空间,同时也是应急地图表达的对象;论述了应急场景快速制图的基本原理及该制图模式具有的4个主要特点;将传统的地图信息传输理论与新应急响应范式相结合,提出了应急场景快速制图模式下的地图信息传输模型,详细论述了模型中空间信息的传输过程,并分析了该过程中影响信息传输效率的地图发送端和接收端的空间认知。  相似文献   
652.
研究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室内场景及管道系统的模型重建方法,使用Z+F 5006H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室内场景及管道系统进行点云数据采集,对采集的点云数据进行高精度拼接和自动特征提取,根据提取的特征进行室内场景及管道系统的三维建模。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室内场景及管道系统的三维建模,精度较高、可视化效果较好。能够满足工程施工与设计的精度要求,为室内管道工程的改扩建提高较为珍贵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653.
李冠东  张春菊  王铭恺  张雪英  高飞 《测绘科学》2019,44(4):116-123,174
针对基于人工提取特征的传统分类方法无法有效表达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高层语义信息,且需要大量高质量训练数据,而带标签样本数据匮乏的问题。迁移学习运用已有知识对不同但相关领域问题进行求解,可有效解决目标领域中仅有少量标签样本数据的学习问题。该文提出利用迁移学习,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模型进行高分影像场景分类。首先,基于ImageNet预训练的卷积神经网络Inception-v3模型提取高分影像数据的特征向量;然后,将特征向量作为输入数据训练一个新的单层全连接神经网络,经少量带标签影像场景数据训练后得到最终分类结果。该方法在UC Merced、AID和Wuhan 7类场景影像数据集上分别取得99%、93.3%和96.6%的准确率,相比已有方法,有效提高高分影像场景分类精度,同时说明知识迁移在高分影像场景分类领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54.
杨宇  孙亚琴  闫志刚 《测绘科学》2019,44(7):122-127,140
针对海量专题机构数据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缺失的问题,该文使用专题机构信息网站作为信息源,以深度优先策略网络爬虫作为信息获取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爬虫框架的专题机构数据空间信息采集方法。在网络爬虫方法关键功能模块中,设计了一种基于词元的字符串相似度矩阵算法来提高机构检索列表匹配准确度,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决策树模式的行政区划信息识别和抽取算法用以实现地址字符串中行政区划的准确识别和提取。通过具体实现和实验测试,证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实现专题机构数据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的采集,并具有较高的时间效率和准确率,可作为机构数据空间信息采集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55.
广泛分布于城乡各地的社会视频监控是震后获取地震灾情的重要数据源。基于地震视频灾情判读系统,对基于视频运动估计方法的主要技术原理和分析处理过程进行改进,并将其应用于2017年浙江临安4.2级地震影响场快速评估中。结果表明:利用该改进方法在震后4h内得到了基于社会监控的烈度分布,计算得到的最高烈度与现场实际调查相同,等震线优势方向与现场工作结果一致,V度面积和现场工作结果接近。  相似文献   
656.
针对信息时代地图可视化需求,提出了将山水画中三远法融入地图制图过程中的理念。首先,分析了中国山水画和地图在表现地理空间思维及信息传输中的异同;然后,通过例证详细分析了散点透视和三远法表达三维地理场景的方式;最后,基于深远法实现三维故宫建筑群卷曲可视化,兼顾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实现从侧视到俯视连续变换的可视化。结果表明,融入深远思维的卷曲可视化可以有效解决建筑物间遮盖问题,且更具视觉吸引力。  相似文献   
657.
基于顶点聚类,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COLLADA规范的多纹理三维模型简化算法。首先介绍了COLLADA模型标准;其次介绍了算法步骤,着重介绍了基于顶点聚类的模型简化算法的思想和重点内容,特别是简化后的几何元素与纹理贴图的重新映射;最后通过实验证明,采用该算法化简的模型能够较好地保持原三维模型的可视化效果,特别对多模型的三维场景,既压缩了数据量,又基本保留了三维场景的整体轮廓,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提高三维场景可视化的效率。  相似文献   
658.
虚拟现实中的物理引擎ODE与虚拟引擎OSG结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传统技术及其赖以生存的经营方式正渐渐地发生细微的变化,这在混沌学里被视为事情发生质变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同样,开源物理引擎(open dynamics engine)与虚拟引擎(openscene graph)在这种变化中积极地上演着自身的角色,并不断拓展自己的"势力范围"。本文分别从两个引擎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并将两者进行了有效地绑定,构建出能体现物理特性的虚拟环境。  相似文献   
659.
定量的估算非光合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Cover of Non-photosynthetic Vegetation, fNPV)对草原生态系统碳储存、植被生产力、土壤侵蚀和火灾监测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锡林郭勒草原实测高光谱和样方盖度为数据源,利用NPV(Non-Photosynthetic Vegetation)、PV(Photosynthetic Vegetation)、BS(Bare Soil)的平均光谱通过线性光谱混合模型模拟得到混合场景光谱,寻找区分NPV/PV/BS的敏感性波段,然后分别评价不同多光谱指数与fNPV的相关性。最后利用野外混合场景实验验证光谱指数估算fNPV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探讨基于OLI数据的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DFI(Dead Fuel Index)特征空间是否满足三元线性混合模型的基本假设。结果表明:短波红外(SWIR)波段是区分NPV/PV/BS的敏感性波段,以此为基础构建的OLI-DFI指数具备有效区分NPV/PV/BS的潜力。在模拟混合场景条件下,OLI-DFI和MODIS-DFI指数均与fNPV呈显著相关,决定性系数R2分别为0.84和0.94,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09和0.05,而NDI和NDSVI指数与fNPV相关性很低。与模拟混合场景相比,在野外混合场景下OLI-DFI和MODIS-DFI指数估算fNPV的有效性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R2分别为0.65和0.75,RMSE分别为0.14和0.12。基于OLI数据构建的NDVI-DFI特征空间满足三元线性混合模型的基本假设,可有效的估算fNPV。  相似文献   
660.
综合定位、导航与授时(positioning, navigation and timing, PNT)体系是我国数字化经济社会运行发展的重要支撑,以北斗三号(BeiDou-3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3)为核心的综合PNT应用服务是我国未来时空信息领域技术与产业的发展重点.本文首先定义了“按需弹性可伸缩综合PNT应用服务体系”概念,提出了“一体白盒(软件定义节点)+统一网络(弹性可伸缩系统)+网信场图(智能运管服务)+智能博弈(复杂任务决策)”的应用服务框架,设计了“固基、强网、增效”的综合PNT应用服务技术路线,给出了“公网+专网+机动网”的综合PNT应用服务模式,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未来以“北斗+低轨+5G+伪卫星+位置大数据”为核心的综合时空应用服务体系将为多层次、多领域用户提供北斗室内外泛在空间云端协同的精准位置服务,助力全社会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