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8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135篇
测绘学   267篇
大气科学   350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60篇
海洋学   85篇
天文学   61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该文介绍了一种利用紫外分光仪进行辐照度观测获取生物有效UV辐射、臭氧总量和云的光学厚度的方法。这些量是观测的辐照度与辐射传输计算相结合后测定的。该方法被用于具有 4个中心波长为 30 5、32 0、340和 380nm ,宽度为 10nm的 4波段分光仪。将这种仪器与高精度分光光度计在美国圣迭戈不同天气条件下进行了为期 1周的对比观测。当太阳天顶角 (SZA) <80°时 ,CIE 权重UV辐射剂量率的相对误差为 1.4± 3.2 %。晴天条件下 ,当SZA <80°时 ,相对误差为 0 .6± 1.5%。该仪器观测的辐照度推算的臭氧总量对云并不敏感。这种仪器还与Dobson和Brewer仪器在挪威奥斯陆进行了一年多的对比观测。整个观测期间 (包括有云的情况 )获得的臭氧总量相对误差为 0 .3± 2 .9%。当晴天和SZA <6 0°时 ,标准差减小到 1.9%。将仪器观测中所获得的臭氧总量和云的光学厚度输入到辐射传输模式 ,可以计算从 2 90~ 4 0 0nm分辨率为 1nm的整个光谱。这样计算的光谱与同时用高精度分光光度计观测的光谱在晴天及有云的条件下非常一致 ,所以 ,这种光谱可以用于测定任何作用光谱的辐射剂量率。而计算这种光谱只需要一个UV B通道和一个UV A通道  相似文献   
72.
Aydin  K 张秋荣 《气象科技》1995,(3):61-64,F003,F004
在Colorado出现的一次伴有冰雹的强降水过程中,科研人员对此过程进行了多参数雷达观测,并应用S波段差分相位率K(DP)、反射率因子ZH及X波段衰减率A(H3)对雨强R及整个过程的降水积累量做了估算。结果发现,两者(即R~K(DP)关系式和R~A(H3)关系式)的估算结果与地面雨量计的测量结果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降水积累量的误差小于10%。在关系式R~Z中,只有取ZH小于55dBZ时,才会获得类似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使用K(DP)对伴有冰雹的强降水过程的雨强R进行估算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73.
在发现类星体的方法中,最有效的4 种方法是:颜色方法,无缝光谱方法,射电方法和X射线方法。覆盖的波段为:射电波段,光学波段和X 射线波段。我们将4 种方法联合在一起,应用于4 个UKSchmidt 天区。其目的是尽量减少选择效应,建立更完备的类星体巡天样本。本工作从1002 天区入手。已完成了X 射线选和部分光学选的分光观测工作。发现了一颗B= 15 .0 的亮类星体和一个Seyfert 对,其强X 射线辐射,是迄今首次观测到的。  相似文献   
74.
成像光谱数据特征选择及小麦品种识别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河北栾城获得的MAIS成像光谱仪数据用于小麦品种识别进行了特征选择和分类研究。利用遗传算法以JM距离为准则并结合实验区小麦的生物物理特性,进行了最佳波段选择;利用Fuzzy—Anmap分类器及选出的最佳波段对成像光谱数据进行了分类,区分出了4种小麦品种,小麦的总体分类精度超过97%。  相似文献   
75.
浅谈L波段测风雷达-GTS1型数字探空仪频率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701雷达—59型探空仪探测系统相比,L波段雷达—GTS1型数字探空仪探测系统对雷达频率的要求更为严格,频率调整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到雷达天线自动跟踪、距离自动跟踪和探测数据的接收。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积累了一些雷达频率调整的经验。1放球前的频率调整GTS1型数字探空仪的载波中心频率f。为1675MHz±3MHz,即载波中心频率范围为1672 ̄1678MHz,通常以接近1675MHz为最好。在放球前需要调整雷达接收机的频率,使之与探空仪的载波中心频率最接近。调整雷达接收机频率的方法有两种:第一是增益控制按钮置于自动状态,然后手动调整频率,使监…  相似文献   
76.
目前国内大部分探空站已经启用新一代探空仪——上海长望气象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L波段电子探空仪。新探空仪的数据率、测量准确度和可靠性都有较大的提高。新探空仪使用的湿度敏感元件是碳湿敏电阻。我们利用工厂添置的能测到-30℃低温的高精度湿度校准设备,进行了大量静态测试,进一步验证了碳湿敏元件与老探空仪使用的肠衣敏感元件相比,灵敏度高,滞后小,在高空低温期间感应陕,测量准确度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77.
介绍MCS-51系列单片机在L波段雷达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78.
李娜 《陕西气象》2007,(1):41-42
GFE(L)1型二次测风雷达-GTS1型数字式探空仪是用于自动完成雷达控制、监测、数据录取、处理和生成各种气象产品的新一代高空探测系统,使用简便,但存在一此不稳定性因素。在实际工作中为确保每一次探空资料的完整准确,观测员应注意以下问题。1放球前1.1仪器准备放球的准备工作非  相似文献   
79.
多光谱遥感数据最佳波段选择方法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分析了多光谱遥感数据最佳波段选择的标准差、熵和联合熵、相关性系数及最佳指数等计算方法的内在联系。通过试验,说明了各种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和局限性,最后得出OIF指数法为多光谱遥感数据最佳波段选择的最优方法。  相似文献   
80.
基于金属屏上周期排列的缝隙单元结构的通带特性,提出矩形缝隙环(Rectangular Slot Ring,RSR)加载短路线的单元结构实现频率可调频率选择表面(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FSS).谐振缝隙单元开路与短路时相对应的谐振频率分别为13 GHz和15 GHz.RSR-FSS选用Rogers RO4003介质作为基板,按照12×12的方阵进行周期排列,利用全波电磁仿真软件CST对其进行了电磁传输特性仿真.最终,通过实验验证了该频率选择表面在Ku波段通过连通和断开短路线可以进行频率的切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